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碩 顧波
避免情緒化勿作“標題黨”——從一篇推送文章談媒體“雙微”的把關意識
□ 徐碩 顧波
當下,傳統媒體因為新媒體廣泛應用,也紛紛開起“微博”“微信”。媒體“雙微”編輯發布母媒體內容時,通常會對標題和文風根據網絡特點進行改寫。如何既要生動活潑又能真實準確,一是要根據新媒體特點,建立完善的發布審核機制;二是要辯證看待“大數據”,以質量論英雄;三是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提高鑒別能力;四是堅持弘揚正能量,避免低俗化傾向。
雙微 閱讀量 公信力 輿論導向 把關意識
2015年12月3日,國內眾多主流媒體的微博、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篇文章 《80后、90后你們攤上大事了,還要為國家多干5-10年》,引起了大量的閱讀和轉發。該文章是對中國社科院發布《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關于“延遲退休”建議的解釋性報道,就內容本身來說并無不當之處,但編輯通過標題和文內的點評,對“延遲退休”進行調侃,使讀者產生被國家“剝削”的感覺。事實上,“延遲退休”的建議是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健康水平提高,以及福利和保障層次提升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退休年齡也明顯偏低。是否延遲,延遲多少年媒體都可以開展實事求是的討論。將“延遲退休”片面理解為“80后”“90后”吃虧,替國家補窟窿這種情緒化的表述,對于幫助公眾理性看待國家重大政策調整是背道而馳的。這是當前主流媒體的微博、微信公眾號“雙微”運營過程中缺乏把關意識,片面追求閱讀量、轉發數,忽視輿論導向的典型案例。要避免發生類似問題,媒體“雙微”應該從以下方面加強把關意識,牢牢繃緊“輿論導向”這根弦,在新媒體陣地上弘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
一是要根據新媒體特點,建立完善的發布審核機制。傳統媒體經過多年的實踐,在稿件刊播上已經形成了“記者采寫——編輯修改——總編簽發”等一整套比較完善的流程。3到4個審核把關的節點基本可以確保稿件在事實和導向上不出偏差。而傳統媒體中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運營團隊在稿件發布流程的規范性上還有待提高。一些單位的領導由于對新媒體不熟悉,不了解,往往只充當掛名“總編”“總監”,發布什么,怎樣發布基本上由“小編”說了算。為了追熱點,搶時效,對信源(尤其是網絡信源)不加核實,對觀點不加把關就貿然發布,使媒體“雙微”成了謠言擴散和戾氣傳播的幫兇。傳統媒體應該將新媒體內容生產納入新聞采編管理,結合互聯網的特點,建立規范化的采編審核流程和事后糾錯機制。
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是西漢帝國的核心地帶。而在關中正北方的河套平原,北枕陰山、南臨黃河,是一片水草豐美的草原。
現階段,粉絲群體的核心仍然是90后,他們和“互聯網”一起長大,天生的互聯網“基因”讓他們可以快速進入和掌握各種新興媒體,收獲最佳傳播效果。
二是要辯證看待“大數據”,以質量論英雄。當前,傳統媒體紛紛開辟新媒體戰場,官微、公眾號競爭十分激烈,各類以粉絲數、閱讀量、轉發數、點贊數等大數據為標準的排行榜成了同業競爭的焦點。不少單位也以此作為運營團隊績效考核的依據。“大數據”有其科學的一面,但媒體的公信力、美譽度不是上述數據可以完全反映的。一則聳人聽聞的謠言,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偏激觀點,往往可以引發海量的轉發,刷出“漂亮”的數據。在實際操作中,一些媒體“雙微”出現了片面追求轉發、點贊的苗頭。不是靠扎實的內容贏得好評,而是靠獎品誘惑,靠“小編獎金就靠你們啦”等情感攻勢來刷數據。還有的甚至故意誤導讀者,如某公眾號在發布國內某地自然災害的消息時,在文末加了一句“如果心疼他們就豎起大拇指吧”,利用悲情誘導讀者點贊。通過這些手段帶來的排名上升,和媒體公信力、美譽度的提升其實是逆向的關系。媒體“雙微”作為報紙、電視欄目的延伸,不能將自己混同于普通的自媒體和商業營銷機構,要有更強的社會責任感。
三是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提高鑒別能力。當前,各主要傳統媒體新媒體采編人員普遍都是80后、90后。許多“小編”精通社交媒體的傳播規律,熟悉網絡受眾的心理特點,對“賣萌”“神回復”等網言網語運用自如,為新媒體運營帶來了活力。但與此同時,相當一部分“小編”沒有經過系統的新聞采編訓練,習慣于在網絡上Ctrl+C、Ctrl+V(復制+黏貼),對網絡謠言的鑒別能力比較差,尤其是在發布非母媒體的稿件時,習慣于想當然、差不多。對于國家一些大政方針,如“二胎”“延遲退休”“房產稅”等,缺乏大局意識和理性思維,經常從本位主義出發,進行負面解讀或調侃嘲諷,將“雙微”作為宣泄自身情緒的工具。有的“小編”對網絡領域意識形態斗爭嚴峻性認識不足,隨意轉發,宣揚所謂“普世價值”,抹黑唱衰國家與體制的言論。建議各媒體關心新媒體采編人員的成長,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使其能自覺遵守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提高新聞采編水平,增強對不實信息和負面言論的鑒別能力。
四是堅持弘揚正能量,避免低俗化傾向。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媒體“雙微”編輯發布母媒體內容時,通常會根據網絡特點對標題和文風進行改寫。此時要把握好度,既要生動活潑,又不能嘩眾取寵,甚至打“擦邊球”。如有媒體公眾號發布了一篇《寧波的外來人口,他們居然做了這種事》,讀者咋一看以為是負面消息,而一看正文,才知道是講外地人對寧波貢獻。還有一些文章,內容平平,卻冠以“不轉不是寧波人”之類的副題,這樣的“標題黨”帶來的是短期的閱讀量,帶走的卻是讀者對媒體的信任。此外,網絡上充斥著各類情色、政治段子,庸俗世故的成功學“雞湯”以及謬誤百出的偽科學。這些內容通常會帶來較大的閱讀量和轉發量,看上去沒有太大的風險,“小編”們就樂得“隨手一轉”,而對于一些宣揚正能量、主旋律的文章,卻因為“噱頭”不夠,賣點不足,不肯花心思去推廣傳播。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媒體“雙微”作為黨的新聞事業在新媒體領域延伸,輸出的不僅是內容,也是一種價值觀。新媒體人應該樹立更高的道德底線和責任擔當,帶頭維護晴朗的網絡空間。
(作者單位:寧波廣電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