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芳
【摘 要】美術在學前教育專業中屬于重點學科,可用于幼教工作的各方各面,如:美術學科的教學、教學環境的創設、幼兒活動的舞美設計、幼兒教學教具、學具等等。所以,中職美術教育意在培養多元化的美術人才,應更突出其就業的實用性。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能力。為了滿足學前教育專業美術的需要,促進專業美術教育的發展,必須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不斷地完善和優化學前教育課程,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創意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將來能更好的適應幼兒園教育工作。因此,在這里,我從美術在今后幼師工作中的作用,來說一下我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中職;美術;培養;就業實用性
一、學前教育美術教材相對滯后
當前中職美術教學教材信息滯后、內容空泛化。例如簡筆畫教材中設計的訓練內容有限,這就需要教師找資料來填充學生簡筆畫訓練內容的多樣性。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內容。單一的素描、色彩并不能跟進現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需求,美術教學與幼兒教育的工作崗位脫節,所以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學校應該自身對一些新興的幼兒美術題材進行適當的選擇性增加。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美術基礎、綜合素質及實踐能力適當提出了從學生的就業崗位需求來安排課程設置。為學生畢業就業的實用性打下基礎。
二、學前教育美術教學必須改變過去的傳統教學意識
幼師教學大綱確立了繪畫、圖案、手工、美術鑒賞四方面內容互動的全方位、多角度培養學生的教學思想。幼兒園教師必須能夠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引導孩子進行創造性的藝術活動,并用藝術魅力感染幼兒的心靈,用奇思妙想的創作手法開發幼兒的心智,從而激發其想象力、創造力,增強幼兒審美情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發現美、感悟美,這也就決定了幼兒園美術教育并不只是會畫幾幅畫,做幾樣手工,而是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的審美素質。因此美術教學不僅僅只是美術技能的學習,這就需要改變過去以學科教學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教學意識,為適應更好的就業。
三、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改變
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才的培養,部分教師對美術教學仍然是講的多,學生練的少,停留在過去的傳統教學方法上,停留在課堂教學上。很少讓學生走出課堂到實踐中去,根本不能進行有效的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針對學生的特點、發展需求以及市場的變化規律去改變教學方法,也沒有很好地探索更能促進學生發展、提高就業率的有效的教學規律,為適應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和就業的實用性就該隨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
四、教師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美術知識,更要提高綜合教學素養
學前美術教育理念的更新,根據學前教育專業特色,側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課程設置應符合大眾化、實用性、寓教于樂的特點,增強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的了解,加強學生的藝術修養,把握學前教育美術教學的基本規律,了解人類美術遺產,認識美術和生活關系,有效組織教學,創設環境,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不斷進行學習,走個性化、合作式、創新型倒流,為學生將來從事學前美術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美術本身,而是通過美術達到對人的塑造和培養,讓學前兒童通過美術課堂上的體驗,通過視覺藝術的感受和認知以獲得審美的熏陶。而作為一名學前教育教師除具備藝術素質外,應具有語言能力、邏輯能力、分析能力、寫作能力等方面。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穿插運用,以使學生畢業后能更好的更實用的走上工作崗位。
五、改變傳統教學,結合企業需求,進行實用型人才培養
中職美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應結合市場需求,以提高就業為導向,進行實用型人才培養,使每位本專業的畢業生真正掌握足以謀生的實用技能。同時應加強對市場的調研與預測,時刻關注市場的需求變化,并做好已就業學生的跟蹤聯絡,密切與企業進行溝通,了解幼兒園目前最需要什么樣的專業人才。人才培養還要結合地域實際,以確定培養和發展方向。培養的實用性人才,做到能上能下,能對基本操作輕車熟駕,對大型項目也游刃有余。要想培養的學生“實用”“好用”,一定要讓他們親自參與實踐。有條件的話,還可建立權屬學校的幼兒園,制定規范的管理制度,為學生提供一個真正的實訓基地。使學生參與到幼兒園的教學中,為將來畢業就業的實用性做準備。
六、實用性人才應有的工作態度
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時,要適當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使學生對自我價值和職業取向有所理解并對本職工作產生深厚的感情,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職業意識。要有“吃苦耐勞、持之以恒、腳踏實地、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和精神,使每位畢業生都能做到和諧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茜.技能人才培養要在校企合作中突破[N].南方日報,2009.12.30
[2]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6
[3]梁忠義.《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引論》[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