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門峽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武躍峰
工會組織要在推動實施“十三五”規劃中體現新價值、展現新作為
□河南省三門峽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武躍峰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工會要認真落實中央的戰略部署,扎實推動工會工作創新發展,努力在服務大局中體現新價值、展現新作為。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對工會工作的政治責任、中心任務、加強工會自身建設提出了許多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工會指明了前進方向。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群團工作意見,是工會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突出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必然要求;是工會順應新形勢新任務,推進工會工作創新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工會更好地凝聚廣大職工的智慧和力量,團結帶領職工群眾推動實施轉型發展戰略的迫切需要。
各級工會要認真領會精神實質,抓好貫徹落實。要深化拓展職工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國夢·勞動美”主題教育,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今年,三門峽市總工會準備開展“職工敬業行動”和“最美職工”評選活動,選樹一批模范標兵,推動“文明河南職工先行”系列活動向縱深發展。開展勞模示范崗創建活動,推動形成勞模宣傳一條街、企業“星光大道”,打造弘揚勞模精神的宣傳陣地。加強網上教育和輿論斗爭,大力弘揚網上主旋律,建設“網絡大軍”和網絡評論員隊伍,推動形成傳統媒體、網絡媒體以及微信、微博手機APP等工會新媒體相融合的大宣傳格局。深化“職工書屋”建設,推動職工讀書活動進基層、到班組。推動職工文體活動向基層企事業單位拓展,不斷擴大活動覆蓋面和影響力。
引導職工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增強主人翁意識,積極支持、參與、推動結構性改革和發展方式轉變,為實施轉型發展戰略凝聚強大正能量。
發揮“職工大課堂”的宣傳培訓平臺作用。適應結構性改革對職工素質的要求,深入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構建職工培訓網絡體系。今年,三門峽市總工會要以職工大課堂為中心,縣(市)區、企業工會也要建立職工大課堂分堂,結合實際開辦政策宣講、職業道德、職業技能、精神文化等課程,把勞模報告、道德講堂、職工培訓納入一體,形成分類別、多層次的職工培訓格局。在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新華水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三門峽化工機械有限公司等基礎條件較好的單位建立專業的技術技能培訓基地,開展針對性強的培訓項目;在義馬煤業集團、三門峽供電公司等群眾藝術氛圍濃厚的單位開辦職工書法攝影興趣愛好大課堂講座。充分發揮工會“大學校”的作用,凝聚職工思想,鍛煉職工本領,提升職工的精氣神。

圖為作者(左二)慰問單親困難女職工
開展“踐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題勞動競賽活動。把勞動競賽向各類所有制企業延伸,使勞動競賽在增加職工收益、提高職工素質、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方面發揮作用。今年,三門峽市總工會將持續開展“20萬職工大培訓”、“20萬職工大獻策”、“20萬職工大練兵”、“20萬職工大競賽”,在骨干企業開展節能減排勞動競賽等活動。深入開展“首席員工”、“金牌工人”選樹和師徒幫帶活動,開展爭創“六型班組”活動,指導企業不斷提升班組建設水平。做好全國和省、市五一勞動獎狀、獎章、工人先鋒號的推薦評選和勞模管理服務工作。
加強職工技能培訓與就業服務。針對市場用工和下崗職工、農民工以及高校畢業生的實際需求,發揮各級工會培訓陣地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用好政府培訓就業優惠政策,不斷提高培訓能力。堅持培訓、實訓和就業安置有機結合,舉辦目標明確、針對性強的招聘會,推進用工需求的有效對接。做好網絡人才的培訓,舉辦網絡知識培訓班。三門峽市總工會今年要培訓職工1萬人,努力緩解職工技術技能水平與企業轉型發展不匹配的矛盾。推動完善技術工人培養、評價、使用、激勵機制,不斷打造有智慧、有技術、能發明、會創新的職工隊伍。
緊緊圍繞轉型發展目標,積極融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偉大洪流,最大限度地激發廣大職工的勞動熱情,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使職工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獲得感。
實施“藍領創客”行動。把職工合理化建議、小改小革、革新攻關、創新孵化組織起來,實施“藍領創客”行動。建立以勞動模范、技術帶頭人、首席員工為骨干的“職工創新工作室”(創新驛站),確立創新項目,積極組織實施,健全獎勵、激勵機制,協同有關部門及時組織創新成果發布,并使之得到孵化轉換。以政策推動、宣傳發動、考核驅動、典型帶動引領職工立足崗位創新創優,把職工吸引到經濟技術創新中,為實現“十三五”目標做貢獻。
