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禹
課堂是學校實施教學任務的平臺,在平臺中教師與學生分別承擔著教與學的角色,對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除卻教師與學生的個人能力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影響教學效果,那就是課堂氛圍。氣氛是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所表現的一種心理狀態,直接關系到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同課程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相應的課堂氛圍也不全一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項由教師與學生通過語言、行為共同參與的復雜性互動活動。那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有效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呢?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
小學生的心靈既單純又復雜,期待著別人的關懷,也渴望別人的尊重。教師要改變以往一支粉筆、一本教材走進學生心靈的傳統做法,要做到師生關系的平等,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如新課標所說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最具有生命力的課堂。在課堂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應該是學生信賴的朋友,而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除疑惑的角色。如此,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能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還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因此,教師應作為一個聆聽者,可通過語言和文字等交流方式,多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并對學生的積極參與給予肯定和鼓勵,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關愛。此外,教師不妨深入學生中,參與他們的活動,課間或活動課上,與學生下下棋、打打球、跳跳皮筋等,增進師生的感情,并讓學生感受到親切與和藹。師生之間這種和諧的關系,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積極的教師教態
教態是教師講課時情緒的外在表現,包括心情、神態、動作、表情等,是教師展開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通過教師有聲語言的講解而“察其容”,而且還會通過教師的教態而“觀其色”。教師的教態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教學氣氛,學生也會在無形中感受到課堂氣氛。因此,教師的教學態度直接影響課堂氣氛。
當教師走進教室的那一刻,教師教態就會直接影響學生上課的情緒。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理,積極的教態會更好地促進學生的上進心,更有利于教學效果的實現。具體而言,積極的教態應做好以下方面:(1)得體的服飾狀態。教師的服飾狀態是教師精神面貌和文化素養的反映,要整齊、清潔、大方、莊重。它不僅反映一個人的外表,而且還可以用來交流思想、增進情感和傳送信息,也是“為人師表”中可以體現的一項內容。(2)恰當的姿態?!扒閯佑谥卸斡谕狻?。人的身體姿態能傳遞出一定的信息,在課堂中教師采取開放的姿勢,適當的手勢,與學生保持適當的距離等,能避免不良習慣動作對學生產生心理壓力。(3)和善的目光。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課堂教學中,和善的目光能更好地促進師生之間思想和感情交流。(4)機智處理突發問題,這是提高課堂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教學方法多元化
由于教材內容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總是依靠單一的教學方法模式,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手段結合應用。在實踐中要大膽改革教法,既要善于繼承和借鑒中外傳統的良好教學方法,又要勇于進取,強化創新意識,創造出符合自己教學個性和教學實際的新教學方法。
目前常用的活躍課堂氛圍的教學方法有:(1)游戲教學。學生天性好玩,對游戲都有很強烈的興趣。陶行知曾說過:“學生一旦產生了興趣,就會全力以赴地去做事。所以,學習和娛樂是分不開的?!币虼耍處熢谑谡n中要將學與玩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在學中游戲。寓教于樂,游戲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學好知識。(2)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技術集聲形于一體,在輔助教學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的年齡,只有生動形象的事物才能幫助他們展開想象的思維。所以,在小學階段多媒體已成為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而且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避免枯燥的課堂氛圍。(3)情境教學。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創設一個充滿情趣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情境通過多媒體課件、掛圖、創設背景的方法使之在課堂中再現,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可避免語文課堂的乏味,并使書本上的知識更形象,從而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語文課堂的學習中,學起來也更輕松、有趣。(4)創設教學懸念。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四、創新性互動教學
教育過程的本質即教師與學生之間一種以文化為中介的互動。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越來越強。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形成以學生為中心,以主動參與積極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創造為基本學習方式的創新性互動教學的重要性日漸凸顯。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該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教師應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自主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和實踐過程中,同時漸漸弱化教師主體的作用,發揮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功能性作用。教師要建立創新互動,增進師生情感的溝通,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盡可能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群體中,讓學生敢說、敢問、敢辯、敢寫,使他們在無拘束無壓力的課堂上自由學習。只有當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既是課堂學習活動中的接受者,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翁時,他們才會通過大腦的思維把學習行為和課堂教學聯系起來,并積極參與其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一節課的時間并不太長,四十分鐘課程涉及的內容是多方面的,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只是其中之一。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方法有很多,如何有效結合課堂內容營造好課堂氛圍,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發現、思考和總結,從而不斷提升語文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賈旺祖.關于創造小學語文良好學習氛圍的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6(18).
[2]張玉蓮.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氛圍[J].中國校外教育,2011.
[3]曹麗紅.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J].學周刊,2016(5).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