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保成(西京學院,西安 710123)
?
我國機械制造業管理信息化特點及發展趨勢
董保成
(西京學院,西安710123)
摘 要:制造業對維持國民經濟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機械制造業。我國具有巨大的勞動力資源和市場,使得世界制造業不斷向我國轉移,我國的制造業正逐漸發展壯大。本文對我國機械制造業管理的特點,以及目前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機械制造業管理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對我國機械制造業管理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求我國機械制造業不斷壯大,成為真正的制造強國。
關鍵詞:機械制造業;管理;信息化
機械制造業作為制造業的一種,它的管理與其他制造業具有共同屬性,也有其自身特點。而工業技術發達的國家相比,由于發展階段、法律、制度和文化存在差異,我國機械制造業的管理尤其特殊性。
1.1離散型制造業
機械制造業屬于典型的離散型制造行業。所以,對機械制造行業進行管理時需要從企業不同的生產類型、生產方式以及生產批量不同等方面考慮,建立不同的管理和決策方案。
1.2ERP系統在我國應用的特殊性
在西方的管理模式中“法”是重心,而在東方的管理哲學中,更看重“情”,在管理中,側重人的作用和價值。因此,當從西方引進的ERP系統應用到我國管理工作中時,應結合權責的利用,充分發揮人的價值觀,進行全面的管理。不僅東西方文化存在一定差異,企業管理還受到國家法令制度、稅收政策和市場環境的約束和影響,因此,ERP的應用應復合我國特殊的國情。
1.3我國機械制造業管理的復雜性
由于生產過程復雜、生產不連續等因素,與其他制造業相比,機械制造業的管理更加復雜。另外,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機械制造業分工不細,小型企業仍然運行全面的生產模式,導致企業內部的管理復雜化。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國機械制造業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并且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技術。然而由于我國的機械制造行業起步較晚,底子薄弱,并且遇到其他國家進行技術封鎖等難題,使得我國與其他技術發達的國家之間,在技術水平、企業管理方法、運行模式等諸多因素上仍然有較大距離。
2.1管理工具落后
目前,工業技術發達國家已經廣泛使用計算機進行管理,建立了完善的互聯網絡管理體系。而在我國只有少數的大型企業使用計算機進行協助管理,并且應用也比較分散,只實現了局部的資源優化和信息共享。大部分企業仍然處于手工分散的管理模式或計算機單項管理的階段,未能使用現代化的計算機網絡有效地進行輔助管理,這使得我國的機械制造行業的管理水平難以得到提高。
2.2現代化管理意識薄弱
工業技術發達國家的機械制造企業十分重視內部的組織管理工作,他們不斷更新生產模式、推出新的思想和新的管理技術。諸如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電子商務EC、商業智能BI、供應管理鏈SCM和客戶關系管理CRM等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思想,在工業發達國家被廣泛用于輔助企業的生產管理工作,使企業更加制度化、規范化和標準化。而在我國,由于企業的規模小而分散,企業對內部的組織管理不夠重視,造成了“重技術、輕管理”的現象,導致企業內部管理系統難以完善,少數的大企業對于引進新思想和新技術對企業進行管理的意識也較欠缺,使得我國機械制造企業的管理水平很難提高。
2.3信息結合不緊密
制造業是一條集產、供、銷、人、財和物于一體的有機鏈,這些因素之間需要交換大量的信息,并且做到信息及時共享,只有這樣將產、供、銷、人、財和物緊密結合在一起,構成良好的信息網絡,才更加有利于機械制造業的運行管理以及技術水平的提高。而在我國,大多數企業仍采用人工管理方式進行,常常導致信息的分散,不能及時、準確的進行信息共享,使產、供、銷、人、財和物這條有機鏈之間脫節,極大地影響企業管理決策的科學性。
2.4業務流程不規范
我國機械制造企業內部的運行管理趨于面向業務水平上的扁平化結構,而沒有很好地將組織機構科層化,并且存在對業務流程安排不合理的現象,業務流程操作不規范,缺乏管控、隨意性較大。
2.5生產計劃模式落后
我國大多數未采用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的企業通常實施臺套計劃的方式,難以作出完善的生產計劃,并且常常與采購計劃脫節,過度夸大各種物料的采購和生產提前期,導致在制品和庫存儲量增加,占用大量流動資金,給企業運作和管理帶來困難。目前,我國機械制造企業采用的生產計劃模式與物料需求計劃MRP和供應商管庫房VMI等先進模式的現代化管理方法存在巨大差距。
