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秀瑜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二小學
?
在籃球運動中預防運動損傷的實踐
馮秀瑜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二小學
減少和杜絕籃球運動損傷的發生要以預防為主。對出現的運動損傷要及時采用合理措施進行治療,并對損傷后恢復加強應對措施。
籃球運動運動損傷預防
籃球運動是一項深受中小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但是隨著籃球運動的不斷普及和深入,難免會遇到運動損傷。運動損傷是指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損傷,其發生與運動訓練、運動技術、運動項目、運動環境和裝備等有密切關系,主要發生在人體運動系統,但也包括血管和神經系統的損傷。
減少和杜絕籃球運動損傷的發生要以預防為主。對出現的運動損傷要及時采用合理措施進行治療,并對損傷后恢復提出應對措施,這對籃球教學是非常有益的。因此,積極預防運動損傷對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都有重要的意義。
(1)思想心理因素: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注意科學的鍛煉方法,忽視循序漸進和量力而行的原則,急于求成,不顧主客觀條件的可能,盲目地或冒失地進行鍛煉。在練習中對難度較大或不熟練的動作,產生畏懼和害怕心理,動作猶豫,過分緊張造成損傷;在熟悉的動作時,疏忽大意,也容易發生損傷。
(2)準備活動不當:不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充分;準備活動的內容與練習內容結合的不恰當;準備活動的量過大、時間過長。
(3)身體素質差:由于素質差,致使肌肉力量和彈性差,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不夠,反應遲鈍,都可成為損傷的原因。
(4)技術動作的缺點和錯誤:技術動作違反了人體結構與功能特點及運動的力學原理,就容易受傷,這是學習新動作時發生損傷的主要原因。
(5)帶傷練習和疲勞狀態下訓練:在患病或傷病初愈階段或睡眠不足、休息不好及過度疲勞的情況下,生理功能和運動能力相對下降,這時如果參加劇烈運動可因肌肉力量弱、反應遲鈍、身體協調性差而導致損傷。
(6)氣候不良與場地不適因:氣溫過高,濕度過大,容易發生疲勞和中暑;而氣溫過低或潮濕,容易發生凍傷或肌肉僵硬而被拉傷;場地不平,容易引起踝關節扭傷等。
籃球運動損傷的部位包括:腳踝、髕骨、手腕、手指關節、肩關節、跟腱、腓腸肌、半月板、頭部位、股四頭肌。主要部位是:籃球運動專項最容易在膝關節、踝關節和腰部引起勞損傷并對運動訓練影響極大。膝關節部是勞損最多的部位,以臏骨軟骨病及“籃球膝”損傷為主。主要癥狀是膝部疼痛、酸軟,上下樓梯痛,起跳、滑步和急停等半蹲姿勢疼痛加劇。發病原因主要是局部創傷和半蹲移動反復磨損所致。
踝關節的骨關節病:足在踩關節處遮屈旋后(內翻)或旋前(外翻)活動,常因踝部不穩使得距排前韌帶(踝外側)和二角韌帶(踩內側)損傷。腰股勞損及下腰部疼痛:“在各種封堵、搶打、躲閃和蹲身突然躍起等活動中,都是以腰部為樞紐帶動肢體杠桿完成的。突然地過度屈伸、擺動和被對手碰撞等,尤其是腰背肌力量不足的隊員,極容易造成腰背肌肉、韌帶和關節扭錯傷。急性損傷治療不徹底便投入訓練,或反復損傷等,最后都將轉變為腰背肌勞損。”
1.平時加強安全教育。在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和比賽中,克服麻痹思想,認真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方針,發揚良好的體育道德風貌。體育鍛煉的目的時促進身體的生長和發育,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參加者要明確體育運動的目的,在思想上重視對運動損傷的預防和懂得如何進行預防。
