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郭 棟 圖_靳 峰
專心“排雷”的王天民
文_本刊記者 郭 棟 圖_靳 峰
8年完成科技創新成果7項,取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發表科技論文7篇,作為主要參與人出版科技專著2部,獲得各類獎項和榮譽稱號20余項,安陽供電公司變電運檢室副主任王天民的職業生涯因持續創新、不斷超越而熠熠生輝。
2007年,光纖保護在安陽電網已普遍應用,但這種保護的實時抗干擾情況究竟如何,電網運維人員卻無從得知,也很少有人去關注。時任安陽公司變電檢修部二次專責的王天民卻對這個問題憂心忡忡。在他看來,繼電保護系統就像是守護電網安全運行的機警哨兵,他們干繼電保護專業的人就是這些“哨兵”的保健醫生,不能實時了解保護數據傳輸通道的內部情況,如何能放心?于是,王天民的第一個科技成果——保護專用數據傳輸通道模擬器于2008年應運而生,為保護運維人員實時了解數據傳輸過程中的抗干擾情況提供了便捷途徑,而且當年就獲得了河南省電力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年,安陽公司作為河南首家試點單位,探索實施變電站大集控運維模式,時任安陽公司運維檢修部二次專責的王天民和他的團隊聯合東方電子公司開展技術攻關,在電網調度控制系統的基礎上,開發電網調控一體化應用系統, 先后增加實現了智能調度輔助控制系統、VQC一體化協調控制系統、可視化分析與展現系統、專家告警系統等高級應用,為全省電網調控一體化的推廣作出了重要貢獻。由他負責的地區電網調控一體化研究及應用項目當年獲得河南省電力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
一項項成果和榮譽的背后是一顆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心,是創新路上永不停歇的腳步。
220千伏失靈保護系統是最復雜的保護系統之一,并且在全國常規變電站廣泛配置。失靈保護一旦誤動,后果十分嚴重,但220千伏失靈保護系統的日常檢驗卻十分復雜,涉及多套保護裝置和眾多回路,費時費力還容易出錯。為規范全省220千伏失靈回路檢驗方法,2014年,王天民參與編寫了《河南電網常規變電站失靈回路檢驗方法》,目前已在省公司推廣應用。為進一步減輕現場檢驗的工作量,提高效率,避免失誤,他又開始考慮研制一款“失靈保護測試儀”來解決上述問題。2016年,王天民和他的團隊經過多次研究,與儀器生產廠家合作,反復試驗后最終研制出失靈保護測試儀,讓儀器來協助人干活。目前,該儀器的樣機已經下線,正在申請專利,有望填補國內一項空白,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截至9月22日,安陽電網已實現連續安全運行7330天,繼電保護專業未發生過一起上級考核故障。“保護專業就是不停地為電網安全排雷,讓不會說話的設備說話、干活,這很有意思,這么多年沒白干。”王天民說。

王天民在電網運維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