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安吉林人民廣播電臺,吉林長春 130000
?
全新聞時代的廣播新聞編播模式
于志安
吉林人民廣播電臺,吉林長春130000
摘要廣播節目的發展與運行逐漸隨著全新新聞時代的到來形成發展的新趨勢。將新的傳播手段、交流手段逐步應用到現代廣播新聞事業中,是加大廣播事業發展步伐的重要舉措。改變傳統的廣播新聞編播手段是促進廣播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為廣播事業的編播提供新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新時代;廣播事業;廣播新聞編播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傳播方式、傳播內容不斷更新,對廣播事業的發展都產生嚴重沖擊,造成廣播新聞面臨嚴峻的挑戰,面對高速發展的信息傳播熱潮,做好廣播新聞事業發展模式轉變,實現廣播新聞發展中的過度,引發廣播事業在新時期下新一輪收聽“熱潮”。
1.1廣播新聞發展的實效性差
隨著社會信息傳播途徑別不斷增加,傳播信息量的逐漸加大,信息的傳播速度也在逐漸加快,廣播新聞作為新聞發展中最早的新聞傳播媒介,在各種各樣的傳播方式異軍突起的環境中處于劣勢地位,傳統的廣播新聞在信息采集,節目稿編寫和節目播出中出現新聞信息的間斷式管理,造成信息轉換過程中消耗時間較長,造成廣播新聞播出時新聞內容已經被新媒體傳播,造成廣播新聞的時效性較差。
1.2廣播新聞的傳播效果差,公信力度低
傳統的廣播新聞方式采用編播分離的方式,這種傳播方式無法保障新聞傳播中傳播技術一致性,嚴重影響了傳播效果。造成廣播新聞傳播過程中錄音技術受到嚴重的阻礙。不僅對廣播新聞的播出效果產生影響,同時也降低了聽眾的公信力度,造成節目收聽率下降。此外,由于傳統的新聞編播采用分離式的工作模式,使新聞信息內容在采集和編輯以及播出時造成信息量刪減嚴重,形成嚴重的信息資源流失,影響廣播新聞傳播效果。
1.3廣播新聞語言形式單一,語言內容死板
傳統廣播新聞的語言播音上語言形式較為單一,新聞自身特有的嚴肅性使廣播新聞語言形式單一,由于傳統新聞編播分離使播音員對后期整理出來事件進行“記流水賬”式的新聞播報,播音員很難將閱讀情感恰到好處的運用到廣播新聞的播報中,造成廣播新聞內容空洞,缺乏相應的情感色彩,播音內容死板,聽眾對這種播音產生嚴重的“試聽疲勞”,這也是影響廣播新聞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1.4廣播新聞的流程化管理低
傳統的廣播新聞流程管理上采用信息采集,播音稿編寫,播音等主要幾部分,廣播新聞采用分離式的流程管理使各部門在應對新聞傳播的速率上存在著參差不齊的現象,降低廣播新聞發展的整體速率,使廣播新聞事業的發展處于較大的邊緣化方向發展,新聞產生流程效率性較低是造成廣播新聞傳播實效性下降的直接因素。
2.1注重廣播新聞的實效性
新聞的準確性和快速性是新聞發展的重要特點。新聞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信息發展中重要的關注點是由新聞的實效性決定的,而提升廣播新聞內容時效性,轉變新聞傳播理念,是廣播新聞發展利于不敗之地的重要因素。全新聞時代下要求廣播新聞編播模式由傳統的“編播分離”向“編播一體化”轉變,形成廣播新聞的傳播上保障新聞傳播的實效性。廣播新聞編播一體化使新聞的采集,到新聞的整理以及后期的播出都只經一人的思維模式進行“合成處理”,為廣播新聞的播出節省了大量的時間,避免了信息量的減少,不僅豐富了廣播新聞播出時信息量不斷擴大,同時也提升了廣播新聞傳播的實效性,有助于打造新聞品牌欄目,提升聽眾心中的形象。此外,廣播新聞采用編播一體式的新聞播出模式后,采用新型的直播和滾動播出策略,改變了傳統的錄播方式,反映了新聞時效性的特點,減少了時間浪費,發揮出了廣播新聞巨大宣傳優勢[1]。
2.2提升廣播新聞的公信力度
全新聞時代采用編播一體的新聞宣傳工作模式,保障錄音技術的一體化。而全新聞的錄音形式,能夠滿足聽眾的收聽要求,實現新聞傳播形式的多種多樣,通過手機客戶端,網上微博互動等多種新聞傳播形式不僅提升了新聞傳播的速率,保障新聞的實效性,還順應了時代發展下對廣播形式多元化的轉變,再次調動聽眾對廣播新聞的收聽“熱情”,提升廣播新聞的公信力度。此外,廣播新聞編播一體化減少新聞播出時由于前期刪減造成信息量縮小的現象,保障新聞傳播的“原汁原味”。
2.3豐富廣播新聞語言色彩
全新聞時代采用編播一體的新聞傳播形式避免了新聞采集過程到播音員內容采集到播音兩人分工合作的局面,使新聞由采集到后期播音完全出自“一人之手”,由于播音員既是新聞的講解員又是新聞的現場采集員,保留了信息的完整性,并且可以在進行播音過程中對播
音稿進行語言使用上的裝換,使播音語言更流暢、更自然,避免了廣播新聞語言的呆板性,詳盡的現場講解和新聞內容評論使聽眾通過耳朵也可以享受到“活靈活現”的新聞大餐,保障了新聞宣傳的實效性和真實性,為打造品牌廣播新聞欄目奠定良好的公眾形象。
2.4加大廣播新聞流程化管理
全新聞時代下的廣播新聞發展采用編播一體的流程化管理,將廣播新聞的發展實效性從集體的運作模式轉變成以個人為單位的新聞采播形式,充分調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促進廣播電視臺的決策者依據廣播發展的優勢結合新傳媒手段對廣播新聞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也可以改進廣播新聞發展過程中的劣勢,引導廣播新聞事業向著全方位方向發展。同時也提升了廣播新聞的流程化管理實現了新聞廣播內容的實效性與真實性的同步實現,保障新聞廣播事業的流程化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形勢逐步發展,傳播方式和傳播手段也在不斷地更新。這對廣播新聞事業的發展既是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是一個特殊的機遇,因此應當充分利用這個機會,促進廣播新聞事業的發展。全新聞時代下的新聞編播打破了傳統廣播新聞“編播分離”的運行模式,形成新型的“編播一體化”的廣播新聞形式,保障了新聞傳播的實效性,開啟了廣播新聞發展中新聞信息量擴大,新聞情感度增加的新局面,同時實現了廣播新聞發展流程趨于客觀化、流暢化的發展模式,為廣播新聞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全新聞時代下的廣播新聞編播一體化是應對當前新媒體迅速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于增強廣播事業在新聞傳播中的重要競爭力提供重要的后期新聞支持,是新媒體時代下廣播新聞事業實現傳播形式的轉型,傳播速度提高的重要手段,從而促進我國文化傳播事業的新型發展。
參考文獻
[1]孟偉.移動互聯網時代鄭州新聞廣播的內容模式創新[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7):36-38.
[2]趙新宇.探析廣播新聞的時代定位[J].新聞傳播,2015 (8):107.
[3]賈海濤.新媒體環境下廣播新聞特點與發展趨勢[J].中國報業,2015(12):76-77.
[4]吉琳.淺析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廣播的內容模式探索[J].視聽,2015(9):61-63.
[5]魏朝輝.論廣播新聞編播一體化[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1(4):30-31.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6)165-0058-01
作者簡介:于志安,主任編輯,研究方向為廣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