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考驗,你這次擔任班主任是對你的一次考驗。”記得那時校長說這話時很嚴肅,語文張老師也是病得不輕,才讓我這個數學老師接這個班主任。“你班新轉入一個問題學生,這學期是升學考試的關鍵一學期,班可不能亂,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嗯,我不會讓您失望的。”我堅定地回答道。
這個校長嘴里的“問題學生”就是小偉,一個濃眉大眼的孩子,長得很端正,只是眼中透露著不符合年齡的陰郁,聽說把原來的班主任都氣病了。如今轉到我們班,說是換個環境,改正缺點。
這天,小偉的同桌氣呼呼地跑來:“老師,小偉偷了我的鋼筆,他的鋼筆一直在漏水,老師您是知道的,我們班上他來以前是從沒有丟過東西的。他拿我的筆時,后面的同學都看見了”。我皺了皺眉頭,叮囑他先不要聲張。
放學后我留小偉在辦公室改作業,在我的指導下,想早點回家的他沒多久就把幾道難題做了出來。“不錯,你真聰明。”我由衷地贊揚道。小偉有點得意地笑了。我看時機成熟,拿出我新買的一只很漂亮的鋼筆。“老師送你一只很好用的鋼筆,我知道你媽媽離開了你,爸爸又長年在外打工,沒有人關心你的文具壞了沒有。希望你拿著老師的鋼筆考出優異的成績。”“老師,我不要,我……”“老師送的,一定會給你帶來好運氣的,鋼筆只有在主人那里才用的順手,不是“正道”得的鋼筆也許會給主人帶來厄運,最好的辦法是把它送回主人那里。”小偉接下鋼筆,漲著通紅的臉走了。
我賭了一把,我相信這個孩子心中是善良的,只是長期缺乏愛,讓他性格偏執,不相信人間還有真情。剛開學時,我就特意找到他原來的班主任了解到,他天生就是一個犟脾氣,犯了錯,一旦自己的錯誤暴露,就百無顧忌地破罐子破摔了。“就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勢。”前班主任如是說,看來真的把她氣得夠嗆。我心中反復思量,看來對于這個特殊脾氣的孩子用常規的批評指正教育方式恐怕效果不會太好,那我何不另辟蹊徑。
我想起曾經讀過的一個故事:一位禪師,深夜回家,發現家中有小偷,他默默地等在門外。出門時。禪師看小偷衣著單薄,脫下自己外衣給小偷,為他避寒,看著小偷的背影,禪師說:“希望我能送他一輪明月。”第二天,禪師發現自己的衣服疊得整整齊齊的放在門外。禪師高興地說:“我終于送了他一輪明月。”我不是禪師,但我堅信,小偉這個孩子比這個小偷更為善良,更容易在真情的感召下回歸本性的美好。
果然,不久小偉的同桌說他的鋼筆找到了。不知誰放在暖氣下了。找到就好,在班上我告訴大家:“以后不要在事實不清楚前猜忌別人,因為我們班每個人都是好孩子。”
語文課是一名年輕朱老師在上,她對小偉的錯誤經常是直接批評。有一天早上,突然學校四周的圍墻乃至大街出現了“朱老師是豬”的粉筆字,一看筆跡我就知道是誰干的。朱老師氣得發抖,一定要讓我這個班主任把始作俑者抓出來。我向朱老師保證會處理好此事。到了班上,當時就有同學示意他看見了是誰寫的,我打斷了他的話,把那個就要脫口而出的名字讓他咽了下去,告訴他也許他看錯了。
“我相信這個同學也是一念之差,寫著玩,我不想知道這個人是誰,只是希望明天早上這些不好的字能消失。”我嚴肅地說道,最后給了小偉一個堅定的眼神。
果然,一夜未眠的我得到了一個讓我欣慰的結果,那些罵人的話一夜之間不見了。我還沒來得及大松一口氣,小偉又出狀況了,課間他摔了一跤,直喊腿疼。送醫院, 拍完片子,診斷過后,大夫說無大礙,可是小偉的聲聲哀嚎,搞得大夫也不自信起來。
晚上,小偉身邊唯一的親人爺爺打電話來說,小偉借口腿疼,不能走路,打算不上學了。第二天,我在一個破舊的小區內找到了他家。爺爺很熱情,跟我說了這個家的困難。我告訴小偉:“明天必須要上學,腿疼,我就背著你走。”
接下來幾天,每天上班前我繞道到小偉家,要背他,他堅決不讓,我就扶著他往學校走。剛開始他還一瘸一拐的,慢慢地,看到路上同學越來越多,就越走越快,最后也不讓我扶了。從此他再也沒有無故不來學校。
每天我都利用午休給他補課,補完后有時會帶他一起去吃午餐。一次吃飯的時候,我看到他的眼眶紅了。我知道,這許久沒有得到溫暖的孩子冰冷的心被融化了。我跟他談理想,談人生,談外面廣闊的天地,談怎么報答每一個身邊愛我們的人。也許很久沒有人這樣跟他交心了,每次我說的時候,他都用明亮的眸子專注地盯著我,我就是要把他心中的希望之火點燃。到后面他對我也無話不說了,以前他一直認為自己在學習上是無望的,期望小學畢業就去打工,現在他知道錯了。
小偉考得一次比一次好,每科的老師都在夸獎他。越夸他,他考得越好,在他的身上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漸漸地,小偉眼里的陰郁不見了,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整個人也活潑開朗了起來。他的巨大進步讓班上別的孩子很欽佩。我任命他為班上紀律委員,從此我班的紀律再也沒有讓我操過心。
一年后,包括小偉的這一班孩子順利畢業,小偉也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重點中學。我完成了校長交給我的任務,經受住了考驗。更讓人欣慰的是,小偉經常還會回母校來看我,不過現在他不叫我李老師,叫我李媽媽。
我想,我也送了他一輪明亮的月亮。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十里店小學)
編輯∕于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