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平
摘 要:本文從學生體育課學習自覺潛能的激發,意志力的喚醒和培養,以及教師的自身學習更新和專業視野的開闊三方面來闡述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以期和廣大一線教師共同探討提高。
關鍵詞:體育教學質量;自覺潛能;意志力;專業提高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10-0007-02
作為一名基層的體育教師最為關注的就是自身課堂的教學質量,這是毋庸置疑的。現實中每每談及學生體質下降的事例,我都會有一種自然的心理刺激,第一想到的是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抓,責任重大,奮斗的路還很漫長。有時在操場慢跑時,在燈下閱讀時,和學生一起打球時,我都在思考這樣一件事,怎樣才能提高我的上課質量,是否用更廣闊是視野來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體育問題主要源于對生命自覺的忽視和自覺教育的缺失
各國家長對孩子體育方面的態度,這或許是我們的差距。美國:健身要從小培養;韓國:健身能讓身材和氣質更好;俄羅斯:學習不好沒關系,但身體一定要好;歐洲:健身和學習同樣重要;中國:學習成績大于一切。家長對體育的態度,學生從小被灌輸與熏陶,直接影響其從小體育興趣的培養。另一方面,家長對孩子的過度愛護,甚至溺愛,無原則地滿足其多方需求,電腦、手機的滿足,導致網絡游戲的侵入;同學相互之間通過社交軟件,無聊、無料的聊天,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幾乎不可能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也不想參與體育鍛煉。德國教育學家斯普朗格曾提到:“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教育的本質是促進個體發展,人的自覺發展應成為教育的重要價值追求。因此,作為體育教師在學生的體育自覺意識的喚醒上要下足功夫,必須做好過程性滲透,在課堂中要不斷地激發學生內在的“自覺潛能”,從自我生命的高度來時刻警示、警醒、暗示、誘導學生。通過大量的事實,身邊的例子,來提升對體育的認識,要讓學生樹立這樣一種意識,即,將體育作為自身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就像衣食住行一樣自覺和習以為常。
當然,學生體育自覺意識的形成很多時候是潛意識的。比如,體育教師自身的形象和親和力,參與體育鍛煉的行為和頻度都是學生很好的現實榜樣,學生喜歡體育教師,喜歡上體育老師的課,這是一種人格上的吸引,將很大程度上改變學生的體育行為,進而如果體育教師經常參與鍛煉,或和學生一起鍛煉,這更加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鍛煉的意識。也許,體育教師有一個健康的形象,積極參與鍛煉的意識,這對于學生是一種無聲的喚醒,建議一線的體育教師為了學生和自身的健康,積極參與體育鍛煉,而且鍛煉要讓學生看得見,最好是和學生一起鍛煉。張華禮校長提道:“每個人都有‘自覺潛能,只是初始水平和狀態有所不同,教育就是幫助學生實現生命的自覺成長。沒有自覺,學習將變得機械、乏味。”
二、引導學生建立強大的學習意向性,需要強大的意志力
學生學習意向性包括學習的興趣(傾心)、掌控感(自信心)和意志力(決心)三個要素。意志力是意向性的核心,有強大的決心或意志力意味著這個人有持久地做某事的意向性。體育課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在很多的文獻中都已經提到,一線體育教師認識也很到位,都在自己的課堂中有所體現。而自信心和意志力則提得不多,尤其是意志力方面,而且認識也比較淺顯,很多時候體育課意志力培養就是耐久跑,耐久跑中如何克服“極點”,如何通過自身的調節,堅持跑完全程。當然這是一個意志力培養的一個很好的課例,但除了耐久跑我們還有很多培養學生意志力的內容。比如,通過看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會上戰勝巴西隊、荷蘭隊和塞爾維亞隊的視頻比賽,以及對郎平教練的賽后采訪,感受中國女排非凡的意志力。利用網上有很多類似的視頻,如運動員刻苦訓練獲得成功的案例,殘疾人克服生理缺陷刻苦訓練備戰比賽的案例等,都是體育理論課對學生意志力培養的很好教學資源。
