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鳳幼
(南城縣林業局,江西 撫州 344700)
探討提高林業造林技術的方式
鄭鳳幼
(南城縣林業局,江西 撫州 344700)
樹木是人類地球生存環境的重要因素,隨著人類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加強了對自然的改造與發展,與此同時,人類對自然的影響具有兩面性,人類在改造與發展自然的同時,也對林業資源造成巨大的破壞,雖然短期內無法體現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但是長此以往,地球生態將遭受嚴重的破壞。此時人類采取一系列補救措施,為時已晚。本文首先對目前林業資源的現狀和環境現狀進行分析,基于此提出我國造林技術水平提升的策略,并且將有關問題進行簡單地研究,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林業資源;造林技術;造林方法;水平提高
近些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得到較為顯著的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也得到明顯的提高,與此同時,人類的生活同樣得到有效的改善。我國雖然擁有較為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過去幾年,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自然資源和林業資源的開采嚴重超出限制,導致我國自然生態嚴重受損。無節制的開采使我國生態環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因此為避免生態環境繼續惡化,必須在生態資源保護方面加大力度,并且對造林技術實施創新與提升。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林業資源特點更為得到更加顯著的體現。首先就是我國具有相對豐富的林業資源,并且具有多種多樣的類型,在世界排名上占據首位。例如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就對落葉松表現出極高的興致,因此,落葉松已經得到多年的使用,在長時間的發展中,我國積累了豐富的松樹類資源利用的相關經驗,也通過松樹類資源的利用獲取較為理想的經濟效益。其次,我國林業資源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更加重視環境的保護,雖然經濟的發展對林業資源造成較大的破壞,然而我國推行退耕還林政策已經不是一年或兩年,人們已經具備較強的資源保護與節約的觀念意識,其為林業資源的長遠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由此可見,目前我國林業資源未來將得到良好的發展。而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則有效保護了已有的森林面積,并且基于原有林區面積實現擴增,使林業資源的發展表現得十分強勢。另一方面,我國林業資源并非完美,在某些方面也存在或多或少的欠缺,就比如我國林業加工技術,和國外發達國家例如美國、日本的技術相比依舊存在較大的差距,雖然擁有相對豐富的林業資源,但是資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存在較多的林業加工企業缺乏先進的技術設備,無法對資源實施有效的、深層次的加工,導致資源浪費的情況十分嚴重。并且,我國缺乏嚴格的林業資源的管理,因此出現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并且,林業資源質量有待提高,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主要考慮的是經濟因素,雖然有效促進了經濟效益的提升,然而也使林業資源質量缺乏有效的保障。我國林業資源種類繁多,其具有的類型數不勝數,但是林木的品質有好有壞,缺乏較為完善的結構以及足夠強的經營管理力度。在上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下,林業資源反而出現緊缺的情況,從而導致林木價格上漲的幅度較為夸張,對我國林業未來的發展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
由于我國林業發展存在某些不足,導致出現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在其中各種問題中,首先不得不提我國林業缺乏開放的模式,雖然我國各林業資源多為國家或者集體所有,然而其往往受我國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一種表現形式,如此一來,林業資源的發展模式受到限制,并非將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真正意義上的目標。其次,缺乏較為完善的林業法律法規,對于林業資源生態效益的補償,是對自然的有償使用,然而由于相關法律法規存在缺陷,導致其存在一些問題。最后,缺乏嚴格、科學地監督管理,雖然在退耕還林政策的推行方面做出較大的努力,并且,該政策也得到了各地政府部門的有效執行,對林業資源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林業資源得到的重視程度仍然存在欠缺,并且未實施嚴格有效地監督管理,同時缺乏健全的管理體系以及強有力的執法力度。
