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春
【摘 要】針對低年級學生怕寫作文、做不成文的現象,筆者近年探索出以下幾點思路:教會孩子學會說話,學會把自己的話形成文字;教會孩子學會觀察,觀察不要舍近求遠,就觀察身邊的景物、人和事;教會孩子學會積累,讓孩子在寫作的初幾階段養成積累的好習慣;教會孩子寫通順文章。筆者以為,最初的作文不要太拘泥于形式、條條框框,動筆成句就應當鼓勵。
【關鍵詞】小學作文;說話;觀察;積累;通順
一、怕寫作文、做不成文
當代的小學生,自娘胎里就開始胎教,音樂、節奏、詩朗誦等,到了幼兒園更是美術、音樂、游戲等一系列的教育方式一擁而上,一直到小學三年級,孩子們的知識積累完全可以輕而易舉的完成一段文章。但是,孩子們確實怕作文,“作文作文做不成文,周記周記叫人生氣”,當第一次講解作文時,就聽學生這樣嘮叨。作文真的那么難?回憶一下筆者剛上小學時同班小朋友也調侃過此話。這是小學生起步作文的現狀。
二、授之以魚、授之以漁
著名教授錢理群說:“語文課應是一種精神漫游,應該是好玩的,有趣的。現在的語文卻變得很可怕,不怕作文的學生太少了。”在教學實踐中我用了以下幾種方法,取得了一些實效。
(一)教會學生寫好一句話
孩子們自從牙牙學語,就不停的哇哇啦啦地說話。我想:孩子們起步作文就是會把嘴里剛說過的話寫下來,形成一句完整的話,不應該把作文講得太神秘,告訴孩子,說的話寫下來就是作文。比如:在新學期第一節作文課上,我沒有按照課本上的作文要求,只是說,今天的課就是大家講故事?什么故事呢?就是今天你最難忘記的一個事,一句話也可。一個孩子舉手發言:“今天小明哥哥到我家把我的‘二哈搶走了。”孩子們“哄”的笑了,筆者說:“笑什么?很好呀,這就是作文,誰還舉手發言?”“今天阿姨來我家,氣哼哼的!媽媽說,是他和我姨丈拌嘴了!”……孩子們一個個都說了一件事,最后,筆者總結:“今天作文課就是把你們剛才說的,還有想說沒說的寫下來,不會寫字的用拼音代替。”小家伙們低下頭沙沙沙一會把作文完成了。
下課后我在反思,這種訓練方法很簡單,口頭表達和書面敘述相結合,但是也要逐步深入,由寫好一句話到孩子們敘述兩句話,三句話,潛移默化他們就會簡單敘述一個故事。
(二)教會孩子觀察
景物很多,在校園里就有很多可寫的東西,當然不能讓孩子們寫得太復雜,一朵花、一棵樹、一塊板報……都是校園一景。教師要留下任務,讓孩子們去找,然后用自己的話說出它們的樣子,能說出、寫出就可。一個孩子這樣寫道:“看到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我想起了我的叔叔,他是個英武的解放軍、他一定在扛槍打小日本!”孩子說到這里,筆者沒有批評他,而是糾正道“叔叔現在扛槍保家衛國”。一個孩子寫道:“校園的花很小很小,也不知名,開得很旺盛,我想把我的動漫里的小鹿放進來,多美好呀!”孩子善于想象、想抒情,只不過沒有太多的知識,這就是習作的美好的開頭,筆者給他了一朵大紅花,并給他寫個續:“哎呀、小兔子、美羊羊、還有小豬豬,動物們都在開運動會……”給孩子一個想象的空間,讓他們的思緒盡情遨游,孩子們會聯想到很多怪異的事,形成文字,就是作文。 不要嫌棄孩子寫得不靠譜,那也許就是創新、就是探索。
寫作文不要讓孩子好高騖遠,曲高必定和寡,孩子們對學到的條條框框懵懵懂懂,怎么會寫出好的文章。觀察身邊的一草一木、一點一滴,教會讓孩子們柱著拐杖上路,由歪歪斜斜,到正步走,再到扔掉拐杖,這個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是的,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只要注意觀察校園、家庭、街道、身邊的任何事等,資源如源頭活水,汩汩滔滔永遠不會枯竭。
(三)教會孩子積累
俗話說“好腦筋不如爛筆頭”、“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也會偷”。低年級孩子學寫作文,一開始就要讓他們養成摘抄的習慣,從哪里抄的都可以,只要抄到自己的本子上。筆者特意設計一節課,讓孩子們互動交流他們摘抄的東西,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評出大家認為最好的,教師在班里展示,發小紅花,讓別的孩子也抄寫下來。孩子們的積極性激發出來了,有的到家里鬧著要父母要給他買畫冊、少兒詩歌,抄寫上面的東西。筆者看到興趣激發出來了,就循循善誘,孩子們課本是最好的老師,課本上學過的美好的詩詞,不但也會背誦,更要會寫,寫作文時會運用!一個孩子摘抄一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到校后問老師:“老師我怎么沒看見春風,奶奶的剪刀很利的,從來不讓我碰。”面對孩子幼稚的問題,筆者沒可笑,而是感覺到這個孩子善于思考、敢于問別的孩子沒想到,甚至不敢問的問題。一一細致解釋后,筆者鼓勵別的孩子向他學習。記筆記不是簡簡單單為記而記,而是為了提高而記。不要像猴子掰棒子一樣,掰一個扔一個!記了就要有所提高。
(四)教會寫通順
孩子們對作文產生興趣、樂于動筆是寫好作文的美好前提。這是教師要進一步在提高孩子們的作文質量上下功夫。他們的句子一定會有很多弊病,教師接下來就是要教會學生造句、組句,首先要做到句子通順。我通常的訓練方法是:
1.打亂句子,重新排序
在起步作文教學階段,還要讓學生會寫話,特別是句子之間的順序。筆者有意設計了讓學生調整錯亂的句子,寫好幾句話讓學生排序、或者寫好一段話打亂,讓學生按時間順序、方位順序或者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來寫的句子,讓學生理順調整。設置這樣的訓練方法目的是有利于開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尋找、逐步發現句子銜接規律,這為學生作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2.提供詞語,練習連句
從課文中尋找比較銜接的句子,篩選重點的字詞、找出詞語間的關系,讓學生重新加工、整合,并且造出新的句子。這不僅是對課文中的字詞的鞏固,更是培養學生的再創造能力、探索開拓的能力、張揚個性、激發學生想象力,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捷徑。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低年級學生天真爛漫、潔白無瑕、求知欲強、善于模仿,他們雖然抽象能力還沒發育成熟,但是,他們好提問,愛表達,直觀感應較好,這些都是孩子們寫好作文的優勢。教師們要根據學生實際,提倡作文教學低起點、早起步找準訓練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春雨潤物,潛移默化,學生一定會輕松愉快地在習作的海洋中遨游。
參考文獻:
[1]孫玉花.讓習作變為“喜”作[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01).
[2]朱碧霞.讓作文教學“活”起來[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09(11).
[3]周大勇.作文訓練的活化過程[J].作文教學研究.2011(01).
[4]成愛芳.把快樂融入作文[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9(08).
[5]吳慶飛.讓孩子在自由的世界里寫作[J].校長閱刊.2008(01).
[6]嚴斌.讓學生快樂作文[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0(11).
[7]周成.我手寫我心——作文教學的創新初探[A].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寫作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