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文波、黃琦翔在《國際新聞界》撰文認為,大數據的發展過程也存在著種種問題和隱患,用戶隱私安全成為大數據時代最大的問題與挑戰。
1.多數用戶對數據收集不知情。
Cookie是每一個網站存儲在用戶瀏覽器中的小文本數據包,每當用戶訪問網站時,這些數據便會傳送至該網站,幫助網站識別使用者的身份,以方便推送與使用者用戶相關的信息。一些網站,如電子郵箱的個人可識別信息,也被包含在這個數據包中。互聯網企業能通過包括Cookie、郵箱、賬戶、快遞、定位等方法工具掌握個人用戶的行為與愛好,用戶只要在網絡世界中有所行為,便會在不知不覺中暴露了自己的相關信息。
2.多數用戶沒有對自身數據被處置說“不”的機會。
多數用戶對自身數據的保存、分析、處理、交易、丟棄都不具有決定權。用戶自身的數據流向何方,自己并不清楚。在用戶個人承擔隱私安全風險的時候,互聯網企業卻從一次次的交易和挖掘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財富,用戶卻沒有在這個過程中獲取任何利益。由于用戶對自身數據沒有處置知情權和決定權,相應地也就沒有拒絕被處置的權利。
3.用戶數據泄露的風險無處不在。
首先,大數據時代存在存儲風險,海量數據的急速傳播和增長無疑為硬件存儲和處理數據帶來一定風險。其次,黑客和病毒的攻擊,不僅可能影響用戶的財產安全,更有可能在未來威脅生命。第三,非法的、未經許可的商業利用和交易都會導致個人信息被犯罪分子掌握。最后,許多用戶對互聯網隱私的自我保護力度不強,例如:過度暴露自身信息,設置的密碼過于簡單等,都會加大這個問題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