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
(漳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
淺析新閩南建筑對于傳統建筑要素的傳承和運用
——以漳州傳統閩南建筑為例
陶勇
(漳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建筑文化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如何傳承和發展傳統建筑,體現傳統建筑的地域特色,是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論文通過對獨具地域特色的傳統閩南建筑的分析,總結了其最有代表的元素(主要針對漳州地區),在總結歸納特征的基礎上,來傳承和展現其獨特的地域文化。
傳統閩南建筑;閩南新建建筑
【DOI】10.13616/j.cnki.gcjsysj.2016.08.012
閩南傳統建筑作為中國傳統建筑體系中的一員,沿襲了木構技術以及磚石技術和傳統的建筑形式,又因代代相傳的民間做法、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的創新,形成了獨有的地域工匠技術。這種傳承與創新,既保存了濃郁的中國傳統風格,又形成了鮮明的閩南地域特色。
“廈門、漳州、泉州”是閩南文化圈的3個典型代表城市,三城的整體建筑風貌同屬于“紅磚文化區”。同為閩南地區的泉州與漳州建筑,在風格,流派上又有所差別,主要表現在大木結構的形式及細節方面[1]。
從總體上看,漳州重文,泉州重商,而廈門則更洋氣一些。比如同屬閩南“磚文化區”,三城建筑外觀有著細微的不同:漳州建筑外觀呈“紅白相間”,呈現為紅色胭脂磚與墻面白色抹灰的結合,其中白色的分量相比較泉州來講更多一些,也有部分傳統建筑采用青磚黑瓦,更顯質樸、雅致;泉州的建筑外墻紅色的比例更高一些,少量的白色則來自“出磚入石”的白色花崗石,紅色更為濃重;廈門的建筑則“洋風更盛”,西洋建筑細節體現得更為頻繁。再拿騎樓來講,從風格特色上來看,漳州的騎樓更矮,多為兩層,廊柱用紅磚砌成,感覺很質樸;泉州中山路的騎樓為圓柱形廊腳,優美大氣;廈門的騎樓高達三四層,廊道寬闊,造型和紋飾采用西洋式,散發著濃郁的異域風情。因而,相比較廈門、泉州等其他閩南城市來說,漳州傳統地域建筑具有更強的“雅致、質樸、文氣”的韻味。
在比較漳、泉、廈三者的基礎上,從建筑布局、建筑輪廓線、建筑材料、建筑色彩、裝飾等方面進行分析,對現狀傳統閩南建筑要素進行提煉,力求在特色總結的基礎上探討傳承的可行性。
3.1 建筑布局
漳州傳統民居主要有“古大厝”和“竹篙厝”兩類形式,前者分布廣泛,但經歷史滄桑,現存者多數在農村,城市保存較少。“竹篙厝”主要分布在城市和集鎮,現狀保存完好,但有一定規模的較少,多數已劃定為歷史街區,如漳州新華東路、新行街等區域。在傳統民居的基礎上,由于宗族思想及防御需要,在漳州西部山區出現了“土樓”這種獨特的建筑形式,現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而在東部濱海區域出現了堡寨的建筑形式,最為出名為漳浦的趙家堡。
1)竹蒿厝。沿街設商場店鋪,店后開工場作坊,作坊后建生活區,有居室、廚房、廳堂、天井等等,整套建筑呈矩形格局,漳州人稱之“竹桿厝”,如圖1所示。漳州地處亞熱帶,具有暑期長,降雨多的地理氣候特點,人們就建造“五腳距”,大大促進了地區商業經濟的發展。竹篙厝和騎樓有機結合是漳州傳統民居特別引人注目的建筑形式[2]。
2)中庭護厝(古大厝)。漳州傳統的建筑形式基本上是以方形院落為基本單元展開的。整個建筑布局結構以中廳為軸線,左右對稱地建有左、右廂房,加上門屋組合成(見圖2)。戴志堅(2009)對漳州民居的大厝樣式進行了更加詳細的解釋和定義,可以將四合院形式的“四點金”視為基本型[3],所有房舍的正面均朝向中廳,在這種基本的四合院布局的基礎上,采用縱深遞進或左右遞增護龍(護厝)的方法,擴大其住宅。
3)五鳳樓。五鳳樓是閩南傳統居住建筑的一種重要類型之一,平面布局形態上呈三面建筑一面圍墻的三合院形式,正房高度最高,兩側廂房逐級跌落,與山地輪廓結合較為緊密,形態多變,突出正房(見圖3)。
4)土樓,顧名思義,以土夯墻起樓也。這類樓屋的外形有多種多樣,如方形、圓形、長方形、多角形、半月形等,除外環樓屋外,尚可添置內環。一個土樓就是一個聚落,是世界傳統聚落典型案例(見圖4)。
5)堡寨,也是漳州建筑中欣賞價值和研究價值很高的藝術珍品,分布在漳浦等沿海縣區,多呈現為帶有城墻的聚落。古時為防海寇山賊而倚險筑城建堡,一座堡寨就是一個聚落,聚落布局按照院落組合模式水平展開,并遵循風水規則(見圖5)。

