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會強
石家莊市第四十一中學
?
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苑會強
石家莊市第四十一中學
人類要提高生存與發展能力,就要不斷地豐富、充實自己,而知識和信息的獲取離不開閱讀,因此,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顯得尤為重要。當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雖在理論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實踐中仍存在許多不足。本文在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進行探討的基礎上,結合實例,就如何進行閱讀教學進行深入探析。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的學科,它不像其它學科側重于理性分析作為主導的思維方式,而是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構成語言能力的核心問題也就是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問題。閱讀是讀者通過感知書面語言材料,進而通過對所感知的書面語言材料進行編碼重組解析破譯,再現作者借助語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這就告訴我們,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通過文章的語言符號去理解“內在的東西”,應引導學生通過對閱讀文本的理解、體驗與感悟,在“你”之中重新理解“我”、發現“我”。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閱讀的主體性,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維護學生的“傾聽權”和“言說權”,讓學生自主參與閱讀實踐活動,從中獲得發現和認識。筆者在教授《孔雀東南飛》這篇課文時,有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焦仲卿的母親反對他和劉蘭芝美好的愛情,并不是反映了封建禮教對女性的壓迫,而是出于一種相對于弗洛伊德所發現的“厄迪浦斯情結”(即戀母情結)而言的“戀子情結”的病態心理。這一大膽的推論,讓筆者欣喜地感受到了學生視野的廣闊性和思維的獨特性。
閱讀是種復雜的思維過程,它是閱讀者對材料進行篩選,進行加工的過程,在閱讀中如果缺乏系統性指導,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們在進行閱讀時,一定要注意閱讀的目的性和恰當的閱讀方法。目的性是閱讀的前提。在閱讀時,我們要尋找一個思維的突破口。這種突破口常在于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兩個基本角度。閱讀時,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需求,或從內容(含思想感情)來理解感悟作品,也可以從作品形式(含文學樣式、組材方式、語言特色)來理解作品,獲取信息。總之閱讀的目的性明確,使不同檔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所得,不至于使閱讀變成一種散漫無邊的行為活動。方法是閱讀的保證。不同作品會有不同的側重點,記敘文有“六要素”閱讀法,散文有“四要點”(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的語言)閱讀法。小說有“三要素”閱讀法,散文有“形神”閱讀法。這些基本閱讀方法是我們在閱讀時應該注意的,我們應該努力尋找自己喜歡的,效果最佳的閱讀方法來指導自己的閱讀,充分提高語文學習能力。以讀帶說,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現代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口頭表達能力欠佳。這一方面表現在詞匯的比較貧乏,另一方面表現在語言組織缺乏嚴密邏輯思路,語言材料顯得零亂不堪。
《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要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如果僅僅依靠現有學生的個體閱讀是無法完成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師生共同探究、學習和品味。如教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可充滿激情地朗誦,把學生帶入邊塞廣袤無垠的沙漠中,讓學生領略邊塞的奇麗風光,然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閱讀,準確地把握文中所描繪的景色特點,深入感悟作者的內心世界。
通過閱讀,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地規范自己的邏輯思維,使語言條理清晰,發現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真正感受到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節都是一個優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語感。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貫主張以讀帶說,充分使每個學生“站出來”、“說開來”,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要求學生每天堅持適量的閱讀,然后根據閱讀的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兩句。
另外,還可以根據教材的情節編寫故事,自編自演,還可以結合時事展開辯論、討論、演講比賽,使學生在不斷的運用中,砥礪自己的語言,使之趨向完善。以讀促寫,提高寫作水平。南宋大詩人陸游有句名言:“工夫在詩外。”強調指出寫詩方法、技巧之外的生活積累,對于我們的寫作尤為重要,而讀書是寫作的基礎,生活的源泉。通過廣泛的閱讀可以開拓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學識,培養創作的靈感。也唯有博覽群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寫作水平。而我國目前中學生的學習任務普遍過重,沉重的考試壓力使他們根本沒有心思去涉獵課外知識。有些中學盡管開設閱讀課,也是形同虛設。如此,學生知識面狹窄,思維僵化,語言干癟枯燥,索然無味,也是無足為怪的事了。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學生能夠“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對改變先前閱讀教學繁瑣分析的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新的課程執行過程中,一定要注重以人為本,在閱讀教學中也應如此,不要以教師綱領性的分析,以教學參考為標準答案,強加灌輸于學生,這樣只能是把閱讀分析,引向狹窄之道,最終使學生無法擺脫呆板教條的學法。語文課程標準,從方法到途徑都給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反映出新的教學理念:即面向社會,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因而,應把閱讀分析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能力上。
[1]張五芳.論閱讀教學中的網狀對話關系[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9).
[2]李秀瓊.走出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活動的誤區[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