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金融也將由于信息化發展顛覆原有的模式從各種細小變化中慢慢的融入我們的生活中,利用互聯網來進行金融行為也比傳統的金融模式要便利和節約成本。在文中首先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發展目前的狀況,通過對于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經營的的資產業務、負債業務以及中間業務所產生的影響,為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挑戰提出相關的策略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商業銀行 ?金融
互聯網金融,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等一系列現代信息科學技術實現資金融通的一種新興金融服務模式。2013年余額寶問世以來互聯網金融在我國進入爆發式的增長期,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把理財目光從傳統的銀行存款轉移到大量的“寶寶類”產品上,眾多的中小企業以及個人小額資金需求者也通過互聯網金融完成了資金籌資的任務。這一系列的業務的創新模式,給我們傳統的商業銀行的經營與管理帶來了莫大的沖擊,直接影響我們商業的業務擴展和盈利模式。在互聯網金融時代背景下,傳統商業銀行應直面挑戰,主動地適應信息化發展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與業務模式的影響,積極尋求商業銀行傳統業務與信息化的融合,在業務經營模式、服務質量,新產品的開發等流程上尋求突破,從而不斷提高用戶滿意度和服務質量,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在競爭中不斷的壯大和發展。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分析
(一)第三方支付領域
2016年第一季度我國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達到62011億元,同比2015年第一季度增加約為三倍,2016年第二季度交易規模達93400億元,環比增長率為51%。2015年至2016年第二季度我國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呈爆發式增長。移動支付代表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現金生產力,擁有移動互聯網領域強大的生活應用場景是提高移動支付生態鏈核心競爭力重要一環。2016年第二季度我國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市場份額支付寶占51.8%居于首位,財付通、拉卡拉,分別位居第二、第三,支付寶、財付通憑借多維度生活場景占據絕對優勢。未來無卡化支付是趨勢,場景和入口成為提升份額的重要因素。在第三方支付強勢發展的背景下,將告別第一支付工具功能,打通理財、消費、工具三大觸點,覆蓋領域推陳出新,進一步強化粘性。
(二)融資與投資理財領域
1.P2P借貸平臺。2016年上半年P2P網貸收益率持續下降,2016年6月綜合收益率為10.38%,預測未來收益率不會超過10%。P2P網貸行業已從瘋狂膨脹過渡到理性調整期,行業處于洗牌階段,倒閉潮愈演愈烈。因為政策環境的原因,合法合規成為考驗平臺的第一門檻,金融創新、風險控制成為判讀平臺優劣的重要因素,也是吸引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收益率下降,回歸理性,平臺競爭更加激烈,移動理財成為主戰場,獲客成本也進一步上升。
2.眾籌行業。2013年及之前全國眾籌行業僅成功融資3.35億元,而至2014年,眾籌行業成功融資21.58億元。2015年全國眾籌行業共成功融資114.24億元,2016年上半年為79.41億元,是2014年全年的近3.7倍,是2015年全年的近七成。截至2016年6月30日,全國眾籌行業歷史累計成功籌資金額超218億元。2013、2014年是眾籌行業的萌芽期。眾籌行業開始中國發展,進入2015年之后,眾籌迎來了大爆發。
3.消費金融。2015年末中國電商生態消費信貸規模占比增長至57.5%,預計至2017年,占比將增至73.9%;P2P消費信貸比例從2015年的22.8%預計將下降到2017年的14.5,市場規模被電商生態消費信貸擠壓。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增長及網購的發展,消費信貸規模在2015年迎來爆發,2016年及2017年,發展將趨穩。
4.互聯網理財。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寶”類理財產品規模達1.51萬億元,2015年達到1.94萬億元,2016上半年達到3.46萬億元。
預計第三季度互聯網寶寶產品整體收益將繼續下跌,但幅度有限。另外,互聯網活期理財產品收益率的持續走低使用戶理財需求轉移至相對高收益的定期理財產品和P2P、眾籌等其他互聯網金融理財模式上來。
5.互聯網保險。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保險業總資產已超過12萬億,全國保費收入達2.43萬億元,同比增長20%,互聯網保險整體保費規模達到了2234億元,同比增長160.1%行業發展速度創近7年來新高。
在2014年高基數的情況下,2015年仍保持了一個較高增速,可見我國保險市場潛力巨大。而同時,隨著眾安保險與阿里合作推出保險開始,互聯網保險企業也開始逐步發展,預計將從2016年開始迎來高速增長。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帶來的影響
2015、2016年可以稱得上是互聯網金融監管元年,面對互聯金融出現的種種問題,國家各個層面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比如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頒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2016年8月銀監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頒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經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一)傳統商業銀行負債業務受到互聯網金融的沖擊
負債業務是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資金來源的主要渠道也是其開展其他業務的基礎,并且長期以來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經營中成本是相對較低的,存貸之間的利差,是傳統商業銀行的利潤的主要來源。
