張殷博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江蘇南京 210000
大數據時代新聞可視化傳播的創新路徑
張殷博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江蘇南京 210000
科技、移動媒體和互聯網發展的日新月異,把人們的工作生活推進了大數據時代。新聞行業的工作模式也無可避免的發生著改變,可視化數字閱讀成為現代新聞傳播的趨勢和未來發展的方向,以適應人們高節奏的生活工作方式的需求。如何更好地運用和發掘大數據給新聞報道帶來的新鮮血液,突破傳統新聞傳播中存在的瓶頸,拓寬可視化新聞傳播的范圍和路徑,更好地推動新聞媒體傳播的發展和創新,是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的。
大數據;新聞可視化傳播;創新路徑
信息技術為新聞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基礎,改變了人們傳統的閱讀媒介以及方式,人們開始利用手中、路邊的等移動媒體設備對新聞信息進行“速食”、淺閱讀,在更短的時間內閱讀到更多的新聞核心信息。社會的高速運行、人們生活工作方式的數字化處理,都要求新聞報道模式的轉變,可視化大數據新聞傳播也就順時順勢而生了。
首先我們要明確數據新聞和可視化傳播這兩個概念,它們的產生是時代發展進步和新聞媒體行業自身不斷探索共同作用衍生出的結果。大數據時代新聞制作對數據的運用尤為被重視,通過強大的數據庫,新聞工作者對其內的數據進行系統而科學分解辨析和整理,并在此基礎上對所報道的社會現象及其背后的根源性問題進行深度探求,最終做出未來趨勢預測,進而借助可視化的交互傳播媒介,將有價值、可靠的新聞信息吸引新聞觀眾,來達到創新新聞報道的目的以及效果。這種大數據的新聞傳播主流背景下,新聞數據化的衍變形式,使得新聞媒體機構的新聞傳播經過采集數據、分析數據和可視化傳播等步驟得以實現。這些步驟的實現,是大數據可視化新聞所具有的公共價值、互動性和宣傳效應,帶給觀眾以豐富繽紛的新聞信息。
較之于講求精準性的傳統新聞,數據新聞以可視化和預測性兩個功能見長。傳統新聞報道中,數據是新聞工作者增強新聞內容以及思想精準度和可信度的重要論點和依據。而就當代的數據新聞來說,所不同的是,一方面它對新聞事件的提前性發展趨勢預測是通過龐大的數據加以分析的方式,進而對事件進行提前性的走向和發展趨勢的預測,從而可以更好地給淺顯的記者數據采集指明方向,搶占報道的先機;另一方面,數據新聞在科技力量的支持下轉變了傳統文字敘述為主的報道傳播方式,而是將數據轉化為花樣新鮮、喜聞樂見的可視化方式向公眾進行展現,給予觀眾更多、更獨立的參與新體驗。
2.1 就處理上,數據有著其不精確的缺憾
我國數據新聞傳播、制作都尚處于發展水平的早期,這難免對新聞數據的處理上存在偏差,進一步帶來對新聞事件本身預測方向和發展趨勢的偏離,最終也給前線新聞挖掘工作者帶來錯誤的引導,導致之后的新聞信息偏離了正確的跟進、挖掘方向而錯失先機,這直接關系到新聞媒體行業可持續發展。另外,偏差性的數據,直接會影響到其對外部新聞傳播的實際效果,難以很好的吸引觀眾,激起他們的熱情、思考、參與和互動。因此,大數據時代下的新聞媒體在其制作和可視化傳播方面,嚴謹是關鍵,數據處理要快、準、精,這也是我國未來新聞行業需要不斷加強和完善的地方。
2.2 新聞信息獲取和傳播時效性缺乏是又一缺憾
大數據可視化新聞傳播是個多方面聯動的運行模式,而我國的新聞媒體行業在這一領域的起步較晚,還沒有形成一個相對發展成熟而完整的產業鏈條,這直接導致我國新聞的可視化傳播在信息獲取的時間上、信息的最新時效性上缺乏。而新聞行業中,尤其對于現代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時效性的重要性,直接牽扯著新聞媒體行業的生存以及長遠性的可持續發展。
2.3 大數據時代下可視化新聞傳播的內容實用性不夠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的進步,要求新聞傳播在內容上還要更加貼近生活,更好地體現服務群眾的特性。而現實是,我國在數據時代下,在新聞節目中未形成相對規范統一的行業節目制作標準,這也從根本上給新聞節目的質量帶來了質疑和考驗,質高收效良的新聞節目量少,而貼近大眾、服務生活的、可以更好引起觀眾共鳴的實用性內容顯然更是偏少,且觀眾認可度不高,宣傳效果上欠佳。這是由于新聞媒體對上述兩個概念內涵認識的不足,對所制作的新聞節目與社會和民眾生活脫節所致。
3.1 信息圖的運用
