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旭東
小城市發展專業委員會的宗旨是:“為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服務,為小城市市長工作服務”。
中國未來的結構升級關鍵在中小城市,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在中小城市,中小城市的發展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解決產能過剩、解決民生、解決三農問題、實現精準扶貧、提升城鎮化質量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對提升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聚集功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為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導思想,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9月26日,中國市長協會小城市(鎮)發展專業委員會在南寧成立。圍繞小城市發展的相關問題,本刊記者專訪了小城市專委會執行主任楊天舉。
《人民周刊》:小城市發展專業委員會成立的使命、意義有哪些?
楊天舉:小城市發展專業委員會的宗旨是:“為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服務,為小城市市長工作服務”。面向未來,小城市的城鎮化發展應以戰略為勢,解決方向問題;以產業為本,解決動力源問題;以文化為源,解決文脈和商脈有機結合問題;以規劃為綱,解決發展路徑問題;以創新為魂,解決體制、機制、組織發展問題;以金融為器,解決內生動力和資金支持問題。在尊重客觀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高小城市發展的全局性、統籌性、系統性、持續性、宜居性,推動城鄉統籌與區域協調發展。
《人民周刊》:小城市發展專業委員會的定位是什么?其主要工作內容是怎樣展開的?
楊天舉:專委會將圍繞小城市的城市發展、城市建設、城市運營、城市管理的幾個方面開展工作。構建小城市科學發展的國家級智庫;打造成“為城市間信息交流”的紐帶和橋梁;建立“智庫+資本+產業孵化器+系統解決方案”的城市發展平臺,為小城市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專委會致力于為小城市發現需求、創造需求,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從需求端入手,實現城市供給側改革的升級,由原來的資源驅動型發展向戰略驅動型和創新驅動型發展,提高城市運營效率和效能,提升城市發展新動力。
專委會的主要工作內容:一是要打造國家級智庫開展小城市發展的綜合研究。專委會廣泛聯合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以及專業研究機構,從小城市發展理論和專項課題等兩個方面展開研究。一方面是城市發展理論研究,研究城市產業與內容的問題;另一方面研究“城經濟”的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綜合管廊、生態環境、城市復興等城市建設問題,找到實現突破發展的城市載體問題。專委會將圍繞小城市(鎮)改革發展的理論和實踐,開展研究和交流活動,從頂層設計入手,帶動多規合一體系,形成能夠指導城市發展的經濟作戰地圖和行動綱領;為小城市(鎮)提供診斷分析、規劃咨詢、技術咨詢等工作,出版小城市(鎮)發展研究報告、學術著作等。
二是舉辦論壇、研討等交流活動。專委會將以定期、不定期舉辦小城市發展論壇及專題研討會,構建交流機制與培訓平臺,交流和推廣小城市(鎮)在體制改革、城市規劃、產業發展、金融配置、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生態環保以及社會發展等方面的信息和經驗;定期出版小城市小城鎮發展研究報告,培育1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同時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培訓活動。
三是構建聯盟,助力小城市招商引資。專委會通過構建小城市比較優勢和具有差異性的產業體系,搭建城市戰略產業、主導產業、配套產業、機會產業、保障產業,優化城市要素稟賦,創造城市內生動力,發現新需求,創造新價值,提供新供給,帶動新發展,謀劃小城市發展新路徑。不斷的資源整合與系統創新,整合產、學、研、融、媒等各方面資源,構建全新的小城市發展聯盟,為城市注入資源、資產、資本,為小城市小城鎮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證券化提供專業化、系統性服務。
四是推廣示范項目與先進經驗。針對特色小鎮的示范案例及小城市發展的先進經驗,專委會將專門組織相關考察、交流等活動,整合和利用協會自有媒體及社會各類媒體,予以全國性推廣,協助委員單位宣傳投資環境、產業招商政策等方面的優勢,服務品牌建設與宣傳推廣。
五是構建通暢的信息渠道與交流紐帶。專委會的信息交流渠道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打造協會與小城市(鎮)的無障礙交流平臺,促進各地方政府間信息的有效交流;二是搭建一個小城市市長的內部網上論壇;三是調查研究總結經驗與問題,建立擇機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委員單位的訴求,起到上傳下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進而構建協會與城市、城市與城市間的無障礙溝通交流渠道;構建行業、產業與政府交流與合作的渠道,形成甲、乙、丙、丁加政府的生態圈;構建向上級單位反映委員訴求的信息上傳下達渠道。
《人民周刊》:近期小城市發展專業委員會的工作重點在哪里?
楊天舉:首先,搭好服務平臺建設,做好組織保障。專委會將加快平臺組織建設。設立“專委會辦公室”“小城市發展研究院”“示范項目推廣部”“城市發展商學院”“會員服務工作部”幾個部門。便于專委會與各會員的聯系,便于企事業單位與地方政府組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更好地服務于書記、市長、區長、縣長、鎮長,服務于委員。
其次,開展示范項目和示范基地建設。以中央精神及各部位聯合培育特色小鎮的要求為契機,開展特色小鎮示范項目考察、調研、交流工作,在創新示范項目推廣上促進產、學、研、融、媒緊密結合,推廣生命健康、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創意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加快高端要素資源向特色小鎮集聚和引領,協助小城市打造特色產業園、特色產品產業基地等。
第三,搭建聯盟體系,構建小城市發展生態圈。圍繞小城市特點建立聯盟,幫助小城市精準對接招商引資,站在城鄉統籌、產業升級發展的角度上,結合不同城市特點,通過挖掘文脈,打通商脈,研究文象,形成載體,通過產業研究,構建產業集群和產業鏈生態圈,打造產城融合的特色產業小鎮。推動產業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園區化、園區社區化、社區帶動城鎮化。
第四,探索產融結合的PPP項目模式。探索產業與金融破題,幫助小城市做好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證券化,同時幫助地方政府建立信用城市,把政府的資源、資產、資本、特許經營權、信用增級和金融創新有機結合,做好產城融合的PPP示范項目。
第五,做好小城市發展的相關培訓工作。依托中國市長協會的強大平臺,圍繞小城市發展、建設、運營與管理將實踐的智力成果與前沿的發展理念相融合,針對小城市發展的城鄉統籌、推進機制、開發模式、動力機制、創新路徑、產業體系構建、招商引資、投資建設、產融結合PPP等相關領域開展培訓和交流。
專委會以從需求端入手,落實供給側改革,通過構建以中心城市為平臺,縣域經濟為產業要素聚集承載、發展特色鎮域經濟、輻射廣大農村的四層結構性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為己任。并以小城市發展創新模式為旗幟,以項目為抓手,以聯盟為平臺,以產業為支點,以金融為翅膀,以信息化為手段,重構小城市發展價值鏈和生態圈,實現小城市的產業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智慧生態、城鄉統籌、文化提升、創新驅動、內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