2.合理安排教學、訓練和比賽。教師(教練)要根據學生(隊員)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術水平,認真研究教材,估計哪些動作不易掌握并且容易發生損傷,做到心中有數,事先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加強全面訓練和基本技術教學。在學校體育工作中,要運用各種形式的身體練習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強基本技術教學,使學生正確掌握跑、跳、投等動作要領,發展學生的活動能力。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尤其要注意運動器官的局部負擔量和傷后體育活動的安排,避免單一訓練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負擔量較大。對于活潑愛動的兒童少年,即使身體出現疲勞時,仍表現出對體育活動強烈的愿望和濃厚的興趣,對此要適當加以調整或抑制,要遵守循序漸進,個別對待等教學訓練原則,運動負荷要逐漸增加。在學習新動作時,要注意正確示范,做到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分解動作到完整動作的教學。在一節體育課中,要把較難的、費力大的動作練習放在基本部分的前面或中間,練習強度和重復練習次數等要根據學生情況區別對待。
3.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劇烈運動前都要認真做好準備活動,準備活動內容要根據教學訓練和比賽內容而定,既有一般性準備活動又要有專項性準備活動,使準備活動最后部分的內容與課的內容相似。對運動中負擔較大和易傷的部位,要特別注意做好準備活動,適當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練習。準備活動的量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氣象條件和教學訓練或比賽情況而定,一般認為,興奮性較低、鍛煉基礎或訓練水平較高、運動持續時間較短或天氣寒冷時,準備活動的強度可稍大些;相反,對于年齡小、基礎差的運動員在運動持續時間長或天氣炎熱時,強度宜小些,時間短些。已傷部位的準備活動要謹慎小心,全套準備活動要循序漸進,準備活動的量,以身體感到發熱、微微出汗為宜。準備活動結束距正式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以1-4分鐘為宜,在運動中若間歇時間過長或教學訓練轉項時,都要補做準備活動或補做專項準備活動。
4.加強易傷部位的訓練。循序漸進地加強易傷部位或相對較弱部位的訓練,提高它們的功能,是預防運動損傷的一個積極手段。例如,為防止髕骨勞損,可采用“站樁”方法以增強股四頭肌和髕骨功能;為了預防腰部損傷,除加強腰背肌訓練外,還應加強腹肌力量訓練,有助于防止脊柱過伸而造成腰部損傷;為預防股后肌群拉傷,要加強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練習等。
5.加強比賽訓練中的自我保護。保護在籃球訓練和比賽中十分重要,它是一項復雜多變、空中動作較多的項目,很容易發生技術錯誤或人為因素而由空中跌下,尤其是兒童少年,肌肉力量弱,判斷和控制能力差,特別是學習新動作時,都應有人保護和幫助。每個參加籃球運動的人都應該掌握自我保護辦法。例如,身體失去平衡時,要立即向前或后跨出一步,以保持身體平衡;當人要快要跌倒時,應立即低頭、屈肘團身、順勢滾翻,不可直臂撐地;從高出跳下,用前腳掌先著地后屈膝,以增強緩沖作用等。
6.加強保健指導。對學生或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都要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對患有各種慢性病的人,更要加強醫學觀察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禁止傷病患者或身體不合格的人參加劇烈運動或比賽。做好自我保健工作,必要時要請醫生做醫學檢查。要認真做好場地、器材和個人防護用具的管理和安全衛生檢查。對已損壞地設備及時維修,禁止穿不合適的服裝和鞋子參加運動。平時要加強體育保健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增強自我保健意識,提高遵守體育健康要求的自覺性。
7.科學訓練。防止疲勞狀態下大運動量訓練:運動量、運動強度和動作難度必須與身體狀況和訓練水平相適應。要遵循漸進和區別對待的原則。學習動作時,要從簡到繁,由易到難,從分解到完整動作。
在籃球運動中,教師在思想上重視隊員的運動損傷,教學上扎扎實實、認真負責,管理上嚴格要求、盡職盡責、關心愛護隊員,就可以減少或避免籃球運動損傷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