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凸顯學術 教師提升素質教學提高質量
有研究表明,教學研究的本質就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普遍提升教學質量。教學研究工作的內容有很多,通常包括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理論的應用實踐研究,對課程標準及其教材的適應性研究,對課程改革的驗證性研究,對教學質量的監控及測評研究,對教學經驗、教改經驗的推介研究,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性研究等。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內容同樣也不外乎這些,這些內容的研究在教學研究的實踐操作中,除了以課題為載體實施之外,看課、評課的教研活動形式一直以來是落實這些研究內容時最為常用的載體之一。因此,中小學體育看課、評課這種教學研究方式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研究效果乃至整個體育教學質量。
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活動中無論是哪個組織層面,采用看課、評課的形式是非常普遍的,幾乎是所有層面體育教學研究活動的必選項之一。存在必有價值!但仔細觀察各類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活動中的看課、評課,不難發現形式大于內容、流程掩蓋細節的現狀,特別是以下兩個問題尤為突出。
形式化的看課、評課麻木了參與教師的思考神經 對于組織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活動中使用看課、評課形式,就組織者而言,許多時候思考更多的是要完成工作計劃和工作任務,能夠利用課堂教學展示把要研究的內容呈現出來。同時,任何一次看課、評課活動必定會植入一些功利化的元素(這是當下教師評價體制中不可避免的),再加上客觀條件即活動時長的限制,每當一次教學研究的看課結束也就意味著評課也即將結束。當這種客觀存在經過長期的體育教學實踐重復操作使用后,慢慢地就變成了所有參與看課、評課者一種默認的習慣。而由于在這種環境和狀態下的看課、評課,并不能給予看課教師充足的表達思想的機會,一方面對于那些真想學習、交流思考結果的教師而言,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參加次數的增加,逐漸失去思考的主動性和意愿。另一方面對于那些本就抱著“混時間”思想的參與者而言,這樣的形式和環境壓力是最小的,沒有負擔,也就從心里默認了。由此,形式化的看評課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的一種常態,看課者的思考神經處于麻木和休眠狀態也就不足為奇了。
專家主導的看課、評課堵塞了參與教師的話語通道 新一輪課程改革改變了廣大一線體育教師的許多教學理念,更是成就了一大批課程改革的專家。正是由于這些上到參與課程標準制訂,下到全程主動積極參與課程標準實踐研究的專家們,掌握著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話語權,在有他們參與的各層次中小學體育看課、評課活動中,成為活動的主導者也就無可厚非,參與者也更多地是抱著想聆聽這些專家的發言而去的。就落實體育課程改革、解答改革中的相關疑問而言,在看課、評課過程中專家們的評課有著積極的一面,但很多時候由于看課教師與專家們理解角度的不同、看課后所思考的信息不對稱,往往專家們所言的觀點和結論并不能完全解釋看課教師所產生的疑問,有的甚至根本未能涉及一線教師所思考的問題。解決這個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要讓看課教師把疑問表達出來,但問題是專家主導的看課、評課,一方面因時間限制并沒有機會提供給看課教師表達,另一方面由于長期經歷這種形式的教研活動的教師們從心理上已經產生了表達疑問的畏懼感,哪怕心里真有疑問也不敢在這樣的場合表達出來,以免引來別人的異樣眼神。專家主導、時間限制、心理受阻基本堵塞了表達看課所思考問題的通道。

改變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活動的形式化、流程化,還原教學研究活動的本質特性,是各層次教學研究活動組織設計者必須面對的問題。而教學研究活動中凸顯學術性是改變現狀的有效途徑之一,對于真正體現教學研究的本質具有積極的意義。2016年6月,浙江省九城區中小學體育教學聯盟小學組第七屆研討活動,設計了“以單元研究為基礎的專題式看評課”研討活動,就是基于凸顯教學研究活動學術性的思考,根據于素梅博士《看課的門道》中提出的不同看課視角作為每個參加活動團隊的看課專題,并在前一屆初中專題式看評課的基礎上增加了單元課時練習方法集中連續展示環節,培養教師對體育教材內容的系統化思考和深入研究課堂中具體問題的習慣,從而強化學術研究的意識。
