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孫 亞
“四十而立”的貧困戶
文/圖_孫 亞

為貧困戶維修線路
“董書記,俺在鄉里一個挺大的飯店找到工作了,一個月1800元左右,后期還有提成,謝謝你!”10月25日,取得初級烹飪證書沒幾天就找到工作的趙寶富第一時間給博愛縣供電公司駐村第一書記董會升發了個短信。“憑著一門硬手藝領工資吃飯,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博愛縣金城鄉西張茹村是博愛縣公司的定點扶貧村,該村共有貧困戶34戶117人,全村經濟來源主要靠種地,經濟落后。趙寶富是貧困戶中的貧困戶,在當初對全村34戶貧困戶進行群眾評議投票時,他得的票數最多。曾經,他也有過理想,并為此拼搏過,務農、南下打工、搞種植,但由于不懂技術,都失敗了。由于貧困,家里現在住的仍然是上世紀80年代的青磚房,40多歲了才娶上媳婦,但因為媳婦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他只能整天守在家里,干干農活,打打短工,生活過得異常艱難。博愛縣公司駐村工作組了解情況后,將他列為重點幫扶對象。
“扶貧,扶貧,還不是走走樣子,能給點錢、給點油不?”面對多次上門走訪調研的駐村工作組,剛開始的時候,趙寶富顯得很是抵觸。5月份,該公司為解決扶貧村的用電問題,開始對村內生產生活用電設備進行大規模農網改造,先后投入130余萬元,對村內7個臺區及戶表進行改造,徹底滿足了村里的生產生活用電。目前,該村已提前一年實現電力脫貧。在電網工程緊張施工的間隙,該公司還組織人員對類似趙寶富這樣的貧困戶家中多年老化線路及插座進行更換,消除安全用電隱患。望著村內絕緣化的高低壓線路、標準化的綜合臺區、統一化的低壓配電箱以及家中锃亮的插座開關,趙寶富對電力扶貧的態度開始有了轉變。
但令他更想不到的還在后面。8月26日,駐村第一書記董會升帶著一張表找到了他,從上往下,表格上一排排的全是脫貧措施,有些是他一看就能明白的,有的是他沒聽過的,看著那張表,他有些興奮,又有些迷茫。最后還是董會升了解他的意愿后,結合家庭實際情況,給他選擇了小規模養殖和參加技術培訓班兩項脫貧項目。
9月12日,博愛縣公司聯合縣勞動局,專門為貧困戶舉辦的烹飪、電焊技術培訓班開班了,早就渴望學一門手藝的趙寶富坐在第一排聽得格外認真,不時在筆記本上記著要點,由于學習認真,成績優異,他成為首批取得證書的人員之一。據悉,截至10月底,技術培訓班已舉辦兩期,培訓120余人次,6名貧困戶取得了相關技術證書,3人已找到工作。
“叔,聽說你想搞點養殖,這是公司專門為大家購買的養殖和種植方面的書籍,簡單易懂,你多看看。”9月2日,博愛縣公司幫扶人員張建路將一摞養殖書籍交到趙寶富手中。針對部分貧困戶想發展養殖、種植產業的實際,該公司購買150余本養殖致富書籍發到34戶貧困戶手中,并根據每個貧困戶的情況,提出具體建議措施,切實幫助他們脫貧。
“人家都說三十而立,我感覺現在才開始‘立’起來。”趙寶富憨厚地笑著說。和他一樣正在“立”起來的人有很多,利用光伏項目脫貧的辛長江、辛忠原;發展養殖產業,目前生豬存欄已有130余頭的辛家芳……電力助力幫扶,悄然改變著西張茹村落后的面貌,改善著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而更為關鍵的是,為村莊后期工農業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誰對誰好,百姓的眼睛亮著呢。以前電力施工這個村的賠青問題是老大難,現在無論涉及清樹障還是線路占地,沒有一個人出來反對阻撓。”董會升深有感觸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