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禾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網絡自制節目的價值傳遞
——以《奇葩說》為例
董 禾
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自制節目依托網絡平臺逐漸發展起來。《奇葩說》作為愛奇藝出品的網絡自制綜藝節目引起了廣泛的的關注,目前第三季已經完結,點擊率不斷增加,在豆瓣的評分更是居高不下。本文以《奇葩說》為例,旨在通過網絡文化傳播的特征,探析網絡自制節目所傳遞的價值觀念、思想文化對受眾的影響。
網絡自制節目;奇葩說;價值
依托先進的數字、網絡、通信技術,各大互聯網媒體在競爭獨播、轉播權的過程中開始逐漸探索網絡自制節目的發展道路。網絡自制節目以其內容的多樣化、節目的互動性以及平臺的一體化打破了傳統節目的傳播模式,不斷爭取更多的受眾。在網絡自制節目中,從2014年11月底開播的《奇葩說》點擊量不斷攀升,收視熱度不減,到目前為止短短一年半的時間里,就完整地播出了三季。其取得巨大反響的原因不僅在于傳播主體、傳播渠道和對受眾的迎合,也在于傳播內容所傳遞的價值觀念對受眾的吸引。這一檔“嚴肅的辯論節目”所傳遞的價值有以下幾個方面。
《奇葩說》的節目宗旨是尋找華人華語世界中,觀點獨特、口才出眾的“最會說話的人”。在節目中,不同國家、不同職業、不同經歷的人聚集在一起盡情展現自身的個性和思想的獨特性,碰撞出足以吸引受眾的火花。在網絡環境下,話語權相對開放,這就為思想的自由傳播提供了途徑,促成了思想的開放性與包容性。正是由于節目思想足夠的包容,選手和團長之間平等而相互尊重,辯題才得以辯得深刻透徹,迎合受眾的內心對節目的期盼。
《奇葩說》思想的包容性主要體現在選手構成中:既包含職業辯手,又包含業余的具有娛樂精神的選手。辯手負責邏輯思維的梳理,業余的選手負責煽動情緒、渲染氣氛,雙方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在肖驍和范湉湉真實生動的案例之后,馬薇薇、黃執中可以將氣氛拉回到辯論場。業余選手的辯論可以動之以情,讓受眾容易理解、感同身受;專業辯手可以曉之以理,讓話題變得有理、有據、有意義,這樣辯論方法的包容性可以讓受眾對話題有著更深刻的理解。
網絡自制節目突破了傳統節目固有的限制,讓節目中的元素具備多樣性的特征,讓娛樂精神與專業精神相互碰撞,產生火花,所達到的效果便迎合了受眾的口味。
《奇葩說》的辯題設置廣泛,涉及父母、朋友、上司、家庭等多方面的問題,貼近人們的生活,在辯論的過程中,選手的發言和選擇也會拷問人性。
在“犧牲一人救一船人”的辯題中,節目傳遞的是一種不作為的道德底線,讓人們意識到每一個生命的獨特價值,關乎生命的東西不能以人數多少抉擇;在“是否該鼓勵病危者活下去”的辯題中,談及生死全場感動落淚,節目想要傳遞的不僅是一種選擇,而是當一個人面對死亡時應當具備的坦然的心態;在“閨蜜約我撕小三我去不去”的辯題中,許晴的小三好壞論與其涉及的愛情婚姻觀值得受眾去討論深思。
網絡自制節目憑借其話語優勢,開放自由的特征探討了傳統節目所避諱的人性本真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些不忍想象,有些難以啟齒,但這恰巧就是人們總是去逃避但又不能逃避的問題。因此,辯論是有意義的,辯論所傳遞的觀念是值得人們去深思的。
《奇葩說》無論賽制怎樣更改,最終的結果都是由現場觀眾的投票數決定的?,F場觀眾跑票的過程傳遞的就是一種思辨的過程。在沒有最終確定得票的過程中,觀眾可以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因為被某個觀點所打動而選擇自己所支持的一方。
在第一季“漂亮女人應該拼事業還是拼男人”的辯題中,馬薇薇的發言讓原本處于選擇“拼男人”的弱勢票數翻了一倍,也說動了嘉賓謝依霖跑票。在這個選擇當中,傳統思想的人們鮮有人會選擇去拼男人,但這個話題如果必須被辯論,選擇“拼男人”這個選項的反方會將人們不太認同觀點的理由進行陳述。再加上辯論的有理有據和清晰的邏輯梳理,呈現在受眾面前的便是足以吸引他們的讓人耳目一新的觀點。對這些新觀點的接受和對自己固有觀點的堅守便是擺在受眾面前的選擇,選擇的過程就是思辨的過程,思辨的過程會引發受眾對問題深入的認識,這也是節目所帶來的價值。
網絡自制節目在發展的過程中互動性增強,受眾出了可以在網絡上觀看節目,還可以通過關注選手的微博了解選手們的生活和思想,官方微博“朝陽公園東七門”會整理節目的幕后花絮和辯論的金句,讓意猶未盡的受眾可以翻閱文字版精華,感受節目所傳遞的思想價值觀念。百度奇葩說官方吧也會有大量的粉絲一起探討辯題,掀起了一股辯論的熱潮。
從選手方面來看,選手通過不斷努力地成長也是《奇葩說》所傳遞的價值之一。受眾見證了選手的成長使得節目更有意義。
在第三季節目結束之后的第二天,微博上就出現了關于“姜思達”的熱搜話題,姜思達和黃執中的奇葩之王總決賽讓很多人看到了姜思達的成長,他從第三季最后一個被導師選中的選手變成了只要每場在都會有驚艷表現的三辯,他的成長大家有目共睹,也體會到奇葩說的價值所在。還有從前被定義為“蛇精男”的肖驍,從辯論過程中靠“演技”到第三季辯論也具有了邏輯性與說服力,這是他的成長;寶貝顏如晶從自閉、不會聊天到可以在舞臺上揮放自如、從容應對。
《奇葩說》這檔節目也在傳遞著努力便會有進步,自信便會擁有提升空間的價值觀。
相比較于傳統的節目形式而言,網絡自制節目依托融媒體的發展,其傳播的主體、傳播的方式更加便利,傳播的內容因其獨特的網絡文化傳播特征會帶給人們別樣的思考問題的角度。像《奇葩說》這樣的網絡自制綜藝節目,要在發揮自己的思想價值功效的同時,堅守住傳播內容的底線,做到娛樂而又不失分寸,讓受眾可以在狂歡過后回歸理性,在思考之中審視心靈,做真正有意義的網絡節目。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王亞紅.網絡視頻節目特質探索——以《奇葩說》為例探“網生代”節目[J].聲屏世界,2015(5):1-2.
[3]張鈞涵.當代網絡節目的傳播策略研究——以奇葩說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6,2(4).
G2
A
1674-6708(2016)168-0002-02
董禾,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