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平(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重慶 402160)
?
網絡同傳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常見問題的分析與解決
何建平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重慶402160)
摘要:本文通過網絡同傳技術理論的介紹,并對在機房安裝與維護方面的具體實踐應用,總結出了使用過程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及解決方法,對如何利用網絡同傳技術提高機房管理水平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對影響網絡同傳的各種因素進行了思考和闡述。
關鍵詞:網絡同傳;高校機房;系統維護;系統安裝
網絡同傳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局域網內廣播形式, 將一端主機的硬盤進行克隆,通過局域網進行網絡硬盤拷貝。網絡路同傳技術可以實現局域網內多主機之間共享數據,提高終端機器的數據克隆效率,在限定性的網絡環境下實現對多機同時進行系統初始化、軟件維護等工作,大大提高了機房管理員的工作效,其形式可以使一對一的結構,通常情況下是一對多的結構,目前的同傳系統一般支持在win xp和win 7下進行同傳,隨著技術的進步,支持的操作系統也越來越多,功能也越來越完善。由于網絡同傳給大規模部屬設備帶來了很多便利,因此各大電腦生產商都競相提出了自己的網絡同傳解決方案,很多軟件公司也參與網絡同傳技術的研發, 所以同傳的實施略有不同。雖然很多版本的網絡同傳系統存在差距,但是大多數都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步:對主控端進行軟件安裝,例如操作系統、數據庫、應用軟件等資源。第二步:安裝硬盤保護驅動程序,一般也包含了網絡同傳解決方案,但需注意安裝的版本和主板上板載的同傳芯片是否匹配。第三步:將主控端調整到網路部屬界面,監控網絡中的接收端連接到局域網中。第四步:在接收端啟動 ROM模式,向網絡中注冊自己的I P地址和狀態,用驅動更新將主控端的電腦的同傳系統的版本傳給其余接收端的電腦。第五步:重新啟動接收端,進入DRIVER模式,打開網絡同傳通道,將發送端的數據發送給接收端。一般分為兩步,先要將本機的根進度同傳給接收端的電腦,然后再將主控端的進程同傳給接收端。
在通常情況下,同傳一個系統需要的時間大約是半個多小時,如果時間長到需要幾個小時,哪說明同傳系統遇到了問題,需要從以下一些方面去檢查。
在進行網絡同傳時,一定需要和外部網絡斷開,保證是一個獨立的局域網絡,這樣保證不會受到外網的病毒的干擾,以及可能的其他主控端的影響,更不至于受外網可能產生廣播風暴的影響。
在局域網中一般用到的是由于非管理型交換機是把收到的組播幀廣播到其他端口,從而實現轉發。因而為了避免端口發生網絡擁塞,因而應先把交換機關閉一段時間,以達到清空緩存數據的目的,從而為后緒的網絡同傳提供暢通的傳播路徑。
一般在局域中,應用較多的是非網管型交換機,根據其提供模式切換開關,一般支持“匯聚上聯”、“標準共享”和“網絡克隆”三種工作模式,當要進行網絡克隆時,應當注意是否把模式切換到網絡克隆模式,這種模式可優化支持無盤系統、網絡克隆等網絡應用。另外還應注意:交換機作為中心交換機使用,因其帶機量有限,下聯交換機盡量小于3臺;并且每次進行模式切換時,需重啟交換機生效。
在進行網絡同傳時,一般應該在600 MB /S 左右,正常應該在550 MB /S到700 MB /s之間,如果大大低于這個速度,一般可能只有60 MB /s時候,甚至8 MB /s時。我們知道網絡同傳的快慢,是由最慢的哪臺電腦決定的。我們仔細觀察同傳界面時,同傳系統會報告我們最慢的計算機的IP地址,只要我們在局域網中找到這些電腦并關掉,會發現速度會回歸正常??寺⊥瓿珊螅瑔为殞^慢電腦重新同傳時,仍然很慢,后來和其他電腦交換了網絡,其同傳速度正常。仔細觀察發現,最慢計算機的水晶頭有部分氧化現象,只需要重做網線接頭就好了。
目前計算機的網卡大多集成了PXE模塊,可以采用PXE啟動。PXE同傳系統引導的目標就是在同傳系統安裝完成之后自動打上相應的驅動,并自動安裝相應的應用軟件。只要網卡能支持PXE功能,接著就可以開始部署和配置PXE啟動系統了,工作分成兩部分進行:一是主控端,一是接收端。因而,如果主板上的網卡芯片上的PXE模塊有問題也會影響網絡的同傳效果,如果PXE模塊有問題,會無法和服務端建立聯系,也就無法進行同傳。因而要更換主板。
在32位的win 7下能夠正常同傳,也能夠正常應用,但是升級到64位的win 7系統下的時候,系統會隨機藍屏,典型的是用友U10,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卸載掉同傳系統,問題可以得以解決。
網絡同傳的使用時,網絡環境要求:1臺電腦作為主控端,接收端計算機不應超過200臺, 為確保同傳的穩定性建議每次同傳不超過100臺,通過交換機連接于同一個局域網中,網絡設備不要阻止廣播包的傳輸。每個系統不能超過8個分區:在硬盤保護分區設置過程中,每個系統包含的分區數不能超過8個(包括系統分區,共享數據區和專屬數據區),否則可能影響網絡同傳的使用。硬盤每個分區的劃分,請將容量控制在500MB到200GB之間。
網絡同傳技術已經成為維護機房的一門最重要的技術,在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新技術不斷應用的今天,在機房管理的技術和方法上不斷探索、改進。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對實踐教學的需求,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同傳技術帶來的便利和快捷,為提高上機課程的教學質量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凱.機房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同濟大學研究生院, 2013.
[2]蓋玉玲.機房管理及系統網絡化設計[D].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2013.
[3]徐玉國.網絡同傳的應用淺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10).
[4]聶應高.增量網絡保護卡與公共機房管理[J].圖書館學刊,2013(04).
[5]陳曉兵.談公共計算機實驗室的管理與維護[J].計算機教學信息化,2012(08).
[6]付潔.網絡同傳技術在高校機房中的應用與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
[7]張洪.高校機房網絡同傳的應用分析[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2.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