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虹霞
【摘要】小學語文單元課程統整體現了“悟學法—懂學法—用學法—練學法”的學法指導程序,遵循于“感知—理解—運用—鞏固”的認知規律,反映了“感性認識—理性認識—指導實踐”的辯證原理,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地、創造性地學習,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對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顯示了它獨特的優越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課程;統整
【中圖分類號】G6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實驗緣起
(一)語文教學實踐的呼喚
本人從事小學語文教學二十多年,參與和目睹了多種形式的教育改革,主持并實踐了多項語文教學課題研究,而不斷學習、追隨、適應、探索,卻使自己不斷地產生困惑,對于語文教學的歷史淵源、改革的動因得失、語文的本質規律有了更多的關注、探究和思考。由此想及語文教學改革更應是基于語文教學傳統經驗與教訓,語文教學改革更應是一種改善而不是革命,語文教學改革更應是一種基于母語文化的一種教學改良,更應是基于學生個體整個生命的成長與享用的學習生活的建設,而作為參與者在整個教學的改革過程中必須保持一種敬畏之心。
(二)新版語文教材的實際需要
新版的小學語文教材圍繞新課標做出了積極的改進和調整,每個單元均圍繞本組主題安排內容,它們相互聯系,相互滲透,試圖使之構成有機的整體。每個單元均有相應的訓練目標和訓練重點,從而形成了一個較為系統的人文主題與語言訓練主題明暗兩線并行的學科邏輯結構序列,為學生的系統學習、整體學習、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了可能、余地和空間。單元課程統整試圖站在語文改革的歷史積淀之上,實現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綜合性學習的結合,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時空、教學方法的全面開放,實現學生在語文學習生活中有關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相互促進與協同發展。
(三)學生整體發展的必然要求
學校教育的根本目標在于尋求教導整體的兒童。以信息倍增和知識經濟為特征的現代社會,它需要的人才是能自己學習、能共同生活、能解決問題,并具有獨立人格和創新精神的人。這就要求教學改革必須指向“人的整體性發展”這一終極目標。“小學語文單元課程統整”以“每一個學生個體”的“整體性發展”為改革的起點和歸屬,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為主要目標,同時努力拓展課堂的外延,真正實現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實踐中學習語文,在語文學習中豐富生活,在語言實踐中建設生活。
二、研究價值
從學生的成長發展而言,小學語文單元課程統整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主體實踐活動。其重要的教學價值之一就是有利于促進學生主體精神的培養,進而促進學生作為完整的人的整體發展。
從教學過程的品質而言,語文單元課程統整可以解決語文課堂教學“少慢差費”的問題,從“三論”出發,通過系統的安排、科學的控制以及立體的信息交流來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單元課程統整把語文教學過程作為一個系統,并研究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聯系,整體觀照,合理建構,優化層序,使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它的優化一是表現在強化了教學的目的性,使教學要求更加具體集中簡明,訓練主題更加集中,教學主題更加明確。一學一得,一練多得,不僅提高了學習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二是加強了教與學雙方的自主性和協調性。教學從單元整體出發,綜合安排諸因素,教學過程組成一個語文感知、理解、體驗和表達的實踐生活體系。三是有助于師生教學方法的優選和整合,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能力。
三、小學語文單元課程統整的基本流程
(一)單元整體感知
在整組課文教學的起始,教師從單元整體著眼,“胸懷全局”。以“導讀”為引子,總體把握一組課文的基本情況和內在聯系。根據本組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讀寫訓練項目,確定本單元教學目標。包括思想教育目標,基礎知識目標,讀寫訓練目標,學法指導目標等。這樣把握單元整體目標,以利于教師在課文教學中有明確的方向,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以保證單元教學的科學性、系統性。目標確定后,老師引導學生學習“導讀”弄清本組課文的編排意圖,再明確地將單元教學目標告訴學生,使學生“心中有數”。同時,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習思路,然后共同討論、鑒定幾種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在單元整體感知中,單元導讀課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閱讀興趣,關注學習焦點,集中問題要義,通過典型問題探究,獲取感知、體驗、學習、思維與實踐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二)單元部分感悟
“單元部分感悟”這一模塊主要是在整體感知單元的基礎上,放手培養學生自主研讀,獨立閱讀的能力;引導學生自行梳理文脈,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緊抓文本個性,捕捉個性語言的精妙,在精妙處賞析;整合語言材料,在比較中悟出語言規律。
每一個整體單元都有一到兩篇主打課文,它們是呈現語文基礎知識的主要陣地,是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重要依托。所以在“單元部分感悟”這一模塊中,對于主體課文要做到:立足雙基,完成教學三維立體目標;覆蓋全組,能起到引領整組學習活動的示范作用,還要關注整個小學階段教材;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文本的價值取向,并形成獨特體驗;適度的拓展,提升閱讀品質。因為有了“單元整體感知”作為基礎,那么每個單元就可以采取“打包”式教學,即以第一篇主體課文為主、第二篇為輔,將兩者整合起來進行同堂教學。
(三)單元整體回顧
“單元整體回顧”這一模塊,對照單元教學目標組織學生重溫本組課文的知識內容,發掘課文讀與寫緊密聯系的內在因素,運用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去探求、獲取新知識、新信息、新技巧。回顧課文內容,加深對本組課文之間內在知識聯系的理解,形成單元知識結構,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回顧學法,突出單元整體閱讀學法,引導學生將學法遷移到“自讀課文”的學習和課外閱讀中去,在讀書方法上再一次達到“反三”的目的。回顧讀寫訓練要求,恰當地設計習作小練筆,指導學生運用閱讀中領悟到的課文的表達方法進行習作實踐。
小學語文單元課程統整體現了“悟學法—懂學法—用學法—練學法”的學法指導程序,遵循于“感知—理解—運 ? ? ?用—鞏固”的認知規律,反映了“感性認識—理性認識—指導實踐”的辯證原理,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地、創造性地學習,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對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顯示了它獨特的優越性。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