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晨皓?郝晶卉
摘 要:以往的技工院校應用文課堂,由于缺乏“專業——崗位——職業”三者的有效對接,導致“情境教學”的效果不理想。本文探討了基于工作過程構建應用文情境的新途徑,并試圖為其他文化類課程提供借鑒的新方法。
關鍵詞:技工院校 情境教學 應用文寫作
在以往的技工院校文化課課堂上,“情境創設”的做法雖常見,但在提高學習者的積極性、主動性方面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未實現 “專業——崗位——職業”三者的有效對接。
作為文化類基礎課程的應用文寫作,因其“應”對生活,“用”之實務的特質,理應做到與專業課,特別是企業實際崗位的關聯對接。近年來,筆者從職業崗位需求入手,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應用文情境教學課程,不僅增強了應用文教學實操性,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
一、技工院校應用文寫作情境教學的意蘊
英語situation,中文譯為情境,《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情景;境地”。
“情境教學”源于《情境認知與學習文化》,它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訴求的自我激發,并能按照學習進度主動求知,主動參與教學,進而獲得情感體驗的過程。這就是說,情境教學是教學主體在充分分析學習主體知識構架、心理特征的基礎上,為達成教學目標要求而設計的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真實或仿真的學習環境。
從這個角度看,技工院校應用文寫作情境教學就是從工作過程系統化角度出發,以培養技術型、實用型人才為目標,創設符合學生職業崗位需求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類環境中比較、鑒別,激發自主學習熱情,增強知識情感體驗,主動參與應用文寫作的一種教學方法。
遵循“功用為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按照學生畢業后的崗位需求,筆者將應用文寫作大體分為四種類型。一是日用文書類,如求職信、申請書等;二是事務文書類,如計劃、總結、自我鑒定等;三是行政文書類,如通知、請示、報告等;四是專業文書類,如勞動合同、產品說明書等。
二、技工院校應用文寫作情境教學創設的方法
1.分析教學實際,積極開發教材情境
教材是教師的教學范例,其編寫理念、編寫思路、編寫體例都需要教師的認真分析、研究。教師不是為了教教材而教教材,所以應結合學生特點,使用好、補充好、開發好教材。
教材版本不同、內容各異,但從應用文教材開發使用的角度看,教師在圍繞教材進行教學時,應結合當地發展水平、學校設施、學生經歷等拓展教材的教學情境,從而加深學生對應用文寫作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2.了解學生經驗,善于設計教學情境
知識依賴相關情境的建構。課堂教學的“情境”,必須具備“代入感”。
互聯網、物聯網時代的技工教育,信息的獲取變得異常簡單、純粹。教師只有走進學生的生活情境,通過“社會生活”“校園生活”“學習生活”等真實場景的再現,才能激發學生生成學習動機。
基于此,應用文的教學內容應更貼近學生的專業需要,教學方式應更適應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職業要求。教師不是知識的搬運工,而是學生素養鍛煉和完善的引路人。
3.接納異質思維,主動生成教學情境
因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效果的迥異,課堂教學常會出現個體差異,最顯著的表現就是答非所問、詞不達意。而學生學習中的疏漏、錯誤,甚至謬論,恰恰是學生生活體悟的最真實體現,是最應該成為教師設計情境時的參考素材的。
比如在一次應用文寫作課上,筆者勸誡一個正在看手機的學生。學生卻站起來直言不諱地說:“老師,我下周要競選學生會副主席,需要馬上做一個學校科技節的籌備會方案。我得趕快查查百度。”面對突如其來的回答,筆者果斷放下正在教學的內容,以“學校第八屆科技節計劃書”為例,召集全班學生一起討論計劃書的撰寫。我們從活動主題設計、組織領導機構設置、服務人員配備、廣告贊助商招標、媒體宣傳等方面分析了計劃書應該包含的內容。實際上,這份計劃書幾乎涵蓋了該專業應用文教學的所有內容。
由此可見,學生異質思維并不一定能阻斷教師原有情境的實施。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將偶發情境生成有效情境,并引導學生體認應用文在實際工作中的效用。
4.創造融通交流機會,合理借鑒教學情境
應用文課程的綜合性、整合性隨著企業產業功能的調整,也越來越強,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具有團隊合作意識,在更廣闊的時空范圍內,針對學生和學校實際,創設個性化教學情境。
教育主管部門、學校也應創造條件,讓教師有多種機會溝通、協作,共同成長。
5.搭建網絡資源平臺,有效整合教學情境
教師要為學生搭建網絡環境下的應用文學習平臺,就要更新觀念。一是要明確信息技術是學習工具,課堂需要這個工具,二是要明確信息技術是學習方式,課堂離不開這個方式。
網絡環境下的情境教學,不是圖表、語音、影像的堆砌、疊加,而是在人機交互過程中,信息甄別、信息加工、信息表達的整合。所以,技工院校的教師要養成網絡資源意識,善于搜集和整理課程資源,要注意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功能,借助網絡資源,創設微課、幕課等新情境。
三、技工院校應用文寫作情境教學的經驗反思
1.情境創設是對整體教學環境的設計
情境教學不是情境導入,不是情境個案分析,它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的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也就是說,情境教學是在對學生知識背景、學習動機、實踐能力等要素綜合評定的基礎上,構建起的與學科背景、企業工作流程相一致的時空操作環境。
2.情境教學服務于教學目標
技工院校教學目標的設定是建立在對企業職業崗位需求分析的基礎上的,所以教師的情境設計必須涵蓋與企業對接的教學內容、學生知識背景分析、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環境建構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四方面。
3.情境內容必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
情境是基于教學內容設計的,而情境內容的選擇、設定是基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設計的。按照“最近發展區”的觀點,情境內容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階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實現學生知識的可遷移。
4.情境介入要把握時機
情境創設太多太濫,會分散學生們的注意力,影響課堂效果。因此情境的引入,關鍵在于時機的把握。教師設計教學情境時要注意層次的劃分,創設情境內容要做到張弛有度,環環相扣,要把情境介入的關節點設計在能引發學生興趣和情感體驗上。
5.情境教學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情境教學的課堂,教師的身份定位雖然是設計者、引導者、專業課教學的外行,但在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選擇、教學用具使用等方面,仍然具備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在運用情境開展應用文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重視課堂的調控、組織、管理和教學參與活動。并且重視知識體系的延伸,調整知識結構,多向專業教師學習。以此,最大限度地提高應用文寫作教學效果。
6.情境教學鍛造學生職業核心能力
在情境教學中,學生不再是應用文基礎知識、寫作技巧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課堂的主動參與者和課堂活動的積極建構者。應用文寫作不再是對范例的簡單摹寫,而是在情境的轉換中,感受寫作實踐對學生技能、態度、思維習慣的培養價值。這種價值的生成,絕不是單純的應用寫作知識習得,而是以交流溝通、組織協調、團隊合作為代表的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和職業核心能力的鍛造。
參考文獻:
[1]馬正平.中學寫作教學新思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李吉林.李吉林與情境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作者單位:河北省機電工程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