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萍
【摘 要】微博、微信,作為新興網絡新聞評論的工具,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應用最為廣泛的社交軟件。它們的迅速興起帶動了微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得微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的內容更具沖擊力和震撼力。但許多問題也隨之凸現出來,還需理性對待。
【關鍵詞】微博 微信 微時代 意義 問題 理性對待
在網絡功能高度發達的今天,比傳統網站更為貼近生活的應用程序——微博誕生了,隨后微信又席卷而來,微時代就此誕生。這是一個以短小精練作為文化傳播特征的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的內容更具沖擊力和震撼力。微時代的新聞評論,是一種新興的新聞評論方式,話題變成全民共有的,而其依附于移動終端的方式也便于人們隨時隨地發表見解,因此迅速流行起來。
一、微時代新聞評論的意義
轉變信息傳播地位。
微時代新聞評論方式的出現,使得人們由多數情況下信息的接收者得以順利地轉變為傳播者。以往人們只是單方面被動地接收信息,如今可以轉變為雙向的傳播模式,人們既接收信息,同時也作為傳播者向外傳播信息。人們因其而有了切實的發言權,并在發言的過程中體會到被認同的快樂。“每個人都可以是時代的記錄者和關注者”。
創造新生代評論主體
微時代新聞評論方式的興起與繁榮,既為傳統“意見領袖”,即特約評論家、政論家、新聞評論記者等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又為新興“意見領袖”的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提到新生代評論主體,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些粉絲眾多的明星。以新浪微博為例,加了“V”的博主,大多是社會上的公眾人物、明星、官員等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的人。例如,明星馬伊俐關注的“隨手拍解救乞討兒童”,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嶸主持的救助乞討兒童的公益微博。明星們的關注,對于粉絲拍到的乞討兒童的評論與轉發,再經過粉絲的一傳十,十傳百,被社會上的人廣泛關注,這其中必然不乏知情者和愿意幫助者。
帶來豐富的生活資訊
微時代新聞評論方式也應用于生活類。各類醫學常識的推廣,使得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網友奇思妙想的小方法,經過萬千人的試驗和點評,最終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同時,也成為商家營銷的一種手段。網友的各種點評和購買建議使得其他人有了購買的欲望,不僅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也讓店家獲利頗豐。
創造政府“微博、微信問政”
如今,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注冊了代表官方的政府微博、微信,以便最大限度地拉近與百姓之間的距離。可以第一時間發布新規定、新政策,而收聽到這一消息的百姓可以以新聞評論的形式給政府部門留言,表達自己對這項政策的看法,甚至改正的建議,幫助政府部門最大限度地滿足平凡百姓的心聲。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民意,“民”只需要在有問題有需要的時候動動手指,“官”就立刻知曉了需要解決的問題。可以形成強大的輿論力量,監督政府部門更加準確及時地解決問題。
二、微博新聞評論存在的問題
“網絡謠言”霧里看花
信息技術使人們可以在對話中實現決策參與,原來的主導信息不復存在,來自不同傳播節點的“傳播中心”卻可以將信息源源不斷地發送出去,這必然會帶來信息垃圾和信息過剩的弊端。而“網絡謠言”則更加有害,微時代新聞評論的優點被人利用,不得不讓我們反思,如何在這紛繁的網絡世界中多長一雙眼睛來分辨真假消息。首先,有人利用微博、微信新聞傳播范圍廣而且迅速及時的特性,發布虛假消息,其目的可能僅僅是為了獲得來自各方面的質疑或是驚嘆的評論來博取高關注度。其次,在其發布的源頭,并沒有把關者進行消息真偽的鑒別就允許其發布。現在,無論是“草根”還是“專家”,都可以在微博、微信上發布言論,而有些人本身并不具有傳媒素養,或者說責任心不夠,不管消息是真是假就在網絡上發布出去,只是為了獲得高人氣和關注度,有著嘩眾取寵的嫌疑。再次,大量不明真相的微博、微信用戶公眾號通過新聞評論的方式轉載,將這一輿論推向了高潮。另外,一些加“V”的用戶的轉發與評論也使得民眾對于事件真實性的信任感在無形中增加。因此,在微時代,受眾排除無謂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將比自由選擇信息更加重要。
“網絡水軍”影響輿論