2.6成本控制不當
在我國機械制造行業,大多成本數據仍然靠人工方式進行采集,存在數據誤差過大的問題。并且,人工核算方式通常只能對產品的成本進行計算,而忽略了零部件的成本,導致成本計算不準確,也不利于對成本進行分析。因此,難以對成本進行準確的控制。
2.7企業應變能力差
隨著科技的發展,機械制造技術水平逐漸提高,產品的更新換代也越來越快。人們需求的更加多元化,使市場隨之千變萬化。越來越的的產品規格,使得企業的生產管理更加復雜。企業要想能夠及時響應客戶的需求,必須將客戶需求、銷售、設計、生產和成本預算等一系列復雜過程緊密聯合起來,形成完整的供需管理關系,并且靈活運用。而在我國機械制造企業里,很多企業還達不到這樣的管理水平,難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2.8國家宏觀政策關注度不夠
目前,我國對機械制造方面行業的宏觀調控和政策方針的關注度仍然不足。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科技方面的投入占有的比重較少。國家可以加大對機械制造行業的宏觀政策調控,幫助和督促中、小企業進行更好的生產管理,從而能盡快提高我國機械制造行業的管理和生產水平。
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快不斷涌現出來,全球互聯網絡也隨著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發展逐漸覆蓋到各個角落。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作為機械制造行業管理實現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也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并且引領著機械制造行業管理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3.1管理思想的發展趨勢
(1)在互聯網的支持下,將來新型的ERP系統將使客戶訂購、企業采購、生產制造、最終銷售給客戶這一系列過程在互聯網絡上實現。客戶通過互聯網了解到產品信息并下單,隨后采購和生產指令通過ERP系統直接下達,產品被生產完成后直接交給客戶,并通過網
絡向商家付款。ERP系統將客戶、分銷商和生產廠家的關系緊密結合起來,減少企業的經營成本,及時響應客戶需求,做到“及銷及產”,形成高效的供需鏈;
(2)在當下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企業應將“以客戶為中心”作為營銷模式,替代傳統的“以產品為中心”。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將完善企業與客戶的溝通能力,為企業提供全新的客戶視角,同時,企業能夠“一對一”為客戶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從而使消費者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滿意度提高。
(3)通過企業績效管理EPM將企業的經營和戰略目標分配到每個員工,利用ERP系統對員工的執行情況進行監測,并將執行情況與分配到員工個人的目標進行對比,從而確定對員工的獎勵或報酬,進而對公司整體、各個部門以及員工的績效情況進行分析。建立更加完善的績效考核獎懲機制,提高企業整體業績,更好地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
3.2系統性能的發展趨勢
隨著市場的變化,企業對ERP管理系統的需求也可能出現變化,所以,ERP在系統性能方面應努力實現業務流程可重新組合、功能可重新剪裁,爭取達到企業動態模型的建立。同時,ERP系統應將內外體系充分整合,對內將OA、立體倉庫、數據挖掘和條形碼等集成一體,對外將客戶、供應商和合作伙伴緊密結合,以求最大程度地信息共享。ERP系統還應支持在多組織、多公司、甚至跨地域的多種商業類型模式下運行。
3.3軟件開發平臺的發展趨勢
軟件的開發語言和工具、以及通訊協議和數據庫應與相應的工業要求相符;并且能夠滿足包含多層次結構體系的瀏覽器或服務器;同時,大規模的管理軟件系統應能夠滿足分配成中、小型軟件系統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閆希斌.機械制造業管理信息化特點及發展淺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1):160.
[2]蔣明煒.我國機械制造業管理信息化的特點及發展趨勢[J].國內外機電一體化技術,2007(07):19-23.
[3]李建升.談機械制造業管理信息化及發展思路[J].機械與自動化,2013(05):81.
[4]陳冬,盧永霞,楊輝靜.我國機械制造業管理信息化特點及其發展趨勢[J].企業信息化,2011(06):180.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