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太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長江日報自8月上旬起,聯合共青團湖北省委開展“紅軍從我家鄉走過——100名大學生眼里的長征”暑期社會實踐征文活動,邀約高校大學生追訪紅軍長征足跡,展現家鄉變化,講述長征故事,用不一樣的視角呈現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
一、形式與主旨相統一,拉近大學生與長征的距離
習近平總書記在《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全國廣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光榮歷史和偉大歷程,堅定不移跟著中國共產黨走,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
讓廣大青年深刻了解中國近代以來的光榮歷史,特別是艱苦卓絕的紅軍長征偉大歷程,并通過豐富多彩的、為青年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亦是新聞媒體所應承擔的責任。此次長江日報暑期征文活動,便是主流媒體創新主題宣傳教育的完美實踐。
一是以“紅軍從我家鄉過”為主題追訪長征足跡,講述家鄉變化,用鮮活可觸的載體拉近了當代大學生與紅軍長征這一史實的距離,激發起他們高漲的參與熱情。二是活動以暑期社會實踐調查研究的形式,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通過大學生的視角來記錄長征精神在今天的傳承,摒棄了傳統灌輸教育的生硬和呆板,使其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三是評委陣容超強,獨到的點評指導讓參與者收獲更多。征文活動評委會中不僅有高校專家教授,更邀請了5位開國將帥后人,請他們點評征文,從寶貴的人生經歷出發,就長征和長征精神的啟示與繼承,寄語當代青年“永遠跟黨走,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詮釋長征精神時代內涵
征文活動一經發布,立刻引發全國各地高校大學生的強烈關注和踴躍參與。據統計,長江日報已收到來自湖北、江西、福建、湖南、廣西、貴州、云南、重慶、四川、陜西、甘肅、河南、安徽、山西、寧夏等全國15個省、市,近百所高校,千余名大學生的積極報名。
長江日報根據參與情況,將報名大學生分成100個社會實踐小組,分別開展為期半個月的社會實踐調查。目前,組織方已收到各地高校社會實踐小組的60余篇實踐報告,并在長江日報開設專版,陸續刊登了20篇高質量的實踐報告。同時,長江日報官方微信、最武漢等“兩微一端”新媒體,也相繼推出優秀征文,擴大傳播覆蓋。
值得稱道的是,活動并未為征文而征文,而是有實踐,有理論,以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印證理論,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活動伊始,長江日報便采訪了著名軍史專家、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金一南少將,著名黨史專家、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從理論的高度和深度重溫長征記憶,權威解讀長征精神時代內涵,引導青年一代在新的偉大長征征途上,“把革命歷史傳統作為自己重要的精神資源,才能快速、切實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目標和擔當”。
三、精神與力量共傳承,堅定青年一代的信仰
紅軍長征80年后的今天,很多青年人已經沒有了對戰火紛飛年代的切身感受,也沒有了對風雨如晦歲月的深刻體會。此次“紅軍從我家鄉走過”暑期社會實踐征文活動,就是讓當代青年人重溫、銘記長征故事,繼承、弘揚長征精神,引導大學生追尋、堅定信仰的過程。
在征文中,紅軍長征沿線地區的當代青年用95后的視角,展現出紅軍曾經走過的地方在80年后的今天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透過字里行間,我們能深切感受到這次對紅色家鄉的探訪,已經將長征精神深深植入到青年大學生心中,成為滋潤他們信念成長的精神源泉。
第一篇刊發的征文《感受“紅旗漫卷西風”——長征“將臺堡會師”革命歷史的調研報告》,是湖北大學大二學生何鑫、張露露的作品。她們在實踐感悟中寫道,作為被這片紅色土地養育著的青年一代,我們身上有著無法抹去的紅色基因。這個基因,是責任更是使命,需要我們將紅色精神矢志不渝地傳承下去,創造這片紅色土地的未來。
這種責任,讓參與活動的青年人,也成為了傳播長征精神的“紅色種子”。《30萬于都人民守住紅軍出發秘密——探訪江西省于都縣長征第一渡遺址》的作者是來自不同高校的三位大學生,他們相約返校后把實踐報告作成PPT,播放給更多的同學觀看,不僅將長征精神留在自己內心,也要留在更多青年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