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芳
【摘要】ERP由于在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競爭能力等方面表現突出,成為當今中國企業爭相引入的管理方法,但在實施過程中失敗者居多,本文分別從前期準備、上線后兩個階段提出了ERP成功實施的關鍵要素,以期幫助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出“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的怪圈。
【關鍵詞】ERP ?管理變革 ?流程再造 ?項目管理 ?優化 ?維護
一、引言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當今企業信息化的首選,它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充分整合企業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對企業整體資源進行優化和合理配置,為企業提供決策、計劃、控制與業績評價的全方位、系統化的管理平臺。ERP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方法,在我國企業實施的成功率卻非常低,企業或止步于系統選型和實施前期,或止步于系統上線后未產生預期效果而中止。借鑒其他企業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明確如何才能提高ERP實施的成功率是每一個欲實施ERP的企業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二、企業實施ERP失敗的原因
一是盲從。對ERP系統缺乏認識,看到同行業同類型企業都在實施ERP系統,就盲目跟從;二是ERP系統選擇不當。選擇的ERP軟件產品質量不高或直接應用國外開發的系統,忽視了它和企業管理制度的巨大差別,出現水土不服情況[1];三是缺少企業高層的支持與重視;四是缺乏ERP實施的基礎條件。如:物料編碼不合理不科學;業務流程再造的管理理念缺乏[2];缺乏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ERP系統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差異沖突[3].五是內部控制建設有待完善;六是信息化專業人才匱乏;七是缺乏成熟的系統實施商和外部咨詢公司的有力支持。
三、企業成功實施ERP的關鍵要素
(一)準備階段
明確實施ERP的最佳時機。企業在實施ERP之前,必須做好詳細的調研,充分了解ERP系統的內涵和ERP系統對企業自身的基礎要求,從而正確判斷企業是否具備實施ERP的條件和能力。具體判斷標準有:公司業務流程是否穩定、規范;現有業務流程、組織結構是否與ERP要求相符;公司內控制度是否規范;資金是否充足;公司軟硬件是否支持上線;業務水平和計算機操作水平是否與ERP要求相匹配等[3]。
選擇最適合的ERP軟件。企業在購買ERP軟件之前,一是要認真分析企業自身的需求、了解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要根據企業的產品特點、行業特點、生產組織方式、經營管理特點的不同來選擇適用的軟件。二是要考慮該軟件的質量高低,主要包括系統架構的靈活性、穩定性、易用性和有用性,有無行業解決方案等。
選擇優質的系統實施商。優秀的系統實施商經驗豐富,能幫助企業進行總體規劃的設計、進行ERP理念的培訓、制訂項目的實施計劃、根據企業需求變化進行二次開發等。
企業高層領導的重視與支持。高層要將ERP納入戰略目標體系,要為ERP項目提供資金、人員、軟硬件設施和各項技術支持;要實際參與ERP實施過程,給實施團隊必要的指導和幫助等。
進行業務流程分析和重組。企業要對原有的業務流程和ERP系統的執行標準進行對比分析,決定是否對業務流程進行更改[2]。當原有的業務流程和ERP系統的執行標準存在差異時,要進行重新設計和優化,確保企業有一個科學、規范的業務流程和管理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對企業組織機構進行相應的調整。
制訂詳細計劃,進行項目管理。ERP是個龐大而復雜的工程,不能實行粗放式管理,要實施項目管理戰略,制訂項目目標規劃和實施計劃,同時要選擇具備深厚IT功底、熟悉企業經營管理、有良好溝通協調能力的項目經理,并對其充分授權。
加強教育引導和培訓。為減少各專業部門和人員的抵制情緒,要制訂合理的培訓計劃,開展ERP管理理念、操作方法、變化后的業務流程、各業務環節的關系與職責[6]等教育培訓,提升員工對ERP的認識和認同。
(二)ERP上線后
做好系統的持續優化。ERP正式實施后,企業要通過持續的評估發現業務與系統之間的差距,進行持續優化。如:企業的戰略發生調整、產生新業務或者管理方式進行了調整,業務流程相應會跟著變更,就需要系統進行相應變化。同時企業各部門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現系統在操作的便捷性、數據展示的直觀性和準確性等方面的問題,也需要系統進行相應優化。
做好日常維護與支持。ERP上線后,系統質量的好壞是ERP成功的標志之一,而保障系統質量的必要條件是高水平的維護與支持。這就需要企業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一是企業高管和業務部門的理解支持,尤其是高管對上線后各項工作的支持作用更顯重要,包括資金、軟硬件和人才的保證,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協調和總體把控等;二是要有外部技術力量的支持。ERP上線后軟件會不斷完善升級或出現內部維護人員無法解決的問題,都需要借助外部顧問或系統實施商來解決;三是需要企業內部IT人員對系統進行日常運作的維護。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要發揮ERP先進管理平臺的作用,需要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企業應建立與ERP互補的風險分析管理制度,明確職責與考核機制,注重分析和應對ERP難以識別的外部風險因素;全面梳理ERP各個環節的控制要點,對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授權審批制度;建立信息與溝通制度確保相關數據信息在錄入ERP系統時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明確ERP各控制點的信息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建立考核機制和反舞弊機制等。
加快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專業的人才隊伍是實現ERP系統運行的有利保證。專業人員不僅要掌握信息技術知識,還需要懂得管理,企業渴求復合型人才來完成ERP系統的日常維護和特定企業環境的二次開發[1]。建設專業化人才隊伍要求企業重視信息化建設,制訂完善的培養計劃和合理的人才激勵機制,加快信息化人才的開發和培養進程。
持續分階段開展培訓。企業要根據ERP實施的進度,分階段對各層級、各專業部門進行培訓,讓管理層了解ERP各模塊的功能、分別與整個系統的關系以及它的實施帶來的效益等,讓各專業部門的員工提升操作熟練度,減少對ERP系統實施的抵觸情緒。
四、結語
ERP的使用是企業的一場變革,是管理、組織和技術的交集,它將系統化的思想運用到企業管理中,將管理向供應商和用戶延伸,面向企業整個供應鏈,促進企業運營模式的變革和管理體制的創新,增強企業對市場的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同時ERP系統投資大、周期長、風險大,企業要抓住實施前和正式上線后兩個階段的各個關鍵要素,認真分析自身的管理基礎和實際需求,在高層領導積極支持與參與下,通過內部員工的齊心協力和外部力量的有力支撐,努力實現ERP的成功實施。
參考文獻
[1]宋曉霖,田甜甜.淺析ERP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現狀及解決對策[J].《商》.2016,(11):5.
[2]趙立泉.ERP系統在企業中的應用分析.科技展望[J].2016,(13):164.
[3]韓冰.ERP在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經濟師[J].2015,(0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