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麗娟
角色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愛的一種游戲,它是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有力手段。但是由于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間交往的條件,因此在游戲中幼兒與同伴交往的沖突往往會阻礙游戲的正常開展。本學期,我們對班上35位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同伴關系進行了調查與研究,發現大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選擇同伴的標準,經常受下列因素的影響:
一、受角色選擇、角色行為、角色關系的影響
角色游戲中,從角色扮演的發生、發展過程來看,它是循著角色行為—扮演意識—角色認知這樣的途徑發展的。但是在成熟的角色扮演階段,行為和意識的關系就發生了逆轉,角色意識成了游戲的中心。幼兒首先確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然后根據角色的特征或玩具材料,圍繞角色來組織動作,實現一系列角色行為和角色關系。大班幼兒在實現共同活動目的時,更傾向于建立整體的角色意識。他們不僅挑選自己感興趣的角色,也能關心別的伙伴擔當的角色,并能為別人積極地出謀劃策,還能夠一起準備材料。據我觀察,80%的幼兒能夠這樣做,在沒有玩伴的情況下,他們甚至能以物代人創造一個想象中的角色并與其玩起來。
二、受性格、能力的影響
1.受歡迎型占13%
最受歡迎的往往是班上的核心,他們在游戲中很活躍,非常友好地合作,社會能力強。例如,盛×,班上35人里就有28人說喜歡她。問她喜歡誰,她的標準并不是跟誰好,而是能以同情心,幫助人為出發點。“蔣××一個人玩沒意思,已經有兩個人跟我玩過了,可他沒人,我跟他一起玩。”
2.一般型占57%
一般型幼兒也讓人喜歡,但沒有像受歡迎型在幼兒中有突出顯著的位置,對小朋友友好,喜歡交際但不太善于交際。
3.被拒絕型占10%
喜歡交際,積極性高,但交往行為不友善,攻擊性強。例如,王××在與小朋友玩時,開始很高興,但發生矛盾后,別人必須聽他的,否則就打人,所以經常被小朋友拒絕。
4.被忽視型占10%
交往態度消極,躲避交往,交往中拘謹,緊張,膽小,不說話,不愛動,一種玩具或一個角色經常不換,喜歡自言自語,自我陶醉。
5.矛盾型占10%
有時友好,有時不友好,有時積極與人交往,有時不喜歡與人交往。如張×、周××、曹××一般是在游戲中產生矛盾,因玩具起爭執,不能謙讓,但有時玩具較多,或情緒高昂,也能謙讓。這些幼兒受交往情緒影響較大,一時玩得好,一時玩不好,但一般玩得好就玩,玩不好就散。
三、受教師導向語言的影響
調查中有10人喜歡盛×、毛×、蔡××、楊×等幼兒,原因是老師說他們乖,老師喜歡我也喜歡,老師表揚表現好或有進步的幼兒,這種權威性使得幼兒想接近他們,也想和他們一樣贏得老師的表揚。
針對以上調查分析,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展開了更深入的研究:
1.教給幼兒游戲交往的技能
幼兒僅僅擁有一個美好的交往愿望也不一定能使交往成功,這就涉及有關交往技能的問題。首先,要教幼兒友好地與同伴交談,交談的語調要柔和,能耐心傾聽別人的談話。其次,讓幼兒更多地注意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的長處,而不是總看到別人的缺點,拿別人的缺點來取笑別人;最后,理解同伴的興趣和愛好,既能服從別人的興趣,又不盲目地聽從別人。
2.注意因人施教,啟發引導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1)引起交往方面——培養幼兒能注意辨別他人的情感及變化,考慮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可能產生的影響,做到心中有他人,克制自己并做出相應的行動。針對大班幼兒可采取一事一議的方法。如請王×想一想把別人搭好的電視塔碰倒后應該怎么辦;組織全體幼兒討論菜場的地上到處都扔滿了垃圾,顧客心里會是怎樣的感受,從而教育幼兒關心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2)加入交往方面——學會尊重別人。從禮貌用語和文明行為入手,注意進行尊重他人情感的教育。可以請做得好的小朋友做好榜樣。如馮×在“美食休閑區”,當營業員時服務態度較好。“同志們請排好隊,好嗎?一個一個來買。”小弟弟,吃糖果時把糖紙扔到垃圾箱去,好嗎?”教育孩子,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在共同活動中協商、合作、成功。
(3)維持交往方面——學會分享。游戲中要做到讓幼兒自選主題、角色、玩具、讓幼兒真正愿意與人分享,有了玩具大家玩,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培養責任感、自制力和同情心,增強幼兒間的互助行為。
(4)處理沖突方面——在游戲中把解決矛盾作為學習社會技能的好機會。教師應避免不恰當、過早地加入孩子的游戲中,使幼兒長期習慣于等待、依賴、服從、不愿獨立思考,失去交往的主動權。
四、提供幼兒與不同年齡的伙伴交往的機會
不同年齡的伙伴對孩子的發展有著不同的作用,大班的孩子懂得的知識多一些,小中班幼兒不僅可以從他身上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且可以體會到自己與哥哥姐姐交往時的角色意識,學會與他們交往的技巧。更可喜的是,通過與小中班幼兒的交往,大班孩子嘗到了“帶頭人”的滋味。一方面能主動要求自己的言行符合哥哥姐姐的身份,關心照顧弟弟妹妹;另一方面能盡量發揮自己的領導才能,說服弟弟妹妹服從自己,信任自己,從而在游戲中促使孩子成為一個樂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