教研凸顯學術有利于教研團隊建設 經歷就是財富,合作就是力量。某個團隊就課堂教學中的某個專題進行觀察研究,必定需要對該專題加以前置的學習討論,并詳細確定看課細節、量表等觀察工具,然后分工合作實施,再到采集相關數據信息、匯總、交流、討論、整理成稿等一系列流程,團隊每個成員都真實地體驗了整個過程,在相互之間的配合中獲得了信任,這些對于教研團隊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教研凸顯學術有利于個體研究專注度的提升 帶著問題和任務看課,心靜易達。當看課的個體有明確的目標和任務時,就會集中注意力看課并思考,再也不會出現隨意離開、人在心不在、高談闊論與課堂教學無關的話題等現象。同時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參與的個體無論是事前、事中還是事后,都會因某個專題任務做相應的準備、思考和總結,從而保證研究的專注。
教研凸顯學術有利于提升成果文本轉化效率 專題式看評課最大的改變就是,每位看課的教師都事先有一個研究的主題,在客觀上,研究成果轉化成文本的可能性增加。有一個研究主題的看課、評課相比籠統地看課、評課,會表現出研究切題較小的特點,這樣一方面容易深入研究,相對容易尋找論據,獲取體育教學有關策略和經驗教訓;另一方面也更符合一線體育教師寫作特征,使其覺得有內容可寫。
教研凸顯學術有利于研究性思維和習慣的養成 體育教學本身是一門科學性很強的學科,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長期受到師傅帶徒弟式的學練模式影響,簡單粗放的教學過程占據主導,體育教師很少進行理性思考。通過主題式看課、評課這種帶有明顯學術要求的研究活動,可以促使體育教師理性思考教學中的現象,進而培養研究性思維,逐步養成用研究的方式對待教學中各種行為、問題、現象的習慣。
教研凸顯學術有利于減輕授課者的精神負擔 體育課堂教學永遠是“生產遺憾的工廠”,承擔公開課的教師無論出于何種目的,心理上需要承受一定的壓力是常態。而采用主題式看課、評課時,研究的對象是教學行為,是一個個具體的現象、問題等“事物”,授課教師并不是研究對象。因此,所有研究的結果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都是依據研究對象即教學行為得出的,也就避免了直接面對承擔上課任務教師的尷尬,從而減輕授課教師的精神壓力。
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活動凸顯學術,對于提升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素養,全面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開展就需要進一步地深入研究和實踐,以下三點思路與策略值得各層次活動組織者關注。
參與人員相對固定 既然是具備一定學術要求的教學研究活動,大多情況下并非一次性就結束,往往需要做連續的持續研究,因此,每次參與的人員應該相對穩定,對研究的主題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和把握。在以往的看課、評課中有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那就是參與者除了那些真有研究水平的骨干教師之外,有相當一部分是“福利享受”的受益者,這在不講究教學研究活動學術性的前提下,并不會帶來不良的影響。但如果是有學術要求的活動,參與的教師不系統地跟進,研究活動的效益將會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快速提升體育教師的素養,從而會影響區域教學研究團隊建設質量。
主題設計關注學術 主題式教學研究活動并不少見,但主題的選擇和設計關注學術的卻不是很多,主要表現在主題碎片式出現的現狀大量存在。從學術的角度考察,通常一項研究會有系統化的基本要求,這就需要在教學研究實踐中選定適合的主題,而且最好是從已經有的研究成果中尋找,如上述采用的專題式看課、評課主題,就是依據于素梅博士的研究成果《看課的門道》而選定的,同時結合《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的核心問題即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構建單元策略,展開系統地研究,從而引導教師在參與過程中用學術性的思考和行為方式進行實踐。
過程呈現體現學術 整個中小學體育教學研究的過程通常包括“準備—實施—交流—成果”四個階段,在此過程中需要關注體現學術。教學研究活動的前期準備必須布置相關任務,相當于完成文獻閱讀、收集整理和分析;教學研究活動實施時做好分工合作、觀察和收集研究現場的各種信息,等到現場活動結束以后,要給予一定的時間進行組內分析、交流、總結,形成報告;教學研究活動交流階段,要把各組的報告通過成果報告形式,向參加活動的其他成員匯報;教學研究活動結束之后,每個成員要按照各自承擔的問題完成文本材料,上交組織者進行遴選,推薦發表或集冊出版等。
余立峰
2016年8月1日
余立峰,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中小學體育教研員,浙江省體育特級教師,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生分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