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車輛路徑規劃算法
路徑規劃是實現無人駕駛車輛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通過搜集車輛的幾何形狀、周圍環境、運動限制和其它影響路徑規劃的信息,給出一條最優的可行路徑。給出了3種路徑規劃算法:平坦路徑規劃法、多項式路徑規劃法和對稱多項式路徑規劃法。在應用這些算法時考慮了車輛物理約束的影響,同時對這些算法進行了仿真對比。
建立了后輪驅動車輛的運動模型。建立模型時,假定車輛處于純滾動而沒有滑動的狀態,轉向角簡化為兩側車輪中心點的轉角。模型參數包括車輛后輪中心點的坐標、車身在坐標系中與坐標軸的夾角、車輛的轉向角、轉向角角速度、軸距、車輪半徑、后輪角速度。3種路徑規劃法中平坦路徑規劃法是一組非線性微分方程組,給出了車輛角速度的計算公式,依據運動方程計算出車輛的轉向角、轉向角角速度及其它量的計算公式。利用Matlab仿真軟件對這3種路徑規劃方法進行了仿真分析。仿真時,選取軸距為2m、車輪半徑為0.25m。制定3種路徑情況下車輛對生成路徑進行跟蹤時的轉向角和速度。
仿真分析顯示出如下結果。①車輛在跟蹤平坦路徑規劃法生成的路徑時,最大轉向角為64°,而車輛轉向角由于物理原因被限制在-45°~45°之間,因此用該方法生成的路徑是不可行的,但延長行駛距離可以解決該問題。②使用多項式路徑規劃法可以快速生成可行路徑,最大轉向角為41.5736°,符合轉向角限制,因而認為多項式路徑規劃法比平坦路徑規劃法好,但車輛在路徑跟蹤過程中,行駛速度的變化出現了指數增長的趨勢,這與實際不符。③車輛在跟蹤使用對稱多項式路徑規劃法生成的路徑時,車輛的最大轉向角為41.1622°,符合轉向角限制,且其速度在離開起始點時逐漸增加,在即將到達目標點時逐漸降低,這與實際相符,因而使用對稱多項式路徑規劃法生成的路徑最優。建議將該算法應用到無人駕駛車輛的路徑規劃中。
Vu Trieu Minh et al. Hindawi Publishing Corporation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Volume 2014.
編譯: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