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華
?
腦血管支架置入術后抗凝治療的臨床分析及護理干預
馮玉華
目的:探討腦血管支架置入術后抗凝治療的臨床分析及護理干預。方法:選擇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破裂動脈瘤合并蛛網膜下腔出血并實行支架置入栓塞術的患者5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藥物進行治療,并配合綜合護理方法,比較分析干預前后的效果。結果:本研究50例患者干預前與干預后的血常規與凝血功能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50例患者干預前功能缺失情況低于干預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前HAMA評分及HAMD評分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干預后兩組HAMA評分及HAMD評分對比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低分子肝素抗凝藥物用于破裂動脈瘤的支架輔助栓塞治療配合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改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值得推廣與應用。
破裂動脈瘤;低分子肝素;支架置入;護理干預
顱內動脈瘤在我國的發病率呈日益上升趨勢,它是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之主要病因[1]。沒有破裂的顱內動脈瘤在臨床上往往無異常表現。一旦發生破裂,則會出現頭痛、意識改變與癲癇等蛛網膜下腔出血有關癥狀。當前,隨著現代介入栓塞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支架輔助栓塞治療破裂顱內動脈瘤的優勢日益凸顯。為了防范早期支架內血栓的形成,一般要對植入支架治療的患者給予抗凝藥物治療并配合有效護理[2]。我院對收治的破裂動脈瘤合并蛛網膜下腔出血并實行支架置入栓塞術的患者實施低分子肝素抗凝藥物治療并配合綜合護理,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破裂動脈瘤合并蛛網膜下腔出血并實行支架置入栓塞術治療的患者50例為研究對象,男30例,女20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3.4±2.2)歲。Hunt-Hess分級:0級6例,Ⅰ級20例,Ⅱ級14例,Ⅲ級6例,Ⅳ級4例。大腦中動脈瘤25例,前交通動脈瘤17例,頸內動脈瘤6例,椎基底動脈瘤2例。
1.2 方法 本組50例患者在實施支架置入栓塞術治療過程中,運用抗血小板藥物和抗凝藥物治療。具體的方法為:術后給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針5000 IU,每12 h 1次,連續使用3 d。注意皮下注射時于深部皮下(脂肪層)注射,注射位置選擇腹壁肚臍以下的位置,但是避開肚臍周圍2~3 cm的位置。定期復查患者的血常規與出凝血時間。
(1)嚴密觀察病情。48 h內嚴密觀察患者意識、瞳孔變化,注意排尿量、尿色,是否有出血、皮膚是否有出血點,根據患者情況控制血壓和心率。在術后3~4 d,可以口服降壓藥,
檢測血壓變化情況。還要觀察患者足背動脈以及橈動脈搏動等情況,肢體感覺運動情況。(2)嚴密觀察切口,是否出現紅腫或感染,有無出血、血腫等。(3)體位和運動護理。患者平躺休息24 h,患肢固定6~8 h,術后第2天讓患者下床活動,術后第3天可以進行一下室內活動,根據患肢康復情況,適當的增加運動量。(4)飲食教育。夾層動脈瘤患者術后因疼痛、機體創傷、負性心理等易出現飲食質量差等情況,為此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及性格制定不同的飲食教育方案,對于學歷高、理解能力強的患者采取直接告知方法,向患者介紹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對于理解能力差的患者來說,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的講解,并耐性的回答患者的提問。同時爭取患者家屬的配合,積極根據醫囑為患者準備營養餐。(5)出院指導。讓患者注意休息,勿過量運動,以不覺得疲勞為準,心情保持愉快,科學合理飲食,營養供給要及時,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按時服藥,定期進行復診。
(1)對患者干預前和干預后6個月的血小板進行計數、對APTT值進行檢驗。(2)評價患者干預前和干預后6個月的神經功能缺失情況。(3)使用HAMA和HAMD量表對患者進行評價。
運用SPSS 18.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配對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5.1 患者干預前后血常規與凝血功能比較(表1)

表1 患者干預前后血常規與凝血功能比較±s)
5.2 患者干預前后神經功能缺失比較(表2)

表2 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失比較 (例)
5.3 干預前后HAMA評分及HAMD評分比較(表3)

表3 干預前后HAMA及HAMD評分比較(分,
支架輔助栓塞是目前臨床治療復雜動脈瘤,尤其是破裂動脈瘤的重要方法。通過支架輔助栓塞破裂的動脈瘤,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彈簧圈在患者動脈瘤內部出現不穩定而發生脫落現象,從而誘發急性血管閉塞;另一方面能夠較好地促進彈簧圈可以在患者動脈瘤里面產生血栓,進而促進動脈瘤可以更快地愈合[3-4]。然而,支架是一種異物,能夠誘發體內血管內膜出現過度的增生,同時比較容易促進患者體內血小板聚集而產生血栓[5]。此外,栓子在體內血流的不斷沖擊下容易發生脫落使得腦血栓在體內形成抑或出現短暫性的腦缺血,嚴重者會使得血栓急劇產生誘發患者血管發生閉塞,導致腦梗塞的發生[6]。為此,在治療過程中使用抗血小板藥物與抗凝藥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低分子肝素這種抗凝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比較高,可以有效地預防患者術后出現血栓栓塞以及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在本次研究中,給予觀察組患者嚴密體征監測護理,48 h觀察患者各項指標變化情況,同時給予患者切口觀察和護理,注意觀察切口出否出現紅腫或者感染等現象,一旦發現情況,及時采取預防并發癥措施在。此外,加強患者體位和運動護理,幫助患肢運動,避免出現壓瘡等嚴重并發癥。控制患者的運動量,且適當增加運動,讓患者在心情愉快的條件下,以不覺得疲勞為最佳的情況下進行室內運動等。最后,患者痊愈出院后,還應該給予患者相應的飲食和健康指導。讓患者多吃水果和蔬菜,定時服用藥物和復查。本研究顯示,本研究50例患者干預前后的血常規與凝血功能比較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功能缺失率較干預6個月后功能缺失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提示,在支架輔助栓塞治療破裂動脈瘤中適當運用抗凝藥物治療并配合綜合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比較高。同時,我們在干預過程中并沒有發現患者凝血功能與血常規出現異常。
綜上所述,將綜合護理配合低分子肝素抗凝藥物用于破裂動脈瘤的支架輔助栓塞治療中可以明顯改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安全可靠,值得借鑒與應用。
[1] 張 倩,葛 蓓,王草心,等.支架輔助栓塞顱內復雜動脈瘤抗血小板藥物應用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9):1770-1771.
[2] 郁正亞.非心臟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1,5(5):1371-1375.
[3] 方向明,徐文娟.止血藥物的分類與臨床應用[J].醫學新知雜志,2014, 24(1):19-21.
[4] 溫志鋒,孟慶萍,臧培卓,等.阿司匹林在顱內動脈瘤支架輔助栓塞術后的應用[J].實用藥物與臨床,2009,12(1): 9-11.
[5] 嚴 郁,劉可欣,唐 堯.抗凝藥物在靜脈血栓栓塞藥物治療中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藥師 ,2011,14(11):1671-1673.
[6] 李 季,王妮娜,黎秋月,等.低分子肝素鈣應用于老年患者護理體會[J].武警醫學, 2013,24(5): 449-450.
441000 襄陽市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襄陽醫院神經內科
馮玉華:女,本科,主管護師
湖北省襄陽市科技局項目(襄科計2014-11號)
2015-12-08)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