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麗英
【摘要】綠,是生命的色彩;綠,是希望的色彩……作為教師的我,自然要把這份充滿生機的色彩帶給學生,于是,在小學語文學業評價這片天地中,我致力為學生營造出一片綠的天地!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業評價;新課程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當前,新課程所倡導的教育評價是,以人為出發點,促進個體和諧的發展評價。因此,在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同時,探索并建立有利于學生價值提升、潛能發揮、個性發展的學業評價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著力于發展性學業評價的實踐探索,并結合教學實際,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從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角度出發,確定了多元化的評價內容。從評價方法和評價主體兩個方面嘗試著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動態的分析評價,為學生營造一片綠的天地,從而使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下面我就從這兩個方面來具體談談我的做法和體會。
一、評價方法多樣化
傳統的學業評價單純通過書面測試、考試來檢查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情況,用分數來衡量學生的學業成績,它無法反映學生生動、活潑的個性特征。發展性學業評價制定了多元化的評價內容,倡導動態化評價過程。要求教師靈活使用形式多樣的評價方法。我在教學中嘗試的做法是:
(一)口試法
口試旨在測試學生聽說能力。具體有:回答法、感情朗讀、即興說話等。以上幾種口試測試方法我每次考試使用一種,如上次期中考試我就采用了回答法:我先讀了一篇短文,再說出問題,讓學生把答案寫在紙上交上來,作為本次考試的一項成績,然后結合筆試成績,綜合評定出最后成績。
(二)情境法
情境測試是向學生提供一定的語言環境,考查學生綜合性語言能力的評價方法。創設情境后,可話題交流,亦可小組合作分角色扮演;實踐中的方法有:查字典測試、收集資料、課本劇表演。如在上《獄中聯歡》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表演“貼對聯”這部分內容。當學生用做作的語調吟出“洞中才數月,世上已千年”“歌樂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參禪”等對聯時,再加上夸張的表演,引來了觀看同學的陣陣笑聲。但就是在這稚嫩的表演、開懷的笑聲中,學生已不知不覺地、深切地體會到了革命者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這是教師枯燥的講解所達不到的效果。
(三)描述法、等第法
隨著評價內容與形式的改革,原來的百分制已不再適應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在實踐操作中,我運用了描述性評價、等第制評價法。描述性評價主要運用于即時評價。例: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發言,我說:“你說得真好!”“你的回答太棒了!”等。等第法主要運用在批改作業中,在這里我采用兩星制:既做的全對,又整潔的作業,我畫兩顆星,只做到其中一項的畫一顆星。這種評價法,教師既易于操作,學生也樂于接受。
二、評價主體互動化
傳統的評價,教師一手包辦,學生成了受評的客體,完全隔絕在外。而發展性評價,引入生生互動、師生協商、家長參與的互動評價機制,使評價更趨于全面性、客觀性、準確性。我在平時嘗試的方法有:
(一)學生自評法
這是為了促進學生認識自我,發展個性而采用的評價。在實踐中,我重點把“基礎知識”“學習習慣”板塊內容放手讓學生自評,具體做法是:每課的生字過關,學生自己就在課題上畫面小紅旗;每天按時完成各項作業的,就再畫一朵紅花。這種直觀而簡潔的自評法,一方面節省了評價的時間,同時,學生也能及時發現自己的欠缺,便于改進、加強。
(二)生生互評法
這是指由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與同伴進行測評。學生之間的互評,有利于知己知彼,取長補短,激發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交流合作,增強責任感。例如,本學期在作文批改上,我嘗試著生生互評。首先,我教給學生習作的方法和標準,讓學生照著去評。最后,我再做總評。學生通過這種互評,不僅提高自我評價能力,又了解同伴的寫作技巧,還相互推薦佳作欣賞,資源共享。
(三)分組評價法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呈現的狀態也是多變的,教師隨堂評價難以兼顧全體,對此,我就運用了“分組評價”。具體做法是每組發一本記錄本,各組從第一位學生開始,負責記錄一周來小組內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表現,評價內容為:專心聽講、舉手發言、質疑、朗讀等。學生課后及時做好記錄,一周循環一次,教師每周五收集學生的評價信息進行反饋。
(四)家長評價法
家長參與評價,可使家長比較清楚地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要求,從而達到家、校教育的一致性,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了保障。我的具體做法是:讓每位學生準備一本子,作為“教師——家長”聯系本。學生在校有什么狀況,我寫在學生的聯系本上,讓學生帶回去給家長看,看后家長要寫出反饋意見并簽名;同時,學生在家有什么狀況,或者家長對老師有什么要求,也可寫在聯系本上,拿來給老師看。這樣一來,就使家、校的練習緊密起來了。
(五)教師評價法
在這方面,我充分發揮了教室文化墻的作用。首先,我采用光榮榜的形式:既選擇作業檢查、背書、階段測查等方式,對學生做出評價,將優秀的名單呈現在班級光榮榜內;其次,采用了賞識評語描述的形式:既根據評價目標對學生知識技能、學習能力等方面直接給予表揚。如我班的陳杰同學,我發現他每次對發散性思維的問題回答都很到位,有一次,我就在他的“教師——家長”聯系本上寫上:“陳杰同學上課思維活躍,緊跟老師的思路,思考問題積極、用心,見解獨到,又不失道理,真是個善思、樂思的好孩子!”我想,學生看了這樣的評價,一定會深受鼓舞的。
以上所談的,是我在平時教學時的一些基本做法和體會,其中,未免存在不盡人意之處,在這里和大家交流、探討,以期共同促進新課程學業評價體系的發展和建設;同時,也讓我們一起為了祖國的明天,為了那一份綠的生機而共同努力!讓孩子們在我們為他們營造的這片綠的天地中,快樂而自由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許曉杰.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閱讀方略[J].課外語文, 2014(10).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