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冬麗
(哈爾濱綠怡工程評價與檢測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 150090)
淺談我國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丁冬麗
(哈爾濱綠怡工程評價與檢測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 150090)
本文首先介紹了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理論和技術方面的不足、培訓與發展不協調和評價人員缺乏專業性等。其次提出了強化相關培訓和加強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研究的相應措施,為我國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提供指導。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存在問題
我國以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戰略目標,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就是制定科學的戰略和規劃。制定可持續性的戰略和規劃,需要在規劃過程中對戰略選擇進行系統的評估,其中重要的內容是分析各種戰略選擇對環境的影響,充分的考慮環境問題在決策的各個層面上。我國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必不可少,需要建立環境與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在決策時充分的將環境因素列入其中,進行科學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1.1 理論與實踐方面
1.1.1 理論和技術方面的不足
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目前國際上各國都廣泛采用。我國近年來對于政策、計劃、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進行了細致的研究,雖然對區域環境評價的理論和技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沒有將不同的規劃當作評價對象。目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關鍵是不同規劃的理論和技術與環境評價的結合。
1.1.2 混淆規劃和環境評價
規劃中,在規劃草案編制前介入環境影響評價,會造成缺乏評價對象的問題。規劃是政府宏觀調控的必要方式,在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已經將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利用作為規劃的原則和目標。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作用就是對實施規劃后對環境的影響進行提前的預測、分析和評估,因此不能在脫離草案的情況下進行規劃環評工作,如果在規劃草案編制前進行環評那么會喪失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真正目的。
1.1.3 評價人員
評價人員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作用理解不深刻會產生以下問題:一是評價對象不準確,部分評價人員會脫離規劃草案這個評價對象;二是評價內容缺乏重點,規劃是個系統工程,因此在規劃中應掌握重點有針對性采取措施;三是評價結論不夠直接,評價結論缺乏具體意見和具體措施。
1.1.4 公眾參與
目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所采用的是公眾參與的建設項目環境評價形式,這種方式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并不適合。首先公眾參與的模式會將規劃有關系的部門和專家排除在公眾的范圍外,其次規劃中涉及的公眾不易確定。相關部門和專家相對于公眾來說更加具有專業性和掌握更多的信息,更利于對項目提出建設性和針對性的意見,因此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公眾參與中,部門和專家的參與更為重要。
1.2 隊伍建設方面
1.2.1 培訓與發展不協調
相關部門組織的培訓不適應目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的需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上:一是培訓教材缺乏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和實際工作的針對指導;二是由于對參加培訓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人員沒有進行充分的了解,因此在組織培訓過程中不能展開系統有針對性的培訓,造成培訓與實際需求不符合;三是培訓制度不完善,忽略了培訓評估、培訓考核和培訓反饋等;四是培訓方式較陳舊,仍采用較為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老師與培訓人員間缺乏積極的溝通和互動。
1.2.2 評價人員缺乏專業性
我國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主要人員來自高校和科研單位、有資質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及持證的規劃環評人員。存在部分從業人員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認識不足,在接受短期的培訓后就開始進行規劃環評的具體工作,因此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工作人員對專業知識的認識不足,雖然具有一定的規劃經驗,但是遇到較專業的問題則無從下手;二是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思維會影響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2.1 強化相關培訓
對于目前開展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培訓與實際發展不適應的情況,提出以下幾點措施:一是改變現有的培訓模式,讓學員先對具體問題進行探討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在由教師針對問題進行講解;二是針對不同培訓對象的實際情況進行培訓內容的安排;三是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培訓是不夠的,還要收集行業的經典實例;四是及時對培訓進行總結和反饋,并對培訓效果和培訓內容進行合理的評估;五是培養學員的學習理念,提升學員自我學習新技術和理論的能力。
2.2 加強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研究
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標志了我國環境影響評價進入了新時期,新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將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納入行業管理和決策中,主要研究的是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決策者提供科學的環境信息。同時應加強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在生態建設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城市規劃中納入環境管理;二是保證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三是預測實施規劃的環境影響;四是制定緩解環境影響的措施。此外,應加強循環社會上的應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目標與循環經濟的目標都是可持續發展,兩者的發展原則和實施過程都是預防為主的思想。循環經濟中主要是在源頭進行控制,其減量化要求與規劃環評中的防止環境污染的要求一致。循環經濟的理論是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中內容的指導,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是檢驗循環經濟發展的標準。
總之,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意義重大,目的是找到科學的環境管理機制,構建綜合決策的實際內容。通過進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可以充分的調動社會的各方力量,可以形成政府審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監督管理,有關部門對規劃產生的環境影響負責,公眾參與,共同保護環境的新機制。
[1]王耀琳.淺談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山東工業技術,2016(02).
[2]張遠峰.當前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遇到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01).
[3]蔣文德,楊明勻,蔡剛剛,鄧杰波,何昌杰.淺析我國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發展歷程及問題[J].輕工科技,2013(09).
10.16640/j.cnki.37-1222/t.2016.20.232
丁冬麗(1981-),女,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工程評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