圖1 竹蒿厝

圖2 中庭護厝

圖3 五鳳樓

圖4 土樓

圖5 寨堡
3.2 建筑輪廓
3.2.1 屋頂特色要素(見圖6)
1)人字屋面(雙坡屋面)。漳州住宅建筑屋面多為硬山式和懸山式,分為前后坡,俗稱“人字頂”,通常前短后長,呈不等坡狀,如猛虎弓足之雄姿。坡屋面很好地適應了閩南潮濕多雨的氣候條件。
2)弧形屋脊。漳州傳統建筑屋脊多呈曲線形,不同于其他地方,尤其是北方建筑屋脊的平直做法,這在整個建筑輪廓中顯得非常突出,富有地域特色。
3)燕尾脊。“燕尾脊”又稱為燕仔尾,是漳州乃至閩南建筑特有的屋脊形式之一,通常用于建筑的正房,屋脊上面往往附加很多造型細膩、色彩斑斕的脊飾。
4)圓枋脊。圓枋脊俗稱“和尚頭”,又稱馬脊形、滾龍脊,邊帶(垂脊)前后邊帶砌成馬鞍式的造型,通常在護厝或小平房采用。
3.2.2 墻身特色要素(見圖7)
1)胭脂磚墻。漳州建筑外墻較多呈現出鮮明的紅磚特征,并且紅磚表面帶有深灰色斑紋,體現出豐富的材料肌理,俗稱胭脂磚墻。胭脂磚墻是漳州乃至建筑閩南建筑的一大特色,也是閩南紅磚文化的主要體現。

