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梅
【摘要】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因其客觀因素造成與其他學校的學生在知識學習上存在較多的障礙,進而導致課堂教學模式也存在著不同。筆者結合多年從事特殊教育的實踐經驗,立足于我國當前特殊教育發(fā)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客觀對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淺顯論述在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實踐應用,以期為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提供更多的創(chuàng)新思路。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校;教學;語文;創(chuàng)新;多媒體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特殊教育起步較晚,起點較低,相關的教育體系尚不完善,教學創(chuàng)新方法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我國在繼續(xù)加大新建特殊教育學校之余,我們還應進一步加強對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進行全方位的創(chuàng)新研究。本文就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進行了系統(tǒng)探究,以期為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提供更多的創(chuàng)新思路。
一、培養(yǎng)學生交流技能,提高表達能力
語言交流是信息逐步被加工、表達、形成、傳播以及接受的一個過程。語文課堂教學既需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較豐富的語文基礎知識,更需要學生擁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交流能力。在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應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豐富手語的內涵,來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一些詞語及其近義詞的細微差別,使之能夠更準確地理解詞語乃至整篇課文的內容。同時,還要鼓勵、引導學生通過手語將自身的課堂學習感受與對課文的理解加以表達和闡述;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與同學進行交流;更多地去了解其他同學的觀點與感受,這對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另外,語文教師也可以通過實施語文課堂討論、交流來有意識地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通過上課提問、創(chuàng)設短小的討論話題等,讓學生們能夠在語文課堂學習中逐步養(yǎng)成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識,并積極回答教師的各類問題,進而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yǎng)、鍛煉其語文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逐漸樹立起大膽表達內心感受、不同見解的信心。語文教師也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短小的、學生感興趣的“討論”話題作為課業(yè),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帶著“內容”回到家里去學習、思考,這對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也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激發(fā)觀察與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陶行知在其教育思想中提示:“生活即教育”“社會及學?!薄敖虒W做合一”。受特殊教育學校學生自身因素影響,其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客觀存在一定的障礙,但也使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具備高于常人的觀察能力與思維能力。因此,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學生觀察能力與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以此來拓寬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如可以指導、鼓勵學生進行寫作練習,以激發(fā)其寫作興趣,為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思維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首先,教師應著手培養(yǎng)、啟發(fā)學生如何去觀察自己生活中所發(fā)生的各種事情,為將來激發(fā)其作文寫作興趣奠定基礎。同時,教師還應通過引導學生去觀察、接觸身邊的事物,用心去感受生活;使之對身邊的事物有更多的了解,以達到豐富其寫作素材的目的。指導學生將一些日常生活所發(fā)生的事情,用自己的語言寫出自己的感受,并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其次,語文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學會如果去觀察,如觀察初一、十五的月亮及其變化,寫出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引導學生如何去對觀察到的事物進行思考、記錄,并形成一個生活隨筆,這對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與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均具有積極的作用;另外,還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訓練其形象思維、抽象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現因材施教
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師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傳授”“灌輸”教學模式,應立足于尊重學生語言表達欠缺以及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不斷創(chuàng)新。同時,語文教師還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大綱、教學任務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用一些更具直觀展示、引導作用的教學用具(如多媒體),使之可以在日常語文課堂學習中學到更多的語文基礎知識。另外,語文教師需理性地認識到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的客觀性,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個性培養(yǎng)、發(fā)展的動機與情感意志,避免學生因其生理上的缺陷而形成自卑心理。
因此,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必須在尊重學生、尊重其主體地位基礎上進行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均能得到良好的個性培養(yǎng)。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適當課外閱讀,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喜好,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更具有時代氣息、具有培養(yǎng)良好人格內涵的文學作品。針對個別學生因自身原因而性格內斂,不喜歡主動回答教師提問的現象,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則可以為其布置一些適宜于獨立思考的問題或課業(yè),讓每一個學生均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另外,語文教師在學生展示自我的同時,還應適時地、適度地鼓勵他們不斷“超越”自我,進而讓每一位學生均能夠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語文知識、展示自我,使之對自己未來的生活與學習充滿信心。
綜上所述,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從多角度、多元化的教學理念去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個性化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培養(yǎng)學生交流技能、觀察能力與寫作興趣等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同時,語文教師還應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開展因材施教,使之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個性化發(fā)展。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機地融入一些愛國精神、集體榮譽感教育,使之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一個健康的心理與良好的個性,最終達到促進其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其獨立個性,使之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張桂榮.特殊教育學校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J].學周刊,2014(10).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