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梅
微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與策略探究
劉雪梅
在微時代的背景下,我國進入了信息時代,微媒體的出現和發展給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和思想帶來很大的變化。微媒體為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資源,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同時,也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因此,教育者要與時俱進,積極融入微時代,合理利用微媒體,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微體系,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時代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職院校 影響 對策
在新形勢下,網絡技術和智能手機制造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微博、微信等一系列微媒體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學習,同時也影響著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將人們帶入了微時代。它的出現和發展改變著教育的方式。我們要充分認識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形勢,從學生實際出發,探索微時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微時代突出了大學生的主體地位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論授課和專題講座為主,其中,教育內容主要由老師來選擇和決定,學生大多是被動地接受,沒有學習的激情,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微博、微信是一種交互式的交流媒介,無形中沖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為課堂增添了無窮的活力和生機,實現了信息的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平等,構建了良好的師生關系;而且教育過程中教育者的主導地位被淡化,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表達權利得到充分尊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二)微時代的即時互動性提高了思政教育水平
微時代具有方便、快捷和互動性的特點,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當前,微時代、微信、微博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學生與外界交往的主要媒介,學生通過這些平臺展示自我,發展自我。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通過這些平臺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感,學習和生活狀況;通過關注學生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及時而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個性,進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教師要善于觀察和研究,根據學生的反饋回來的信息,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做出合理調整。也可以利用QQ動態和微信朋友圈展示一些充滿正能量的圖文資料,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實現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和實效化。
(三)微時代的靈活多樣性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大學生對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面對微時代、微博、微信的諸多優勢,深深吸引著他們的注意力,受到廣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歡迎,成為重要的教育手段。在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打破傳統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改變課堂講授或者面對面交流的模式,不能局限于固定的場所和時間來進行。我們要突破時空的局限,隨時隨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微時代的來臨,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微博和微信等相關媒介的使用,拓寬了信息傳播渠道。教育者可以通過這些媒介及時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情感變化,還能充分利用這些媒介將文字、聲音、圖片等相結合,以更為直觀、生動、逼真的形式給大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從而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同時,教育者和教育對象可以互換角色,在加強師生交流互動的同時,還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教育。
(一)微時代信息的無屏障傳播影響著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微時代,信息傳播迅速,不會受到時空的限制,信息的發布和使用空間更加自由。開放的環境使得各種信息映入學生的眼簾,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繁多的信息使他們應接不暇,但學生的價值觀還不夠成熟,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的滲透,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思想波動,削弱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效果。一方面,大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接觸到多樣的文化,在網絡上,我們會看到一些負面、消極的思想或者各種歪理邪論肆意傳播。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辨別能力和判斷能力并不是很高,面對大量的負面信息,很容易受其影響,這就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使得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學生能通過微博、微信這些平臺在第一時間就獲取了最新信息,老師在課堂上所要傳遞的信息學生早已知曉,而當前的大學生思維比較活躍,他們所提出的新名詞和新鮮事物可能老師都沒有聽說過,這就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者非常尷尬。再者,微博、微信等各種媒介信息的碎片化,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二)微媒體的虛擬性不利于學生的交際能力的培養
社會交往是構成社會人際關系的前提。在微時代,人們不再需要面對面交流,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人們可以以一種虛擬的方式間互動。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互動交流,突破了傳統的人際交往。“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坐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這句話真實地反映了大學生的社交狀況。現在的大學生沉溺于虛擬的網絡中無法自拔,與真實生活漸漸疏遠,他們不再愿意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很多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疏遠了同學、老師和家長,減低了現實生活的適應能力。
(三)微媒體的便捷性使更多的大學生過分依賴手機
在微時代,大學生對微媒體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其中包括日常生活、學習、轉發信息、微信朋友圈、QQ群等,這些都成為大學生的首選。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校園中,還是在餐廳、公交車上等,大學生是機不離身,隨處可見的都是低頭族,甚至有的學生身上沒帶手機,就感覺心煩意亂,無所事事,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甚至還影響到學生是人身安全。有的學生還利用手機抄襲答案,成為新技術的奴隸。
(四)微媒體沖擊著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
微媒體具有很強的自發性和盲目性,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媒介素養不高,使得部分大學生越來越離不開微媒體,沉浸其中無法自拔。另外,這些大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基本上靠復制、粘貼來完成學業,自身的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還有的大學生在學術研究時利用微媒體抄襲、造假,導致學術風氣不端正問題的出現。在高職院校,有部分大學生沒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學習不刻苦努力,而是通過雕蟲小技來蒙混過關。這不利于良好校園文化的構建,也不利于大學生思想品德素養的提升,更不利于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完善。我們要想方設法糾正校園的不良風氣,為學生提供和諧的校園環境,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一)構建高職院校學生思政教育的微體系
