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賽楠
探究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基本策略
◎李賽楠
在企業現代管理中,企業會計內部管理控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市場的迅速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就凸顯了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目前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那么就要提高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效率,找出其中的問題,從根本解決企業會計內部控制中的問題。加強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完善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等,都是提高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策略,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指的是企業內部為了能夠有效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及效率,使企業中資產具有安全性、完整性,保證企業能夠履行相關的法律規定,從而制定的控制方式、措施及過程。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是企業內部的維護系統及預防警報系統,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創建健全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監督和控制系統,加強企業會計內部控制,能夠有效的促進企業管理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從而使企業可持續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呈直線上升趨勢,尤其近幾年發展飛快,在其基礎上我國出現了各種企業。由于眾多企業的開創和興起,導致企業之間的競爭激烈,企業日日忙于外部競爭,提高自身的外部競爭能力,而忽視內部的管理,使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失調,導致其出現了一系列的管理問題。
首先,企業會計內部管理人員沒有明確的現代管理意識,企業內部沒有規范的管理制度,人員控制意識較為薄弱,對于管理體制沒有進行全面的創新和改革。企業會計財務方面沒有明確的分工,導致財務會計沒有規范的工作標準,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另外,部分企業內部沒有嚴格的資金財產清查制度,或者財產清查制度不完善,
這就導致企業并不了解自身有多少資金。還有部分企業中的內部審計沒有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其工作人員沒有合理的分配,弱化管理效應。由于企業會計內部管理工作制度混亂,導致企業中的會計信息及財產信息嚴重失真,出現虛假、捏造事實的現象發生。從而使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下滑,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及可持續發展。
其次,部分企業為了使自己自身利益達到最大化,就要求部門經理掌握企業中的開銷費用,但是并沒有規定和制定具體的制度,這就導致部分人員浪費資源,在購買企業所需材料中導致資產的大量浪費,使企業造成巨大的虧損。
最后,部分企業內部人員并沒有根據規章制度履行義務,甚至還有部分人員利用規章制度中的漏洞占用企業中的資金、開設虛假發票。還有人員作出貪污、違法等行為,這都影響著企業今后的發展。
雖然上述問題不全是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失控造成,但是企業會計內部控制使企業管理的關鍵內容,與企業的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所以就要完善并創新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基本策略,針對企業內部控制中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的相關策略,以此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質量和效率。

完善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機制。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機制與企業的組成有著一定的聯系,并且與企業運行中的變化也有著一定的關系,完善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機制,是將企業會計內部系統組成相互關聯、作用的形式,并且使這些形式相互銜接,從而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的目的,使企業內部整體的運行更加順暢。具體的說,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機制包括企業會計中的所有因素,比如工作人員、資金、設備、發展計劃、實施過程等等,企業要將企業內部控制看成一個整體的系統進行運作,使其內部的每個因素都可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并且使內部的各個因素都可相互合作,這樣才能規范企業會計內部控制,使其能夠在企業運行中發揮出自身的效率。
企業的具體做法:首先要將企業會計內部中的人員創建主管機構,使會計內部控制可正常的運行。另外企業還要創建相關的法律規定,使企業中的各部門依法辦事及工作。還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引進大量的專業人員、購買大量相關的設備,以此完善會計內部控制系統,使其能夠落實到每個工作人員,規范其工作。監督制度是企業會計內部控制中最為關鍵的內容,所以要建立并完善會計人員的責任制度,以及一系列的相關制度,比如企業財產盤點制度、內部管理制度、內部監督制度等等,使企業人員在工作中有據可依。同時還要提高會計內部人員的專業知識及業務技能,可以對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使企業人員能夠走出去,提高人員的職業素養及綜合素養等等。
使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機制可以正常運行。企業在完善會計內部控制機制之后,要以其為基礎,對會計工作進行有效的控制,并且對會計工作的制度和核算進行有效的監督,使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機制能夠落實到位,正常運行。要求企業會計工作人員可以進行自我監督,還要有專業的人員對其進行監督,并且對外部的審計工作進行監督。具體主要包括企業會計信息是否準確、合法及完整;企業會計賬簿是否被偽造、銷毀、造假等;企業實物及款項是否正確、符合實物,是否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企業資金收入支出是否全面,如果發現有問題應該及時制止并且予以糾正;如果發現企業內部中具有與國家規定不相符的財務收支,可以不對其進行辦理;對于不按照規定進行收入和支出應該及時制止并且進行糾正;對國家利益及社會不利的財務收支應該及時向企業、相關部門進行報告;如果發現財務報告中有虛假、篡改等行為,要及時向企業管理部門報告,并且進行糾正,必要的時候可以依法處理。
提高內部審計中的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在企業內部經濟監督管理中,內部審計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它在運行過程中可以發揮自身的審計職能,有效的監督企業中的經濟活動,提高對企業內部的管理,從而提高企業中的經濟效益,使企業可持續發展。在進行內部審計時,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發現企業中會計核算、資料、財產收入與支出、經濟活動中存在一系列虛假、缺失、違法、失效等行為或者問題的時候,首先就要保證企業內部的核算資料是真實且完整的,保障企業中的財產是安全的。事前監管主要是對企業會計內部控制中的制度、措施和制度措施實施的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及查看,使會計內部控制可正常有效的進行。事中監管主要是針對企業會計業務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審計對其進行制止,從而降低企業由于違規所造成的一系列損失。事后監管指的是為決策者提供會計審計的結果和針對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與決策者一起修正企業中的不足,以此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企業會計內部控制更加完善,使企業可持續發展。
提高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外部監管。如果只通過企業自身完善和提高企業內部控制,顯然是有些許不足的,那么就需要外部進行協助管理。尤其在政府職能發生轉變之后,要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服務意識,在進行企業內部控制的基礎上進行外部監控,這樣才能使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發揮出自身的作用。當地稅務、財政、審計等一系列的相關部門,要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對人員進行有效的分工,使企業之間可以互幫互助。還要實現企業間的信息資源共享,對企業進行相關的業務培訓,使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及外部監管相互作用,使企業能夠有效的可持續發展。
總而言之,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在各企業中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也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提高企業內部的管理,將現代化的管理落實到位,創建并完善企業會計內部控制,與企業外部監管相融合,并且在實踐中發現全新的控制策略,使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發揮出自身的作用,促進企業的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洛陽龍門煤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