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國加利福尼亞州州立大學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過去的一年中,超過3/4的人出現過嫉妒情緒,30歲以下年輕人比例相對更高。
這項針對1700名18歲~80歲的調查對象的調查顯示,50歲以上人群中,約69%表示過去一年內出現過嫉妒情緒;30歲以下人群中,約80%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且年齡越小,嫉妒心越強。
負責該項調查的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心理學教授克里斯丁·哈里斯指出,年齡差在5歲以內的人之間最易產生嫉妒,而且嫉妒的內容也顯示出年齡差異。數據顯示,30歲以下的年輕人更傾向于嫉妒同齡人的外表、學業、社會成績,以及幸福的情感關系;30歲后,這種情緒有所減退,嫉妒他人愛情關系的受調查者比例從40%降低至24%,到50歲后,這一數字進一步下降至15%。隨著年齡增長,雖然情感嫉妒變淡,但人們對金錢和職業成功的重視程度卻逐漸增強。在年輕調查對象中,僅28%嫉妒他人的財富;而50多歲的人中,該數據增加至近40%。
嫉妒不分男女,但略有差別。研究發現,男性容易因事業發展差異觸發嫉妒;女性則更在意外表差異。克里斯丁·哈里斯還說,嫉妒更容易產生于同性之間,比如女性嫉妒男性較高社會地位和收入的情況就很少發生。
心理專家提醒,隨著年齡增長,人們對自己的認識和判斷更加理性,更明白哪些需要享受,哪些求而無用,嫉妒心也就會隨之減弱。由此不難發現,對自己越了解,越容易化解嫉妒情緒的負面影響。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做出改善:
轉移注意力。大腦就像一間容量有限的房子,在生出嫉妒心時,盡量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不相關的事情上,比如因工作產生嚴重的嫉妒心后,可以選擇休假旅行,遠離工作環境。通常轉移的時間越長,越容易淡化嫉妒心。
家人引導,正確歸因。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分析落差時,家人更容易做出客觀評價和歸因,引導嫉妒者走向正面的解決之道。
找到優勢,樹立自信。嫉妒者首先要正視嫉妒的產生,這是有進取心的一種正常反應;其次要學會多角度看問題,發現自己的優勢,樹立自信。每個人都是多面的,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或許在某一方面有所不足,卻在其他方面更加成功,所以有些嫉妒根本是不必要的。
(劉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