為使我國林業發展的現狀得到改善,使得各種各樣的問題得到解決,有效確保林業經濟效益的有效提高以及長遠發展,就必須在林業資源培育方式上苦下功夫。例如,就我國實施的封山育林政策而言,一般情況下,往往采用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以及植苗更新培育法的培育方法,采用這兩種方法進行林苗培育,取得的效果較為顯著。并且,改善造林環境,應該根據樹苗種類以及季節變化做出適當的調整,在完成林地的整理后,進行相關清理。不僅可將周邊的雜草灌木清除,也可適當改變地形面貌。從而使造林地區整體的土壤質量得到提高,使造林質量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一)播種法
播種法是對樹木種子自然萌發及其生長特性進行利用而采取的造林方法,主要適用于種子成活率高、造林地條件高的樹種,可在遠離病蟲害、免受人類活動影響、地勢平穩以及水資源充足的區域廣泛采用播種法進行造林。而這種造林方法根據播種設備的不同又可得到不同的劃分,分為機械播種以及飛播造林。
(二)分殖法
分殖法是對樹木的芽穗、枝干或者根莖等具有分殖能力的營養器官進行利用,采用斷植或者扦插等方式,進行林區造林。分殖法主要具有以下優勢,表現在能夠有效控制樹木的形狀,并且能夠對不同的樹種進行嫁接,從而使植樹造林施工更加高效,也使植樹造林的成本投入有效降低。分殖法主要適用于抗病強、易繁殖的樹種,例如楊樹和松樹等。
(三)植苗法
植苗法首先是通過人工培育出健壯的小樹苗,然后種植樹苗進行造林。植苗法的優勢在于不受地形、地域以及樹種的限制,能夠較好地適用于惡劣環境下的造林,尤其是因為人工措施的干預,所以苗木在造林前期未受病蟲害以及污染的侵害,在植樹造林后生長迅速,可在更短的生長周期內成材。
我國造林工作中,也需針對某些問題引起注意,首先就是需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具體而言,各個不同的林區,林區與林區之間存在差異,主要表現為土壤條件以及造林環境并不一致,需要保證樹種選擇的合理性。樹種的合理選擇和種植的科學布局,不但能夠促使林木得到良好地生長,使林業得到持續健康的發展,而且也能促進周邊生態環境協調性的提高,有利于林區生物多樣性的維護和提升,可以利用這些特征進行旅游景點的開發,促使林區經濟效益得到提高。并且,種類豐富的林業資源,有利于水土保護以及當地氣候的調節。其次,需要保證選擇的造林時機合適,需要對樹種的生長周期具有足夠的了解,結合個體間的區別進行考慮,選擇合適的造林技術。通常造林選擇春季進行,但是隨著目前我國氣候回暖技術的大力實施,造林的時間可適當地提前。在初春冬末的時候,因為氣溫較低,蒸發量較少,所以在此時進行造林并不妥當。而冬季時間充足,此時進行造林恰恰更加合適,但是針對某些冬季氣候較差的地區而言,仍然推薦待氣候轉暖后造林,能夠確保林木有效存活。再次,需要不斷進行品種的更新,如果樹木品種不夠豐富,必將導致土壤狀況持續惡化,時間一長,土壤問題將變得十分嚴重,會使得病蟲害十分猖獗。因此,若土壤條件不適合林木生長,所種植的樹種則需具備足夠強的抗逆性,才能在較差的土壤環境下得到健康地生長,例如可采用松樹和杉樹混合種植的方案,套種,或者出現一種樹木長勢不佳的情況,再種植另一種樹木的情況,均能使杉樹和松樹的成長成材得到保證。為避免水土流失,使病蟲害問題不再對林業生長造成嚴重損害,可在山腳位置設置防火帶以及防蟲帶。針對條件復雜,容易發生不確定性變化的林地,則應采用不規則混合種植模式對多變的土壤環境進行適應,從而使樹木品種的多樣性得到維持和加強,并且也能促使土壤質量得到有效的改善。
總而言之,在分析林業資源的基礎上,可得知我國林業地區造林方面仍然存在有待解決的問題,林業部應強化管理力度,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采用適合的造林方式例如混合種植等,促進林木的良好生長,并且注意把握好細節,有效落實造業工作,才能切實促進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1]李賀.山區造林地清理與植樹造林技術[J].黑龍江科學,2016(5):72-73.
[2]黃芳松,田維新.造林整地及植樹造林技術的運用[J].黑龍江科學,2016(10):86-87.
[3]孫明德.淺析林業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義[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20):295.
[4]王江,湯明華,李昌玉.林業造林質量控制的有效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8):152+155.
[5]唐小凡.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工作探究[J].低碳世界,2016(16):270-271.
[6]劉曉晶.淺談林業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義[J].民營科技,2015(5):221.
[7]楊利,趙光明.淺析現代造林技術與營林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6(14):92.
S72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