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英
石家莊市中山路小學
?
小學美術教學中怎樣引導兒童入門
張紅英
石家莊市中山路小學
美術教學最重要的是感知美術。首先,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其次,要有針對性地去學習。再次,是要有科學的觀點和充沛的繪畫激情。只有具備了這些,才能了解感悟美術,學好美術。
小學美術;美術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美術課是副科課,教師不太重視,但是在新課程進行的如火如荼的今天,新課程規定教育要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作為一名小學美術教師,我們要做好兒童美術的入門和興趣的培養。那么如何做好入門引導呢?根據小學生認識世界,觀察世界學習知識的心理特點,結合我的教學實踐,介紹一下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我是怎樣引導兒童入門的,以及小學美術教學的心得。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人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兒童在學習中產生一種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使學生在處于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創造激情的過程進行審美教育,學生的興趣越濃,求知欲望越強烈,滲透審美教育越能見效。教師要運用自身的教態和各種形象的教學手段(看電視、錄像、范畫、故事、游戲、音樂等)。以創造者的身份和學生一同進入教學情境中去。在這有聲的環境氛圍中,加強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無形中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培養學生的感受美,認識美的興趣。例如,教學《中國畫-觀賞魚》一課時,在我的引導下,指導學生仔細觀看各種魚的圖片,并說出這些魚的可愛之處。驚喜之余,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不僅找到了自己滿意的答案:金魚的顏色艷麗,比目魚的眼睛出奇,鯉魚的鱗漂亮,鯽魚的形狀美麗等等,而且也感受到了顏色的美。但對小學教師來講,并不等于就可以降低自己的專業技能,相反,還更應在拓寬專業知識面的情況下,注重技能的學習,正確理解這個“矛盾”的內涵。教師,只有具有精深的專業技能和廣闊的知識,才能在未來的教學中游刃有余、得心應手。在教學實際中把相關的學科和社會知識包容進來,體現出知識的縱向性和關聯性,體現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科知識外延的擴展。
學習興趣是小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在第一步啟蒙階段,已經培養出了他們對美術的興趣,所以,第二步的任務是保持和提高。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學畫也是如此。假如我們在教小學生初學繪畫時,就教他們如何構圖,如何配色等復雜的繪畫理論,他們一定會像聽天書一樣覺得畫畫失去興趣。因此,我在教學畫畫的起始階段,遵循著“先簡后繁、先易后難”的教學原則,開始時,先讓小學生感到畫畫容易,畫畫好玩,逐步提高他們畫畫的興趣。如,我在教二年級“畫你喜愛的小動物”一課時,我沒有讓他們去描畫生活中小動物的原樣,而是用簡筆去畫,我以畫小巧玲瓏雞為例,先讓同學們通過觀看小雞模型和憑借記憶,說出小雞主要部位都是什么形狀的,在我的啟發和提示下,小學生們很快把小雞各部位開頭說出來。于是,我在黑板上,根據同學們提供的圖形,即用大圓畫身,小圓畫雞頭,用小圓點畫眼睛,雞腿、雞爪用幾條線畫,經過我這樣簡單幾筆的勾畫,一個形似而神象的小雞出現在學生們的面前。同學們覺得非常有意思和簡單,也學老師的樣子在本子上畫小雞。于是我趁機問同學們別的動物如小牛、小狗、小羊該怎么畫呢?同學們由此受到啟發,根據自己的記憶和想象把自己喜愛的小動物都畫了出來,而且爭先恐后地把畫本交給我看。當然畫得五花八門,有好有壞,我都一一做了適當的點評,并把部分畫得好的畫在同學們中傳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這時,我把做畫中“觀察”和“想象”的概念結合著本課所講的內容滲透給同學們,他們沒有感到生疏和無法理解,而且很快地理解了老師所講的內容。這樣,在愉悅中,同學們既體會到了畫畫的樂趣,又學到了繪畫的點滴知識。這不但調動了他們做畫的積極性,而且提高了他們的繪畫水平。
1.使美術知識具體化。
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中滲透了一定量的美術基礎知識,相對于理解能力不強的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如《主次分明的構圖》一課,在以往的教學中使用畫圖或拼貼的方法來說明構圖時要把主要的物體放在主要的位置。使用動畫課件可以使構圖知識具體化:打開動畫課件,用復制粘貼的方法導入一些蔬菜、水果、陶罐的圖片,接著用移動和自由變換的功能來說明構圖的要求,通過不同的演示來說明什么樣的構圖是合理的,實現了使抽象的知識概念轉化成了具體直觀的可視現象,達到了教學的有效性。
2.使美術知識趣味化。
欣賞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中每一冊都有一些欣賞的內容,如水墨、油畫、水彩、鉛筆、色粉筆、浮雕……對于畫種、材料、表現方法教師只能泛泛而談,或者給學生一張圖片說明:這就是浮雕,這就是油畫。有了動畫課件,教師就可以當場演示、當場制作出不同的效果,并在制作過程中讓學生進行理解和感受。例如在欣賞浮雕作品時,先用數碼相機拍攝一些學生的頭像,然后根據需要點擊浮雕或油畫以及另外的效果,這樣學生就可以直接欣賞同一內容的不同表現形式了,效果很好。
美術教育不是為了培養一個個小畫家,而是在于培養其生活技能、生活的創造力,以良好的心態、靈活的思維、健康的人格來面對社會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更新觀念,要以愉快的心情、引人人勝的方式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具有現實意義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美術活動中喚起孩子對美術的追求、大膽的想象和勇敢的創造意識。
[1]錢初熹著.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徐小平,郭聯發主編.新課程下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力培養與提升[M].新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