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殿振
(山東能源新礦集團孫村煤礦,山東 新泰 271200)
實施“一優三減”筑牢百年老礦安全基礎
張殿振
(山東能源新礦集團孫村煤礦,山東 新泰 271200)
作為資源型企業,煤礦一般經歷資源勘查、設計、基建和生產、封井閉坑四個階段。對于經歷多年開采的孫村煤礦,通過實施“一優三減”,最大程度延長了礦井生命周期,為礦井探尋“后煤礦時代”轉型發展路徑贏得了時間和空間,為同類礦井提供了借鑒。
老礦深井;一優三減;挖潛增效
孫村煤礦隸屬山東能源新礦集團,位于新汶煤田中部,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開采歷史。礦井核定生產能力120萬噸/年,有7個可采煤層,6個開采水平,礦井系統復雜、人員多,且隨著礦井開采深度逐步增加,經濟可采儲量減少,高地溫、高地壓及沖擊地壓等災害日趨嚴重,制約著礦井安全高效發展。為破解百年老礦開采過程中的諸多難題,我們堅持推進礦井“一優三減”(即以系統優化為出路,實現減系統、減頭面、減人員),構建礦井“331”系統優化模式(即生產布局“三級優化”、生產系統“三大優化”及核心技術一項保障),對復雜系統進行顛覆式改造,逐步探索出了百年老礦千米深井安全高效開采新模式,為礦井安全生產、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是優化開拓布局,新建千米立井。隨著礦井開采深度的不斷加大,深部儲量日趨減少。新礦集團將鄰近2個礦的深部資源整合到孫村煤礦,擴大了礦井深部開采范圍。在此基礎上,我們按照新井建設模式,于1984年開工建設全國第一個千米立井,1996年正式投用,實現了第五水平與地面的直接連通,將6個開采水平優化為2個,礦井輔助運輸環節多、進風線路長、人員運送困難等難題迎刃而解。礦井最深-1100米水平采用立井加一級斜井延深方式,水平垂高由以往的200米加大到300米,為千米深井開拓提供了借鑒。
二是優化采區布置。針對分區式布置采區煤柱易產生應力集中的問題,我們將深部采區布置由分區式優化為片盤式,增加采區走向長度,將-1100水平一、二采區合并,使采區走向由原來的500—600米加大到目前的1300—2600米,實現了合理集中生產,減少準備巷道2000余米,降低了萬噸掘進率。
三是優化工作面布置。孫村煤礦以開采薄及中厚煤層為主,我們堅持“設備換人”的理念,不斷提高采掘裝備水平。通過礦井開拓布局的優化,解決了原有生產系統制約現代化采掘設備安裝的難題,為礦井淘汰落后的采掘工藝奠定了基礎。按照“建大井、放大面”的思路,增加工作面長度與儲量,工作面個數明顯減少,采掘接續緊張局面得以緩解。目前,綜采率達到100%,綜掘機械化程度達到70%以上。
為解放淺部生產系統壓覆的大量經濟可采儲量,孫村煤礦未雨綢繆、超前謀劃,緊緊抓住前幾年煤炭行業快速發展的機遇,2003年至2013年累計投資2億多元,對礦井淺部生產系統進行優化改造,報廢原有二到五水平生產系統,在采空區保護范圍內重建生產系統,施工井巷工程8000余米,解放了淺部井筒保護煤柱1500多萬噸,實現了系統換煤。形成了深部與淺部同時生產的格局,緩解了深部開采壓力。
一是優化提升運輸系統。主運系統新建二到四水平、四到五水平皮帶暗斜井,使運輸環節由原來的9個環節減少到目前的4個,總運輸距離由6950米減少至5200米,提高了礦井主運系統運行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年節約運行費用500余萬元。輔助運輸系統通過新建兩級軌道暗斜井,打通了淺部斜井和深部千米立井的聯絡通道,減少了輔助運輸環節,縮短運輸距離2700米,人員下井時間減少2個小時,打造了老礦深井半小時運人圈,提高了礦井抗災能力和勞動效率。
二是優化通風系統。新建-800千米回風立井,2013年停運淺部-400風井,解放了風井保護煤柱372萬噸,累計封閉閑置巷道45600米,礦井在籍巷道由原來的近13萬米降至目前的不足8萬米,礦井通風負壓由原來的3700帕降至目前的1500帕。
三是優化排水系統。新建-800中央泵房,報廢了原泵房,安裝大功率、大流量、高揚程水泵,將原來五級斜排改造為一級立排,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實現了千米立井礦井水直排至地面,減少了排水環節及排水費用,提高了礦井防洪抗災能力。
為了保障系統優化工程的順利實施,安全高效開采深部資源和淺部資源,我們組織開展了礦井核心技術攻關,有34項科技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
一是創新上行卸壓開采技術,解決煤柱區域開采應力集中及深部二層煤復合頂板開采難題。
二是創新巷道穿老空區技術,實現改造系統與淺部資源高效連接。通過超前探查及注漿錨索加固等綜合措施,成功穿過采空區,解決了采空區附近巷道布置及支護難題。
三是創新沖擊地壓防治技術,實現深部區域安全生產。按照“布局合理、措施到位”的原則,上全各種監測及防治系統,沖擊地壓災害得到有效控制。深部采區通過備用掘進工作面,實現防沖與掘進工藝協調,合理組織生產。
四是創新高強支護技術,成功研制500#及600#高強度錨桿及注漿錨索,實現深部圍巖有效控制。
五是創新礦井降溫技術,解決高溫熱害治理難題。自主研發了冰冷低溫輻射降溫技術,使采掘工作面溫度降低5-7℃。
六是創新煤矸石似膏體自流充填技術,解決淺部開采地面塌陷及矸石山污染問題。
通過實施“一優三減”,孫村煤礦破解了制約百年老礦安全高效開采的難題。2013年礦井完成對原有生產系統的優化改造,目前,開采水平已由原來的6個減少到2個、生產采區由5個減少到3個、回采工作面由5個減少到3個、掘進工作面由19個減少到7個,井下生產人員由3753人減少到2037人,為礦井安全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7月份,煤炭生產綜合成本同比減少83.29元/噸,同比減虧5715萬元。截至今天,孫村煤礦已連續安全生產1590余天,創建礦以來的最長安全生產周期。
10.16640/j.cnki.37-1222/t.2016.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