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萌
【摘 要】當代大學生作為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加強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培育具有重要意義。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踐行具有重要的理論宣傳作用。本文在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新特點及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趨勢總結的基礎上,針對目前思政課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現狀,運用內外因的辯證關系,結合課堂內外的現實實際,以期啟鑒優化思政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外化路徑,拓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途徑、新方法,促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外化路徑層次化、科學化、系統化。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外化;路徑研究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雙向作用
在新時期大學生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不言而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緊密結合起來是高校教師關注的重點議題。曾任中國倫理學會秘書長的吳潛濤教授在《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中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行動指南。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含義和根本要求,及時有效地做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工作,是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課題。” i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提出伊始,即與學校課堂緊密結合起來。在這一過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發揮了最重要的宣傳、引導作用。尤其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解讀與傳授,與當今社會實際緊密結合,增強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性、客觀性與可理解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把握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加深入透徹地被學生掌握,使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明確與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發展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創新與升華發展,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開拓新視域、新境界,對教育引導大學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ii。
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雙向作用是一個互動、全方位、多角度的動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環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外化路徑的調整與完善起到了關鍵作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的關鍵環節。因此,本文對思政課堂中優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外化路徑進行重點探討。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路徑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做到內化于大學生的頭腦,走進學生心靈,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滲透。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被突破,各高校自開展教學改革以來,加大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學時。以理論課為主渠道,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走向了廣闊的社會天地和歷史的天空。以黑龍江高校為例,發揮黑龍江各地歷史資源的同時,以校園文化為依托媒介,深入開展了多種形式、各具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與熏陶。
如大慶創建了鐵人精神學習基地,聯合黑龍江省高校思政課教學基地,合力將大慶精神、大慶石油文化引進了高校課堂。在宣揚大慶鐵人精神的過程中,充分展現了當代中國的價值追求、理想信念。鐵人精神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恰恰與有著“愛國、敬業”旋律的核心價值觀相吻合,是產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樣本,也是當代大學生回饋社會、報銷祖國的未來生動寫照。再如黑龍江高校充分結合東北殖民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的歷史底蘊中,加深愛國主義的理解與領悟。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形成的偉大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中國遭受外敵入侵的屈辱的歷史中,愛國主義是仁人志士們英勇報國的重要精神支柱。而在當下,愛國主義成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成為了新時代、新形勢下民族精神的核心內涵。以哈爾濱為例,思政實踐課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哈爾濱當地歷史資源,與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哈爾濱烈士陵園、東北烈士紀念館。在深刻感受哈爾濱殖民歷史的同時,學生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的涵義理解更加透徹、深刻,激發了青年學生們的愛國熱情,起到了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化人的作用。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化路徑研究
外化即外化于行,讓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領悟落實到行動上,體現在行動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外化之所以必要且與現實有必然聯系,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蘊含了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有優秀精神與品格,在這些品格精神中,都能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子。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對社會主義優秀精神的集大成,也是具有極強的外化性、實踐性。在新中國的歷史上,雷鋒精神、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等等,與共和國的前進與發展緊密相連,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榜樣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夯實了中國綜合國力的基礎。對于青年學生來講,新時期的奮斗,不僅建立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奮斗史上,還應著眼與當下和未來,堅定地進行創新與發展。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的先進品格,是黨領導全國各民族人民不斷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國歷史進步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最重要的核心價值理念,對于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為此,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充分發揮學校資源,依托于校園文化,立足與各學校實際,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感受到改革創新的時代氣息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存在意義。以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為例,思政課充分發揚中醫藥文化特色,在課堂中生動地引用中醫藥文化資源的案例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如介紹中國第一個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不計名利,沉默數十年潛心研究青蒿素,這既是她個人的驕傲,也是中國科學家和中國人的榮譽。屠呦呦的偉大之處不僅在于獲獎,更在于她獲獎之前的幾十年的沉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結合起來,更有利于學生了解現實,從現實出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關系黨和國家命運,關系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大問題。根據時代發展新形勢,實施協同創新的同時,優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外化路徑的創新作用、促進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重要職責。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破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能力,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增強學科意識,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從理論上講透、講清,并合當前現實與實踐教學資源,用規范的、專業的、學生能理解的語言與案例,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外化,讓學生獲得課上與課下的多方位價值觀感悟。在教與學的互動中,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外化路徑的研究水平,鞏固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
注釋:
i吳潛濤.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7 (11): 30.
ii馮剛.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發展[J].高校理論戰線,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