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把“死”掛在嘴邊

在傳統的英國小說里,紳士們外出散步時,往往會牽著一只黑色皮毛的愛犬,不論發生什么事,它都形影不離地跟在主人左右。丘吉爾曾把抑郁癥比作黑狗,雖然帶著幾分自嘲,卻非常貼切。從那之后,“黑狗”就成了抑郁癥的代名詞。
很多老人的身邊也都跟著這樣一只“黑狗”。人到老年,沒有了工作的壓力,生活也比較輕松,可卻整日精神不振,疑慮重重:出現頭痛,便懷疑得了腦腫瘤;胃口不好,就擔心生了胃病……最令兒女們難以理解的是,你不想活了,想自殺……
10年前,陳老太的老伴去世,她整日郁郁寡歡。后來,她的兒子先后離婚兩次,鬧得家里不得安寧,陳老太的精神狀態更加低迷,經常一個人坐在那里唉聲嘆氣,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有時候晚輩犯個小錯,她都會大發雷霆,甚至跟孫子輩的小孩較真,一定要爭回一個理。去年,陳老太的女兒去外地照顧孫子,很少回來看她,陳老太變得更暴躁易怒,整夜整夜不睡,把“死”掛在嘴邊。在一次自殺未遂后,她被送到醫院檢查。醫生說,老人的抑郁癥病情已經非常嚴重,必須要住院治療。
其實抑郁癥原本是不分年齡的,但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常年慢病纏身的老人抑郁患者有逐漸增多的趨勢。有數據顯示,抑郁癥是帕金森的一個非運動型癥狀,1/3的帕金森病人伴有抑郁;老年癡呆的病人20%~30%早期也會有抑郁焦慮的表現;而中風的病人中,起碼1/2到2/3會發生抑郁。
老年人抑郁和年輕人抑郁有何不同
老年抑郁癥一般發生在50歲以上的老年人身上,有以下情況的人一般會被列為老年抑郁癥的高危人群:1.慢性疼痛者;2.慢性內科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病、胃腸疾病)患者;3.難以解釋身體癥狀的患者;4.反復求醫者;5.近期有心理社會應激者;6.空巢及喪偶者。空巢及喪偶老年人尤其值得關懷,他們一旦患上了抑郁癥就容易轉為重度,嚴重的甚至有自殺傾向。
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潘集陽主任看來,老年人的抑郁和年輕人的抑郁因為年齡特點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病因方面:老年人在生理“老化”的同時,心理功能也隨之“老化”,心理防御和心理適應的能力減退,一旦遭遇負面生活事件,缺乏家庭和社會的支持,便難以維持心理活動的平衡;而老年人更易發生重大生活事件,如軀體疾病、外傷、活動受限、失明失聰、離退休、經濟困窘、喪親或被遺棄等。因此,遭遇各種心理應激的機會也更多,發生抑郁癥的風險也比年輕人高。
癥狀方面:老年人抑郁在認知功能方面的損害較為明顯,而其他方面的表現相對較輕。老年期抑郁發作臨床癥狀常不典型,多數患者有突出的焦慮、擔心、煩躁情緒,出現不能解釋的疼痛、便秘、胃腸不適、記憶力變差、情感低落、行動遲緩、生活懶散、睡眠障礙等癥狀。自殺危險性比年輕患者大得多,軀體不適(各種疼痛、胸悶和心悸等)的主訴也較年輕患者更為明顯,往往會懷疑自己得了重病。另外,女性患者要多于男性。
遠離黑狗:家人陪伴是最佳“保健品”
“黑狗”一旦來了,總要費老大力氣才能甩脫,那么,有無可能提早預防,不讓“黑狗”靠近心靈?專家們給老年人開出了幾種“精神保健品”,生活中照此執行,有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
子女陪伴和電話是“解壓劑”和“暖心劑”。老人就是“老小孩”,他們會更依賴孩子。臨床上,如果一個患病老人的家庭支持系統較好,他的預后就會很好。如果子女的關愛到位,老人甚至不會得病。所以,做兒女的要多關心老人的思想和心情,更得了解老人需要什么。建議子女每周給父母打2~3次電話,讓父母感受到愛的溫暖。年輕人有時間要多陪陪老人,不僅是吃飯,還可以帶著老人看看電影、外出游玩等,和父母一起活動猶如解壓劑,能緩解老人因孤獨帶來的抑郁感。
社區花樣活動是“強心劑”。如果家里實在沒人陪伴,到社區去獲取陪伴也是可以的。在社區,老人的心理健康能被管理起來,獲得面對面的情感交流和社交活動,還可以參加益智游戲活動,如象棋、圍棋、書法、繪畫、手工、健康舞蹈、合唱團、京劇等,老人的孤獨感就能得到顯著緩解。這種社區支持猶如一劑強心劑,讓老人的晚年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多學習、多活動是“抗凝劑”。想要預防老年抑郁癥,其一要性格完善,老年人要盡量開朗、合群,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在生活中要盡量自立,不要過度依賴別人。其二要在能力范圍內多活動,要經常曬太陽,注意飲食均衡。其三要正確對待自己的軀體,有其他軀體疾病要及時去治療,讓身體處于一個良好的狀態,這樣才能抵抗不良情緒。其四要跟上時代,多學習新知識,不要被社會淘汰。這四點是促進老人情緒活躍的“抗凝劑”。
醫療幫助和健康宣教是“鎮靜劑”。正確的健康教育和宣傳猶如一針鎮靜劑,可以讓老人平靜地生活。自殺是能夠預防和干預的,如果老人的情緒變得糟糕,表現出厭世心態和自殺想法時,子女不要害怕,盡早陪老人就診和接受正規心理治療最關鍵。
子女、家人以及社區、社會應多加關注老人的精神世界,增加老人與社會的聯系,提高其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并引導老人適度運動,讓他們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提升自我價值感和希望感,必要時應積極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和盡早就診。
飲食調理,趕走“黑狗”
老年抑郁癥患者除了會存在疼痛、便秘等癥狀之外,食欲不振也是常見現象。那么怎樣飲食可以趕走抑郁這條“黑狗”呢?
