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羚
【摘要】本文通過研究美國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式,對比分析中國和美國農村金融的差異和差距,最終提出中國應從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和促進傳統農村金融與農村互聯網金融共同發展的三個方面來支持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金融 ?互聯網金融 ?美國
一、引言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農業生產效率低、經濟效益差、投資回報率低的原因,國內外的逐利資本很少投資于農業,使得農業資金的短缺成為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阻礙。近年來,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在農業中的逐步發展,帶動了農村互聯網金融體系的建設,提高了農村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美國發展成為現代化的農業大國,離不開其完善的農村金融體系的支持,農村金融為美國農業提供了資金支持。
二、美國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式
經過長時間的探索發展,美國已經形成了一套以商業銀行和信貸系統為主,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商業性金融、農業保險在內的多層次、全面的傳統農村金融體系。隨著互聯網科技的不斷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逐漸成為傳統農村金融的有益補充。
(一)政策性金融
農業部作為直接負責美國農業的管理機構,通過其管轄的農場服務局、商品信貸公司、農村住宅服務局等機構,為美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直接的金融保障。農業企業和農民從美國這些政策性機構獲得了信貸資金、擔保和農業信息資訊等政策支持,保障了美國農業的健康發展。
(二)合作性金融
美國農村信用系統是專門從事農業信貸的合作性金融機構網絡,目的是為農民、農場主以及農業相關生產者和銷售者提供信貸和保險業務。一般情況下,信貸協會的貸款利率低于普通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是大多數農民和農業企業選擇的獲取貸款的主要方式之一。
(三)商業性金融
商業銀行擁有健全的貸款流程,涉農客戶能夠快速獲得貸款,手續簡便,因此,農業商業貸款是農民和農業企業選擇最多的貸款途徑。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為農業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務。美國農業互聯網金融平臺Ag-America提供農村住房貸款和商業農場貸款兩類融資服務。其中,農村房屋再融資和農業土地再融資是Ag-America的優勢產品,而一般傳統商業銀行受限于風險控制不會再融資給農場和牧場。另一個美國著名的抵押貸款互聯網金融平臺mortgage solutions financial服務宗旨是降低復雜的貸款審批程序,其農業貸款服務項目主要包括購買農村住房的貸款、農業生產貸款,貸款的對象主要是農場、牧場以及農村空地。mortgage solutions financial為農業貸款設定了一些貸款條件,如貸款對象要位于農村地區或人口低于2500的村鎮、最大貸款額為417,000美元且貸款價值比不超過97%。
而近幾年快速發展起來的農業眾籌,已經逐漸成為農戶及涉農小企業融資的新興渠道之一。互聯網眾籌為很多農業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如AgFunder致力于提供一個項目和投資者對接的平臺,通過股權眾籌的方式為農業項目創業者融資。如一個農場管理系統公司“On Farm”,就在AgFunder上籌集了89萬美金的種子投資。而農業眾籌企業Fquare是一家提供土地流轉網絡平臺的公司,供流轉租用的土地由“Peoples Realty Company LLC”公司代持及管理,投資者通過Fquare購買某塊土地的合同從而擁有這塊土地,然后PRC公司又將土地租賃給農戶,并代投資者收取租金,投資者可在二級市場出售自己的契約。
(四)農業保險
美國農業保險體系主要由農業部指定的私營保險公司構成。保險的種類豐富,主要分為基礎性保險、帶有政府補貼的附加性保險及普通商業保險三個層次。農業保險在利用大數據方面進行生產的優勢也非常明顯,互聯網與大數據的應用可以節約農產品資源、增加農產品流通率,能促進農業生產力發展,有利于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孟都山公司是美國著名的農業企業,其子公司The Climate Corporation是一家專門從事天氣大數據分析的公司。最近,The Climate Corporation與OneBeacon保險公司進行獨家合作,借助The Climate Corporation公司的對農田的病蟲害、土壤供氮和肥力等測算出的深度農田大數據制定相關保險產品。通過預測農田問題,為農田制定解決方案,同時實時跟蹤農田信息,為農民提供農業領域最有效最全面的風險管理。
三、美國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啟示
我國金融體制的不健全已經嚴重影響了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因此,研究美國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式,對促進我國農村互聯網金融建設具有啟示和借鑒意義。
(一)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力度
美國全面、多層次的農村金融體系的建立主要是由于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持。這種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共存的模式,各部分既互補又競爭,合理地促進了美國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我國農村政策性金融的服務機構是農業發展銀行。然而,作為我國唯一一家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農業發展銀行由于資金來源渠道單一、支農范圍有限等問題并不能滿足當前農業發展的需要。因此,以政策的方式引導商業性金融機構和合作性金融機構參與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建立以政策性金融機構為重要保障、合作性金融為主要途徑、商業性金融為必要補充的農村金融體系。并且,針對農村互聯網金融制定相關政策,鼓勵金融機構提供農村互聯網金融服務,同時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為農村互聯網金融建立良好的金融環境。
(二)完善農村信用體系
美國的信用體系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架構,全面、發達的信用體系為金融機構和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重要依據。美國健全的信用體系也促進了社會信用環境的改善,有利于規范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
我國的信用體系建設與美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信用信息系統不統一導致信息不能共享、擔保機制不成熟導致商業性金融機構拒絕向不滿足貸款條件的涉農客戶放貸。因此,建立統一的農村信用系統,實現信用信息共享機制有利于農業金融效率的提高。借助于第三方平臺,如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的大數據可以節約信用識別的成本。同時,基于對互聯網農戶和農業企業的扶持理念,對不滿足商業性金融機構信用條件的涉農客戶,采取政府信用擔保或農發行擔保機制為其提供融資擔保。
(三)促進傳統農村金融與農村互聯網金融共同發展
我國金融市場效率低下,商業銀行資本逐利性明顯,導致農村資金供求缺口增大。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農村金融可以拓寬農民和農業企業的融資渠道。一方面,傳統農村金融在完善自身體系的同時應當吸納農村互聯網金融關注弱勢農村客戶的理念,加快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另一方面,推動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形成產業融合。利用互聯網農企的生產經營的大數據,金融機構可以更有效的制定相關農業貸款、租賃、保險等金融產品,為農業企業和農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