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要符合微時代的要求,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保障。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積極研究微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群體的變化,教育內容要有時代氣息,構建有利于學全面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微體系。具體來講,一是以我國傳統節日為契機,通過征文比賽、節日主題活動、微博線上討論等多種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二是構建輿論引導體系,樹立正氣,傳播正能量。構建網絡微博宣傳體系,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專題,強化輿論引導作用,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三是開通教育者的個人微信平臺,同時輔導員、學生、黨員骨干等深入學生中去,形成教育合力,做正確思想政治觀念的引導者,引導正確的網絡輿論,為大學生答疑解惑,充分發揮明辨是非的示范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微時代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大膽創新,主動適應微時代的新要求。首先,要掌握新媒體技術,充分發揮新媒體功能,主動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增強思想政治加以的人文性,構建積極健康的校園網絡文化,用正確、健康的思想和文化熏陶學生,引領學生,通過優化師資力量,創新活動形式吸引學生眼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并以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提高學生的免疫力。同時,尊重學生,關愛學生,為學生著想,解決他們最關心和最現實的問題,放低姿態,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做他們心靈上的知心人,學習上的合作者,生活中的貼心人,從而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其次,教師要積極學習新媒體運用技術,能熟練操作微平臺與學生進行交流,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深入學生生活實際中去,了解他們所關注的熱點話題,增強師生的共鳴和認同感,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引導微平臺的輿論導向。教師還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各種微媒介,建立QQ群、微信群,開設討論小組,實現多方交流互動,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思維的碰撞,將德育理念融入到微動態中,使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充分發揮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三)以人為本,培養一批學生干部微博領袖
第一,建設一支網絡評論員隊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骨干的引領作用。當今的大學生都能熟練掌握現代技術,發微博、發微信朋友圈、瀏覽校園貼吧等是他們熱衷的事情,他們活躍于各自喜愛的網絡社區中,從實際情況來看,其中有很多值得欣賞的微力量,成為學生群體中的意見領袖。因此,我們可以把這些優秀的微力量組合起來,建設一支網絡評論員隊伍,賦予其特殊的使命,讓他們在微博中,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對主流價值觀進行討論,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營造積極樂觀的良好微博輿情,產生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為學生之間溝通沒有障礙,他們的人生經歷和思維方式比較接近,容易獲得學生群體的信任。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支學生隊伍力量,重視優秀學生的意見,發揮學生骨干的引領示范作用,提升價值整合力。此外,高校可以舉辦“微活動”,創新教學模式,開展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如“微心愿”。
第二,逐步提升輔導員的媒體運用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師資力量直接決定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微時代的到來,無形中減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導權,他們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思想政治教育者除了要掌握現代科學技術之外,還要了解最新的網絡媒介,掌握最新的網絡動態。作為高職院校,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引導他們學會運用微媒體,并通過這一平臺把正確的思想觀念滲透到學生思想中去。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加強自身修養,提升自身專業水平,在學生中建立威信。
(四)探究和開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滿足他們的日常生活需求
隨著科技的發展,通訊終端手機大都進入4G網絡時代,幾乎每個大學生都擁有一部智能手機,他們利用微環境來發表自己的觀點,釋放心情,提出要求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我們要從大學生心理角度,通過他們從微環境中所釋放的心情、發表的觀點,把主體動因和客觀環境相結合,進行全面而細致的剖析,推論學生態度和言論所表現出來的正負傾向性,綜合評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并對有負面傾向性的大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隱含式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激發他們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的動力。
(五)發揮學生、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合力功能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需要各方合理,共同努力,單靠學校教育是起不到最好的教育效果的,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出現矛盾時,學校教育就會出現困難。因此,學校、家庭、社會要形成教育合力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才是根本。學校可以和家長聯系,和社會相關部門結合,通過微媒介的相互關注建立信息鏈接,實現多方交流,使學校和家長及時了解社會環境的新動態,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的變化,通過微媒介平臺,教師把學生在校情況及時向家長說明,然后配合教師對學生進行督促管理,在大家的共同協作和努力下,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教育合力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六)培育健康的微時代校園文化
利用各種微媒介來營造良好健康的校園氛圍,建設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促進學生成長成才,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步。通過社團微群、班級微群等來傳播正能量,刪除不符合主流價值的言論,提倡學生廣泛參與其中,提高他們的道德意識,激勵他們積極進取,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不斷實現思想政治水平的進步。學校還可以組織開展相關的道德講座,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完善學生的人格;利用校園廣播等形式來進行道德宣傳,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倡導現代文明,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占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地,提升學生的價值感,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再次,學校要積極宣傳先進典型人物的微博,通過各種微媒體,將他們的典型事跡在學生中宣傳,使正能量最大程度得到擴大。
微時代是整個時代的重要特征,我們要遵從時代特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握他們的時代脈搏,采取措施強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營造健康的微時代校園文化,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造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多元化教學模式,使思想教育像絲絲春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進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樊博,王富,黃基鑫."微時代"下運用移動互聯網創新大學生思想引導的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學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5(6):31~34.
[2]邢丹丹."微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教育研究——基于對某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大學生的調查[J].物流技術,2016,35(1):189~192.
[3]何媛媛,范志輝,侯磊,等."微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面臨的新挑戰及對策研究——以云南財經大學為例[J].中國電子商務,2015(1):156~159.
[4]袁小梅."微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調查及影響——以南華工商學院學生為例[J].中國職工教育,2013(24):173~175.
(作者單位: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十二五”科學規劃課題“微時代”背景下的高職學生責任感教育研究(立項編號:XJK014CZY027)的基金項。
劉雪梅,女,教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