課堂意志力培養需要提供給學生清晰的課堂目標和課堂內所要完成的任務。比如,要求學生在課堂內完成魚躍前滾翻的基本動作,看似一個簡單的動作,其實背后隱藏很多的教學意蘊。一個班內,體育基礎、身體條件好的學生可以很輕松地完成魚躍前滾翻動作,而大部分學生卻不敢嘗試,產生畏難情緒。這部分學生從不敢參與練習魚躍前滾翻的動作,這時就要看教師的教學技巧。有經驗的教師馬上會進行分組,讓體育骨干帶3~4位同學一組,制定小組和個人目標,通過骨干帶領和幫扶的形式,引導學生克服困難,完成練習。現實體育課的很多時候不是簡單靠學生的興趣就可以了,在一些較難技術的掌握過程中有很多反復,要通過大量枯燥、重復機械的操練才能達到鞏固與熟練的境地;一些集體、同步一致的徒手操、廣播操、隊列隊形等都要靠堅持、大量的協同訓練而達到動作的一致性,這都需要集體的意志力。體育課一個重要的目標是體能的達成,體能的儲備需要課堂中長時間的訓練和堅持,雖然教師可以變換各種練習手段和練習方法,但學生除了感官上的新鮮帶來的身體上的稍縱即逝的輕松外,更多地還是靠意志力去支撐,完成對身體造成各種不適的體能訓練。為什么男生1000米3分40秒滿分的標準,通過初三一年的艱苦訓練,90%以上的學生都能達到,而進入高一后,還是正常的體育課,而達到3分40秒的學生則下降至50%以下,這固然有升學考試的原因,但從中也可以得出,學生潛在的意志力是能挖掘的,體能的儲備靠意志力支配下的自覺性達成,而不是單純的興趣使然。筆者建議體育課中更多需要一些科學性、規范性、甚至強制性的體能練習,特別是小學高段和初中階段,這個時候是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在體育課中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可以促進意志力的自覺化,同樣意志力的積累可以提高學生練習的高效性和持續性。
三、體育課中的一些練習方法和手段有待商榷
最近,筆者在閱讀首都體院尹軍教授編寫的《身體運動功能診斷與訓練》一書,書中介紹身體運動訓練的理論、原則和訓練方法,以及運動損傷的預防,都給我帶來全新的視覺,幾乎推翻了原先的訓練經驗和方法理念。而現實的體育課則是另一番場景,如,一位體育教師讓學生練習立定跳遠,課中擺放了近20張小墊子,折疊后縱排放在籃球場中間,籃球場是硬實的油漆水泥地,學生依次兩輪跳下來,有幾位女生馬上蹲下或坐在場邊,手扶腳踝連連說疼。聽課間歇和一位見習的女生談起,說去年12月份練立定跳遠受傷到如今3個月過去了,腳踝還一直隱隱作痛,不能劇烈運動。這樣的教學片斷時時出現在我的聽課過程中,于是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命題,體育課堂迫切需要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專業化,即,迫切需要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化。體育教師專業化程度的高低就體現在運動技能儲備力、運動和鍛煉方法的科學性掌握、運動技術教學(示范講解)正確性和高效性、對技術動作(難點、誤點、關鍵點、糾正方法)的把握拿捏度、大班額下組織管理、調控學練順暢能力上的體現,當然還有很多方面。以上這些方面我們體育教師如果都能在平時課堂上能做精、做細、做科學,且不斷地學習更新和積極實踐,我想有些對體育教師專業性挑戰、貶低,甚至替代的說法會自然消失,更重要的是廣大學生能普遍受益。我們授課對象是學生,是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如果教的東西偏離了科學性,對學生產生的是身體和心理的傷害,這是我們作為教師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的。因此,體育教師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用職業的高度,提煉自身的專業。我的同仁衢州一中的祝芳老師在暑假里提出體育教師看奧運會的命題,我覺得很好、很有必要,體育教師看奧運會比賽是一次很好的專業培訓,觀看比賽的過程遠比一些專家學者教條式講座來得有效、現實和豐富,比賽直播的講解都是專業的國家級教練員,對每個動作的細節都有專業的看法。最近在網上瘋傳的劉國梁教練隊內訓話的視頻也是我們學習的資源,從榜樣的樹立到不良現象的批評,再到正確方向的引領,這些都是我們體育教師需要學習的,我們面對的是青少年學生,要時刻記住教育的信條,“第一是做人,第二才是是技術”。
身體自覺性,意味著我們的體育課要讓學生明白體育要像吃、住、行一樣成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意志力,體育課中從來不可或缺,是體育就要堅持,運動更多的是堅持,我們不怕一天、一個月的運動,我們怕的是一年、十年、一輩子的鍛煉。自覺性和意志力的喚醒需要科學的方法,而我們一線的廣大體育教師正在路上。
參考文獻:
[1]張華禮.為成長意識的覺醒而教[J].人民教育,2016(11):62-64.
[2]劉良華.什么是有效的講授[J].人民教育,201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