含鋅、銅量高的食物緩解抑郁:鋅在人體內主要以金屬酶的形式存在,其余以蛋白結合物形式分布于體內,缺鋅會影響腦細胞的能量代謝及氧化還原過程。食物中含鋅量最高的是牡蠣,動物肝腎、奶制品中也有分布。體內缺銅也會使神經細胞的內抑制過程失調,使內分泌系統處于興奮狀態而失眠。烏賊、蝦、羊肉、蘑菇等均含銅豐富。
維生素B可對抗抑郁癥:研究人員發現,老年患者如果體內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1、B2、B6和B12,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其他抑郁癥患者。維生素B12可從動物身上獲取,食用動物肝臟、雞蛋黃和魚類可提高維生素B在血液中的含量。
喝玫瑰花茶可抗抑郁:中醫認為,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溫,最明顯的功效就是理氣解郁、活血散瘀和調經止痛。此外,玫瑰花的藥性非常溫和,能夠溫養人的心肝血脈,舒發體內郁氣,起到鎮靜、安撫、抗抑郁的功效。
含硒量高的食物可改善情緒:含硒的食物同樣可以緩解精神抑郁。硒的豐富來源有干果、雞肉、海鮮、谷類等。復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面包、蘇打餅干也能改善情緒。
專家指出,飲食方面的調節只能緩解抑郁癥狀,但不能徹底治愈。因此,在進行飲食療法的同時,抑郁癥患者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正規、系統的治療。
關于老年抑郁的幾個問答
問:我母親吃了半年多抗抑郁藥,一直無效,是不是產生了“耐藥性”?
答:老人若是服抗抑郁藥物后效果不佳,一定要警惕同時患有老年性癡呆的可能。抑郁癥患者在規范服用抗抑郁藥物后病情往往能逐漸改善,甚至恢復病前的狀態和能力。而老年癡呆患者對抗抑郁藥物的反應不甚明顯,記憶力、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持續下降。所以,請您積極帶母親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問:老年抑郁癥為什么難治?
答:老年期抑郁癥系內源性抑郁癥之一,但多數患者均有較明顯的外界誘發因素,如處境困難、意外遭遇、過度緊張以及其他精神創傷,加之年齡大,心理、生理發生變化,大腦解剖結構變化。許多患者同時并存其他疾病,如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冠心病等。另外。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優勢心理傾向是固執、偏執、不安全感,對疾病具有一定影響。
問:您能給我推薦一些適合老年抑郁癥患者的運動嗎?
答:運動是預防抑郁癥的一種有效方法。老人可以嘗試如下活動:跑步,人在跑步時大腦會分泌大量內啡肽,也被稱為快樂激素或者年輕激素,能讓人產生歡愉滿足的感覺,可以幫助人排遣壓力和憂郁,以傍晚為宜;跳繩,跳繩時頭部需要上下移動,能有效加強前庭功能,使人產生良好的心理感受;散步,盡量選擇在優美安靜的環境中,能在改善心肺功能及提高攝氧的同時,使人感到愉快。
問:老年人服用抗抑郁藥期間應注意些什么?
答:老人使用抗抑郁藥治療時,一定要先從小劑量開始,以后緩慢、逐漸加量至治療量。 老人服藥見效比年輕人要慢,所以不要急于求成。另外,老年病人對藥物的代謝比較慢,因此服藥期間,要密切注意副作用的發生,為醫生調整劑量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