如今,微博、微信上出現了一種新興事物“網絡水軍”。這些人臨時在網上被征集來,受雇于網絡公關公司,專門為他人發帖回帖造勢。這些網絡水軍,常常成百上千地出現,他們的回復和轉發就可以使話題在社會上引起反響,從而形成雇主所需要的輿論。當負面事件爆發的時候,一些網絡水軍就出現,他們提出新的話題,并引導輿論進程中的議題走向,使得人們忘記關注事件的本源,轉而關注其他的方面,以達到掩蓋整個事件的目的。不明真相的網友便開始跟風,以為又發現了事件的關鍵點,使得輿論一邊倒的態勢顯現。這些網絡水軍,對于微時代的發展是很不利的。他們有的并不清楚事件的真相,只是受雇于雇主,利用微博、微信新聞評論這一功能,以數量來引起重視,進而引導輿論的走向。網絡水軍的侵占,使得事件的真實性變得撲朔迷離,他們通常用來為雇主造勢或是掩飾,他們的言論并不是真實網民的代表,所以,在一件新聞爆出后,我們需要的是用心去分析其真實性。
三、微時代新聞評論還需理性對待
自我凈化功能
微博、微信本身和大海一樣,具有自我凈化的功能。大海可以包容很多東西,不只是海水,還有各種生物,甚至垃圾,而海水卻可以保持純凈的原因是其具有自我凈化的功能。微博、微信也是一樣,里面包含各種真真假假的消息,卻可以興旺地發展著,其自我凈化功能不可否認地發揮著作用。在假消息發出的同時,網友的各種評論和轉發開始出現,同時,各方的聲音此起彼伏。即使沒有人站出來辟謠,事件的本來面目也會有人站出來公布,而這一正面的聲音必然會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根據沉默的螺旋理論,虛假的消息最后會湮沒在正義的聲音中,達到自凈的效果。另外,微博推出了“微博辟謠”的官方微博,將一些虛假的消息及時通過官方微博發布出去,避免網友上當。微信也有“投訴舉報”功能,以便管理員可以及時刪除虛假信息。這些雖然不能百分百地消滅虛假新聞,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網友以指引。endprint
官方有力的監管
社會事件的發生都需要在政府的監管下進行,因此,微博、微信上虛假消息的傳播也需要政府來監督和管理。我國對于網絡新聞監管方面的法律,應該因微博、微信新聞的產生,而制定相應的規范,防范虛假新聞的產生,給人們一個真實的網絡世界。政府監管部門在這一方面也應該有所作為,加強對網民的積極引導,樹立其正確的價值觀,培養網民的責任感和為言論負責的態度。同時,加強虛假信息檢測和預警機制,對于網絡上出現的虛假消息,要立刻制止其流傳和擴大,同時嚴查其源頭并給予相應的處分,使每個人都樹立良好的網絡新聞發布責任意識。
自我素質的提高
作為社會網絡大家庭的一員,每個人都應該在獲得來之不易的發言權的同時為自己的言論負上相應的責任。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時也為他人負責。當發表一條言論的時候,作為責任也是義務,每個人都有必要為所說的話負責,哪怕只是對于餐廳口味的評價,或者是一次轉發。在各方微用戶的言論中,不應該隨波逐流,要有自己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對于事件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跟風。同時,在業余時間,還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質,不隨意評論事件,不跟風,培養自己的媒介責任感,為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負責。在信息迅速傳播的新媒體時代,作為對他人施加影響的“活躍分子”,公眾人物應該珍惜并好好利用自己的話語權。公眾人物代表的是大多數人的意見,更應該為自己的每一條轉發負責。百姓也是輿論的主體,更應該為自己的每一條評論負責,為社會負責。
微時代新聞評論方式是網絡新聞評論的新生平臺,在這里普通人找到了評論的地位和價值,每個人的話語都在推動突發事件、設置公共議題、聚集社會資源、生成公共輿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隨其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類似虛假新聞被廣泛傳播的弊端。因此,在微時代新聞評論平臺未來的發展中,重要的不僅是其程序應用的開發,更是對其的監督和管理機制。這就需要政府、媒體和全部網民的努力。不管怎么說,這個網絡新聞評論的工具帶給我們更多的是實惠和便利,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微時代新聞評論平臺的發展之路會越走越寬。
(作者單位:丹東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2]徐江善.《博客和“圍脖”》.《記者觀察》,2011,五月期.第21頁;[3]宋好.《微博時代“意見領袖”特點精析》.《今傳媒》,2010,第十二期.第36頁;[4]馬伊俐微博,http://weibo.com/mayili;[5]付玉輝.《付玉輝:十二個關鍵詞透視微博客》.《中國傳媒科技》,2010,十月期.第16頁;[6] 范以錦,尹鴻.《公眾人物如何用好話語權》.《人民日報》,2010年12月9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