傳統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由于物理網點和信譽的優勢,很多客戶都會選在商業銀行進行存款。但是存款由于其高安全性所以總體收益很低。我國活期存款收益率目前僅為0.35%,三年定期存款收益率為2.75%,和互聯網金融的很多寶寶類理財產品相比,收益明顯偏低,因而大量的客戶的資金轉向互聯網金融產品。同時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便利性和去中介,又有部分客戶的資金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這對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傳統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受到互聯網金融的沖擊
互聯網金融的成長背景是傳統商業銀行對于中小企業和部分個體這一個客戶群體在融資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這樣一個契機而發展的,由于這一客戶群體沒有豐厚的資產作為抵押和擔保,故傳統的商業銀行對于這一客戶群體的融資要求較苛刻,除了金額少和較長的審批時間,其貸款利率也是比大型企業要高的多。然而這樣由于商業銀行無法有效解決中小企業和部分個體融資難問題,互聯網現代信息技術卻彌補這這樣的一個缺點,大幅的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使P2P在商業上成為可行。
互聯網金融產品很多小貸產品對商業銀行貸款業務形成了沖擊。比如現在淘寶的花唄,京東的白條等產品對商業銀行的消費貸款業務產生了沖擊。而去年成立的前海微眾銀行。浙江網商銀行,搶占了很多小微企業和客戶的市場。這些產品使得客戶的需要擴大,可享即時貸款服務,使現金使用率下降,無縫銜接購物與消費金融平臺,具有授信貸款信息,簡便貸款流程,對商業銀行的傳統貸款業務也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三)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影響
商業銀行傳統的中間業務是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另一重要的利潤來源,隨著商業銀行之間的激烈的競爭,搶奪中間業務也是各家商業銀行經營的重點。目前互聯網金融在理財產品,代理銷售金融產品、支付中介的地位都受到了互聯網金融的影響。由于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收益相對較高,投資門檻較低受到了廣大客戶的追捧。尤其是互聯網定期理財產品走俏,并且可以為客戶量身定制出滿足不同需求的理財產品,便捷性、個性化的互聯網理財產品使得傳統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三、傳統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的策略
(一)創新優化負債類產品
目前我國商業傳統的負債業務趨同,并沒有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比如主要分類有活期儲蓄存款、定期儲蓄存款等,這些產品延用已經十幾年了,商業銀行要應對互聯網金融對其負債業務的沖擊,必須創新和優化負債業務。設計出符合客戶需求,以客戶為中心的新型產品,并切實提高產品的收益率,同時加大線上、線下營銷渠道,整合產品優勢資源。依靠商業的高信譽的特點還是能吸引很多客戶的,畢竟互聯網金融道德虛擬性和風險型也是客戶所擔心的。
(二)發揮資產類產品的優勢,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產品服務
傳統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為了規避風險,在資產業務的經營過程中對客戶的身份和還貸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另外貸款周期很長。因而忽略了大量的中小企業和中小個人創業者的需求。從而使互聯網金融產品進入了這一補缺市場。在商業銀行今后的經營過程中應擴大自己的服務對象的范圍,在穩住現有優質大客戶的同時,進一步開拓中小企業和個人的貸款需求市場。以滿足不同的客戶差異化的貸款需求,提高自己的貸款業務的覆蓋面。
(三)進一步提高中間業務的服務質量,擴大業務范圍
中間業務是商業銀行的窗口業務,在和互聯網金融產品競爭的過程中應進一步提高中間業務產品的服務質量,提升用戶感受。在支付結算類業務中如何給客戶提供更高效和便捷的服務,在信用卡類產品中怎么擴大自己的合作商戶,在一些代理類業務中怎么提高客戶本身對產品的重視度和認同感是我們傳統商業需要注意的。
(四)進一步加強與互聯網相關企業的合作
面對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沖擊,商業銀行應積極的尋求與互聯網企業的深度合作,利用各自的比較優勢,優勢互補,創新出新的產品,使雙方共贏。傳統商業銀行應積極向互聯網金融企業取經,在大數據處理,用戶挖掘,平臺便捷性和穩定性上吸取其精髓。同時利用自己的渠道優勢,網點優勢,提升客戶產品體驗,形成長期的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
參考文獻
[1]孫慶蓉.后余額寶時代下的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業的博弈[J].知識經濟,2015(05):46-47.
[2]尹笑怡.互聯網金融對三四線城市商業銀行負債業務的影響機制分析[J].商,2014(30):190-191.
[3]程艷.互聯網金融趨勢下的商業銀行發展研究[J].當代經濟,2015(25):15-16.
[4]張翼.互聯網金融趨勢下國內商業銀行發展策略研究[J].商,2016(04):164-164.
[5]劉宜.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負債業務影響程度分析[J].國際商務財務,2015(09):77-81.
[6]肖寧.互聯網金融沖擊下我國商業銀行的困境及應對措施[J].中國市場,2016(11):110-111.
基金項目:2015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監管研究”(編號:SKSM201502);2013年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院級科研項目“人民幣匯率與我國通貨膨脹率的互動關系研究”(編號:2013KYR05);2014年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商業銀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編號:2014xnzx024)。
作者簡介:許賢麗(1983-),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財務金融系,講師,研究方向:微觀金融、商業銀行經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