圖6 不同形式的屋頂

圖7 墻身特色
2)連續墻垛。漳州建筑的山墻往往為承重墻,山墻突出于建筑的前臉,在街道一側形成有韻律的墻垛,使得臨街建筑富有明顯的節奏和韻律感。
3)磚石混砌。磚石混砌,紅色白色互相組合,形成豐富的墻面肌理,是漳州建筑墻面上的一大特色景觀。
4)騎樓。漳州的騎樓建筑體現出濃郁的鄉土氣息,形態較為質樸。立面形態上,漳州騎樓建筑屋頂部分大多采用了傳統的坡屋面的構造做法,墻身也基本采用傳統木質墻面,只是局部加進了一些外來的裝飾構件,往往呈現“中西并置”的特點。
5)石墻裙。石墻裙石墻多采用白色條狀花崗石砌筑,部分建筑采用青石及蠻石砌筑,閩南地區多石,此種做法與閩南潮濕氣候相適應,石材墻裙成為建筑立面材質的一個重要特色表現。蠻石墻裙多用在山區傳統民居建筑中。
3.3 建筑材料(見圖8)
1)胭脂磚,即閩南特有的表面帶有黑色斑紋的紅磚,部分建筑注重磚墻面的肌理變化,依靠磚的不同砌筑方法形成精致的墻面紋理。
2)白石,在漳州傳統建筑中往往作為局部材料與磚一起使用,多為花崗石材;與胭脂磚一起使用,重點勾勒窗框、門框等邊線,以及店鋪匾額,或者作為墻裙主材料。
3)夯土,原料是以極其黏韌的黃土,經反復翻鋤發酵,與等量的石灰、沙拌勻,再摻入紅糖、蛋清和糯米飯湯,攪和成干濕適中,制版不軟塌的凝固狀,以墻模版筑,中間加入片石為墻骨。
3.4 建筑色彩(見圖9)
1)紅白相間。漳州傳統建筑色彩主要為紅色和白色,主要有2類色彩使用方案:一是紅色為主調,白色為裝飾色,多見于建筑臨街面。二是白色為主調,紅色為裝飾色,相輔相成,這種模式分布更為廣闊。

圖8 建筑材料

圖9 建筑色彩特色
2)橘紅屋面。漳州傳統建筑屋面多呈現為紅中帶黃的橘紅色,與胭脂磚墻面共同形成獨特的“閩南紅”。在漳州西部山區的大部分地區,也有使用青磚(石)以及黑瓦的情況,呈現出灰色調子。
3.5 建筑裝飾
漳州傳統民居中的裝飾是整個建筑中最具有魅力的精華部分,體現了建筑所在時代人們的經濟狀況和審美情趣。
1)中西合璧。由于漳州歷史上對外交流頻繁,受海洋文化的影響,帶有中西合璧的風格,主要體現在門窗形式與裝飾、欄桿、線腳、匾額等方面。
2)白石匾額。漳州傳統商業建筑的店招大多以匾額上面題字的方式出現,匾額材料多用白色石材。也有墻面白灰抹面然后上面題字的情況。
3)多彩紋飾。這種紋飾的裝飾部位大多位于屋脊、入口、窗楣等處,以及檐下出挑斗拱處;裝飾手法主要有瓷片剪貼、灰塑、石雕、彩繪、木雕等。
基于以上對漳州傳統地域建筑風貌特色的分析,提煉出共21種建筑特色要素(見表1)。在漳州建筑風貌塑造中,建議以此為依據進行傳承與創作,通過模仿、簡化、拼貼、重構、抽象等多種設計手法進行新閩南建筑的建設與創造,傳承具有獨特地域風格的漳州閩南建筑。

表1 漳州傳統地域建筑特色要素一覽表
閩南傳統建筑的特色量多且變化多樣,通常而言難以實現且未必需要進行一種簡單要素提煉,而論文由項目編制的需要嘗試進行了總結與歸納。文中部分圖文來自《漳州城市景觀風貌規劃》。
【1】許初鳴.由中原走來向臺海而去——獨具特色的漳州傳統民居[J].建筑,2009(12):76-78.
【2】趙沖,張鷹.漳州古城的傳統住宅類型及其演變的考察[J].南方建筑,2016(2):245-246.
【3】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漳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漳州城市景觀風貌專項規劃[Z].
Discussion on Heritage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s of the New Building in Minnan—Case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M innan of Zhangzhou
TAO Yong
(Zhangzhou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Zhangzhou 363000,China)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is facinga huge impact.How to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how to reflect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become a question worthing thinking.Through analysising the uniqu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o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in south of Fujian,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elements(mainly in Zhangzhou area).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nnan,its unique regionlism and culturality are inherited and exhibite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Minnan;new building in Minnan
TU2
B
1007-9467(2016)08-0021-03
2016-07-21
陶勇(1981~),男,江蘇泗陽人,高級工程師,注冊規劃師,從事城市規劃設計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