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展公私聯動,在滿足房地產企業綜合金融服務需求、提高商業銀行綜合收益的同時,有效保障房地產信貸資金安全,是提升商業銀行產品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公私聯動 ?房地產信貸 ?商業銀行
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商業銀行房地產信貸業務也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但與此同時,同業競爭日益激烈,房地產信貸風險日漸增加。開展公私聯動,是商業銀行在房地產信貸業務中提高綜合競爭力,有效保障信貸資金安全的首要任務。
一、研究的意義
目前,國內外對商業銀行公私聯動研究較多,但主要是從業務基本面上著手,分析公私聯動對業務營銷的影響。本文深入到具體業務點-房地產信貸業務,從業務營銷及信貸資金安全兩方面來分析公私聯動的重要性。
(一)公私聯動有助于提高市場競爭力
長期來看,房地產業仍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中國還處于城鎮化的初始階段,對住房的剛性需求非常巨大。那么,對商業銀行而言,該行業仍是對公及對私業務信貸投放的主要領域。
房地產信貸業務公私聯動,一方面,有助于商業銀行整合資源,提高對客戶的綜合服務能力,在信貸業務上創造競爭優勢、樹立品牌個性、獲得長遠利益;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多頭營銷、重復營銷,最大限度節約營銷成本,以有限的資源拓展更多的市場。
(二)公私聯動有助于保障信貸資金安全
不同于其他銀行業務的公私聯動,房地產信貸業務的公私聯動是圍繞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全流程展開的,二者緊密結合,相輔相成。對公信貸業務為房地產項目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和保障,是房地產項目得以順利開發和竣工以開展對私業務的先決條件;對私信貸業務是保障項目銷售資金回籠的關鍵因素,是對公信貸資金按期、安全歸還的重要條件。房地產信貸業務公私聯動,是商業銀行保障信貸資金安全的充要條件。
二、公私聯動在房地產信貸業務中存在的問題
(一)公私聯動意識有待加強
在商業銀行固有的體制和機制下,房地產信貸業務同其他銀行業務一樣,傳統的條線營銷意識和習慣未能打破,公私聯動僅停留在號召上,公私業務人員缺乏團隊意識和協作營銷意識,習慣于“單兵作戰”的傳統營銷模式,主觀上以完成本條線任務為第一目標,相互配合默契度不高、協作意識不強。
(二)客戶(項目)資源信息共享機制有待建立
長期的條線分割管理,造成房地產信貸對公、對私經營部門掌握著各自客戶(項目)資源信息,且相互隔絕、未實現對接共享,容易造成多頭營銷、重復營銷,提高營銷成本的同時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例如,為滿足對公信貸投放條件,對公信貸人員在營銷前期對客戶和樓盤情況作了深入而詳盡的調查分析,包括調查客戶的生產經營模式、股權結構、財務情況、銀企合作關系等,分析項目的規劃建設指標、行政許可要件、市場評估分析、投資及效益測算等;對私信貸人員在做樓盤準入審批時,雖在審查范圍和深入上不及對公信貸業務寬泛、詳盡,但同樣需對客戶(項目)情況做必要的調查,造成工作量上的重復。
(三)信貸產品體系有待完善
長期的條線分割管理、及溝通上的不夠順暢,造成房地產信貸業務在對公和對私上各有偏好和評判標準。如針對房地產中的寫字樓項目,就存在某商業銀行公私條線偏好不一致的問題,對公信貸的介入標準是可以選擇城市核心區域或成熟CBD商務區,交通便利,金融、電子、信息、咨詢等專業服務聚集的寫字樓項目,對私信貸則在商業地產過剩的大環境下,選擇“禁止介入辦公樓項目”一刀切的政策標準。不同條線對同一產品持不同的選擇標準,容易導致信貸業務聯動銷售能力不足,甚至無法實現業務聯動。
(四)貸后管理責任體系有待建立
同樣地,因條線分割管理的歷史原因,房地產信貸業務中的對公和對私人員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各掃自家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觀念,大部分對公信貸人員普遍較為關心房地產項目的建設進度,以及對公貸款能否順利申報、投放,對于后續樓盤按揭貸款能否準入、合作業務量能達到多少,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對私信貸人員對于前端信貸業務介入的房地產項目,是否需要開展樓盤按揭貸款業務合作、合作業務量及放款速度能否滿足對公信貸資金的回收,同樣關心甚少。公私聯動不充分、責任未落實到人,容易造成對公客戶利用這一管理漏洞,故意逃避銀行監管、轉移項目資金,輕則影響對公信貸資金按期回收,重則影響項目正常竣工銷售,進而造成社會負面影響,并影響對私貸款的發放和回收。
三、房地產信貸業務公私聯動建議
房地產信貸業務開展公私聯動,是商業銀行整合內部資源,提升品牌影響力,提高市場競爭力、有效保障信貸資金安全的有效途徑。
(一)建立公私聯動機制
一方面,成立公私聯動委員會,由行長任會長,公私業務分管行長任副會長,負責房地產信貸業務的公私業務部門為委員會會員,負責推動房地產信貸業務的公私聯動,并建立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公私聯動協調會議,解決公私聯動中的問題;另一方面,制定房地產信貸業務公私聯動制度、流程和指引,明確相關部門在公私聯動中的職責,促進各部門間的高效協作。
(二)搭建資源信息共享平臺
開發新系統或改造現有系統,以簡便、實用、快捷為原則,按照物業形態(住宅、商業)、信貸介入程度等設置模塊,建立跨條線、跨部門的房地產客戶(項目)資源信息共享平臺;同時建立學習交流平臺,將房地產信貸業務公私聯動上的成功案例和經驗進行推廣和交流。
(三)統一信貸偏好標準
制定統一的信貸偏好標準,明確房地產信貸業務介入的客戶(項目)標準,及介入時機,保證公私聯動過程的高效、順暢,有效降低客戶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從而顯著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和黏合度,奠定長期合作基礎。
(四)建立貸后管理責任體系
建立“3個1”責任體系,即“1個樓盤、1名對公信貸人員、1名對私信貸人員”責任體系。對公信貸人員需要密切關注企業經營動態、樓盤的建設和銷售情況,以防產生影響樓盤按期完工、交付的不利因素和風險,進而影響房地產公私信貸業務的安全;對私信貸人員則要做好樓盤的個人按揭貸款業務,確保個人按揭貸款足額覆蓋對公貸款本息,同時保證發放的個人按揭貸款回籠至對公封閉管理賬戶,保障信貸資金安全。
參考文獻
[1]高萬里,潘贏之.商業銀行公私聯動營銷探析[J].農村金融研究,2012.
[2]楊曉爭.中國商業銀行公私業務聯動營銷研究[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3.
[3]王海軍.商業銀行加強公私聯動營銷的對策和建議[J].遼寧經濟,2015.
[4]羅瑋琪.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商業銀行公私聯動營銷策略研究[D].遼寧經濟,2015.
作者簡介:周虹君(1983-),女,漢族,江蘇鹽城人,任職于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分行,研究方向:房地產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