就現代大數據可視化的新聞傳播中,信息圖的運用符合現代社會人們的閱讀習慣以及模式,將龐大單一的文字傳遞的信息轉化為簡潔明了的可視化信息圖展示給觀眾,讓他們在同樣的時間能夠閱讀到更多的新聞信息,同時還能更加輕松地掌握新聞內容的核心內容,瞬間抓住讀者的閱讀興趣。在此形勢下,知名的門戶網站也迎合浮躁的大眾需求和心理,相繼推出有自身特色的數據新聞專欄,如英國《衛報》的阿拉伯之春、百度預測等。這些專欄以圖片傳遞信息作為主要特色,直觀簡潔、輕松明了的通過圖片傳達意思,給觀眾新的閱讀體驗。
3.2 動態圖的運用
動態圖運用于諸如財經一類的新聞報道,是由財經新聞自身所具有的數字和圖表為主的報道形式和特點所決定的,而這些數字、圖表對一般新聞關注者是不易于理解的。人們經濟理財渠道的多元化,加大了對理財新聞信息的關注。注入股市等諸多投資理財行業,利用動態的圖標形式進行新聞信息的傳播可以幫助人們一目了然地把握所關注的經濟領域的數據現狀以及發展態勢,同時財經新聞也借此突破了在報道上過于抽象、繁雜、學術、準確的簡單語言報道的實際束縛。日常新聞傳播中,具備可視化動態圖標能夠將數據的抽象含義以直觀動態的形式呈現數據一定時期來的波動發展趨勢,這樣給不同階層、知識水平的觀眾帶來每個人都可以看得懂的新聞報道,增強了財經新聞的宣傳效果,關注相應報道的觀眾也有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清晰感。
3.3 交互地圖的運用
在經濟、社會生活日益豐富多樣的今天,天氣狀況、自然災害、市政建設、污染事件、地震海嘯、群體事件等,成為了人們不可獲取的重要而基本不可或缺的新聞信息,而這些無疑要與一定的空間地理信息數據相關聯。這些涉及地理空間的數據報道,只運用文字加地圖的傳統新聞傳播方式,難以達到應有的理想傳播效果,也不能清晰的感受事情的發展情況對于空間地理數據的報道,通過文字和靜態地圖來描述遠遠達不到理想的傳播效果,觀眾也無法從中感受到事情的發展勢態,這時,交互地圖如果運用于新聞報到,將報道的地理、空間、坐標等數據信息在地圖上報道,便能化繁為簡,觀眾同時也自行通過點擊查詢的互動形式,就可以在交互地圖上看到所展示的具體位置以及立體逼真的現實場景,帶給觀眾以最具體真實的事情現狀以及發展態勢體驗。同樣,汶川地震發生后,記者在現場通過交互地圖的報道方式,就可以準確地進行報道,展示每一刻現場的救援情況,發展態勢,那么就能更好地幫助災區外了解情況的觀眾和等待參加救援的志愿者做出更加快捷、準確、清晰的支援行動。又如,在應對環境污染帶來的霾污染上,各地可以建立志愿者團隊,通過交互地圖與新聞記者甚至政府部門的互動,把當地污染企業的現狀分布準確進行報道,在防止不必要的大氣污染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由上述可知,信息、新媒體和大數據的交互作用,數據新聞的可視化傳播成為未來新聞媒體行業進行新聞制作、傳播的主要形式。盡管其可視化傳播方面還存在著上述亟待創新改進的問題,但大數據時代的進一步發展,數據必將為新聞可視化傳播提供技術支撐,更好地順應時代的要求、觀眾的需求。新聞傳媒行業也需要在這一大趨勢下不斷改進可視化傳播模式,更好地提高新聞報道的時代性、服務性和效用性,吸引新讀者關注、參與和互動到大數據化的可視化新聞傳播中來,推動整個新聞媒體行業未來的健康發展。
[1]董茜.學術期刊可視化研究——以《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為例[J].科技傳播,2016(18):36-37,127.
[2]馬保真.大數據時代新聞可視化傳播的創新路徑[J].新聞研究導刊,2016(18).
[3]郎勁松,楊海.數據新聞:大數據時代新聞可視化傳播的創新路徑[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3):32-36.
[4]王晶.大數據時代新聞可視化傳播的創新路徑[J].科技傳播,2016(10):168-169.
[5]王傳寶,滕瀚.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可視化”初探[J].新聞研究導刊,2014(3):3-5.
[6]宋素紅.數據新聞:對傳統新聞的完勝[J].中國記者,2014(8).
[7]胡艷.數據可視化在新聞報道中的應用前景探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0(5):745-749.
G2
A
1674-6708(2016)177-0015-02
張殷博,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