開展集中行動“四季行”。深入開展幫扶解困“四季送”活動,并形成常態化的幫扶工作制度。堅持因困施助、精準幫扶、分批脫困。深入開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四查”活動,春查企業制度合法、夏查安全衛生保障、秋查勞動矛盾調處、冬查工資報酬支付,把構建和諧關系“四查”活動作為創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判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的重要標準,維護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扎實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四行動”,春季集中要約行動、夏季重點排查行動、秋季抽樣督查行動、冬季全面履約行動,推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擴面提質。
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完善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制度。在中小企業相對集中的地方推行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建設,全面落實職工代表“十項制度”。把提高職工代表素質,發揮職工代表作用作為提升民主管理工作實效的有力措施,落實職工民主權利,在已經建立職代會的鄉鎮(街道)、村(社區)、系統(行業)、企事業單位的職工代表中推行職工代表積分管理制度,實行積分自評、審評、會評、公示考評,強化職工代表的職責意識和履職能力。
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高度重視供給側結構改革中職工權益方面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調查研究,及時反映職工利益訴求,依法依規堅持企業改革中關閉破產的民主程序。壯大工會法律人才隊伍,完善工會法律顧問制度和網格化管理辦法,為職工提供更加便捷的法律服務。大力推行《工會維權意見書》和《工會維權建議書》制度,依法維護職工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勞動安全衛生等勞動經濟權益。推動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努力把勞動關系矛盾化解在基層。針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效益下滑的情況,引導企業向職工講實情、“亮家底”,樹立越是在困難時候越要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的理念,最大限度地保就業、保收入、保穩定。
推進“互聯網+工會”工作新模式。構建網上法律服務、職工權益保障、生活服務、教育引導、勞動權益保障、加盟商圈社會化服務體系,形成方便、快捷普惠職工機制。開發工會網上視頻課堂、網上問卷調查、知識競賽網上答題、律師在線、工會主席與職工網上交談等項目,實現網站、微信、微博終端信息同步。辦好網上政策信息、普惠服務、創新之窗、便利商圈、互動社區、會員服務6大板塊和職工權益受理、職工網上信訪、特殊困難救助3大平臺,在網上維護職工權益,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回應職工新期待。
完善職工服務體系。按照“會、站、家”一體化思路,推動工會幫扶服務工作納入社會救助體系、融入公共服務體系。加速工會工作融入互聯網,形成上下聯動、線上線下互動、職工需求推動的工會工作新模式、新路徑,做到線上服務通暢、回應及時,線下服務跟上、回饋做實,打造“網上職工之家”,以互聯網手段提升工會工作水平。
做好新形勢下的農民工工作。最大限度地把農民工組織到工會中來,努力實現農民工入會數量和服務質量的雙提升。以產業集聚區、建筑項目、物業管理、物流快遞、家庭服務、農業合作組織6大領域為重點,推動農民工源頭入會、就近入會。持續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檢查等活動,抓住工資、工時、工價、勞動條件等重點問題,著力促進農民工與正式職工同工同酬同權。成規模、高效率開展農民工培訓工作,提高農民工的技能素質,促進農民工就業,幫助農民工融入城市。
深入開展“雙責”、“雙亮”、“雙聯”、“雙爭”、“雙述”、“雙評”活動。“雙責”就是向黨負責,向職工負責。開辦工會網上課堂,學習黨的指示、上級精神、工會業務,舉辦工會主席研修班、創新工作觀摩會,交流工作、研究問題,創新思路;健全完善工會第一知情人、報告人和首問負責制、承諾等制度。“雙亮”就是工會組織亮牌子、工會干部亮身份。創辦地方和行業工會網上地圖,公布各級工會辦公電話,叫響“有困難找工會”。“雙聯”就是聯系基層,聯系職工。通過建立工會組織聯系基層制度和聯系點,工會干部與職工建立朋友圈,建起連心橋,基層工會開辦“知心閣”談心室,建立工會主席接待日等措施,做到工會干部與職工零距離接觸,面對面解決職工實際問題。“雙爭”就是爭創“職工之家”,爭當職工“娘家人”。選樹表彰模范“職工之家”和模范工會干部,帶動工會工作創新發展。“雙述”就是基層工會主席向會員述職,上級工會向下級工會述職。堅持每年召開基層會員代表大會和地方工會委員會擴大會議,報告工會工作。“雙評”就是會員評議基層工會主席,下級工會評議上級工會,開展工會民主評議,網上評家,征求意見建議,實現開門辦會。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強化基層組織,做實基礎工作,提升基本能力。
增強基層工會活力。著力完善鄉鎮(街道)、村(社區)、企業工會“小三級”組織,加強區域(行業)工會聯合會建設,努力實現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積極爭取政府公益性崗位,探索用市場化、社會化方式聘用社會化工會工作者充實基層工作力量,解決“有人干事”的問題;通過轉移支付、項目化管理、以獎代補等方式,將工會經費向基層工會傾斜,解決“有錢辦事”的問題。增強工會組織的代表性,建立“以職工為本”的工作機制、“以職工為主”的活動方式和“職工說了算”的評價體系,吸引職工參與到工會工作和服務職工活動中來。
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堅持不懈地加強工會系統的黨風廉政建設,強化日常管理和監督問責,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完善機關干部聯系企業聯系基層制度,建立考核制度,督促廣大工會干部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聯系服務職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