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環
重慶市鋼城實驗學校
?
讓初中思想政治課充滿魅力
張澤環
重慶市鋼城實驗學校
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給過我的學生快樂的課堂嗎?多少年來,思想政治課被學生定性為“枯燥無味”。那么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上快樂起來,讓課堂成為學生快樂的課堂呢?
俗話說:一句贊美的話勝過一百句批評。心理學家伯利納從學生學習需要的角度進行實驗,證實:受到鼓勵的學生學習勁頭十足,學習成績不斷提高;而缺乏鼓勵的學生,學習沒有勁頭,學習成績有下降趨勢。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這種“快樂”的激勵性的評價,可以使學生從中看到自己的創造天賦,從而使學習興趣得到加強,激起更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強烈愿望。比如,我在講授關于“意志”這一課時,涉及了“愚公移山”這個典故。很多學生都提出了疑問:“愚公這種蠻干的方法也太耗時間了吧,又浪費了太多的精力和經濟,這值得嗎?”對于這個棘手的問題我并沒有回避,也沒有用教師的權威來壓制,而是引導學生講出他們的想法,當第一位學生講出可用炸藥時我以鼓勵的話語肯定了他,于是緊接著開隧道、用纜車、搬家、開發旅游搞經濟……各種透著奇思妙想的答案在學生中涌現,學生創新的意識也被激發,在這樣快樂、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課的有效性。
美國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樂趣,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學論》一書中提出教學內容選擇的標準應從兒童經驗與興趣的角度選擇。這一點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新的啟發。我在講解九年級第一單元《認識國情了解制度》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課時,我花了一個中午的休息時間,在網上搜集奧運會開幕式的圖片,挑選與我們政治課理論相關聯的內容制成漂亮的課件。下午,當美輪美奐的開幕式盛況呈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一片贊嘆,專心致志的開始了新一課的學習。我則開始了環環相扣的引導:日晷映射、擊缶而歌、孔子3000弟子、四大發明:這些都是中國古代燦爛的文明,對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向全世界展現了我們曾有的輝煌,那么,現在呢?我們需要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那么,復興之路又是什么呢?再繼續看課件:鄭和下西洋、絲綢之路是我們古代的開放,而中外小朋友的幾百張笑臉又代表著我們現代的今天依然要堅持開放;活字印刷組成的“和”字代表著傳統與現代的和諧,代表著中國要建設和諧社會,以及要和平崛起,要為建設和諧世界做貢獻;而千人同打太極拳則體現太極“天人合一”的理念,用政治術語來說即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即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各種智力只有領域的不同,而沒有優劣之分,輕重之別。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任務是要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發他們蘊藏的創造才能,真誠地關心和愛護學生,相信你的學生都是金子。”一個小小的閃光點,很有可能挖掘出埋藏在學生心底的“大金礦”,人人都希望被別人賞識,所以在教學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見解,老師也要給予適當的肯定,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成功的快樂,覺得自己有能力,能勝任,有獨創性。作為教師,要隨時探明并發掘出這些寶藏。要對學生不斷地賞識,不斷地激發,只要你對他們充滿真心的期待并微妙地傳遞給他們,他們就真的能從“我能行嗎?”“我還可以!”到最后變成了“我真的不錯。”有道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教師不能僅憑成績的好壞來定論一個學生,而是要善于捕捉和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只要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在課堂上給他積極發言的機會,就一定能讓他重放光彩。
傳統的師生關系強調“師道尊嚴”,強調教材是“經典”,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觀念;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思維活躍、敏捷。改革開放、信息交流,現在的初中生的世界已不是那么狹小,學生渴望平等和尊重,希望老師既是良師又是益友,這勢必要求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創設新型的師生關系。
教學情境是一種潛在的課程,能促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敞開、引發真正意義的對話。創設互尊互信的課堂氛圍有助于把教與學的過程變成師生交往的平臺,讓學生“有恃無恐”地發表自己的觀點,“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學習需要。
課堂教學開始,學生的注意往往還停留在課前的某一情境上,為使學生對新課程、新內容發生興趣,教師可先從“無意注意”入手,通過多媒體中的一幅投影、一段錄像、一幅畫面,都可能會不由自主地引起學生注意,隨著教學過程的深入,學生“無意注意”不可能持久,且極易受到干擾,這時可運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由無意注意轉入有意注意,通過促進師生互動,讓學生主動思考探求問題。在教學結束之前,也可通過多媒體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升華,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我們的教學增添了亮麗的色彩,它能做到圖文并茂,影音具全,給予學生極大的感覺刺激,刺激學生的“快樂”神經,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學效果。同樣,我們也可以借助這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將漫畫、小品、相聲、歌曲等藝術形式靈活運用于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投入到本課焦點話題的討論來。我準備每一節課時都會制作較精美而實用的課件,運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教學。當學生看到這些嚴重危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時,無不感到痛恨,這比任何老師干巴的說教都能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創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快樂”因素,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撒快樂的種子,讓快樂在教學中發芽、開花,讓學生在樂中學,最終會結出成功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