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 要: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小學語文中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了細致的總結與歸納。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年級;識字教學
只有熟練掌握了大量漢字,學生才能得以順利地進行聽、說、讀、寫等相關的語文學習活動。因此,識字教學應當是小學語文各個階段的教學重點之一,中年級語文教學同樣不例外。那么,何種策略的有效運用才能保證取得高效率、高質量的識字教學效果呢?以下,筆者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小學語文中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初步分析與探討。
一、開展識字游戲,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小學生性格活潑,愛動愛鬧,因此,他們會熱衷于各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趣的課堂游戲。這一情況不僅適用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也同樣適用于中年級的學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識字教學時,可結合實際情況融入一定的課堂游戲,但難度相對低年級來講要稍稍加大。筆者通過實踐調查發現,靈活開展識字游戲,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識字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甜”“斗”“卡”等漢字時,筆者就帶領學生進行了“我為漢字編謎語”的課堂小游戲,這時,具體的游戲規則變成了:學生要展開想象為所學的漢字創編朗朗上口的謎語。這一新穎、別致的游戲形式使學生的識字熱情充分調動起來,他們紛紛根據自身的認知經驗,為上述漢字創編了不同的謎面。如,有的學生將“甜”字的謎面設定為“舌頭舔甘蔗”,有的學生將“卡”的謎面設定為“十二點”,有的學生將“卡”字的謎面設定為“上不來下不去”……這樣不僅使學生的識字學習熱情得到了充分激發與調動,而且謎語的創編還使他們對所學的漢字加深了理解,真正取得了一舉兩得的良好教學效果。
二、借助分析對比,加強學生的識字記憶
隨著所學漢字的逐漸增多,學生會發現許多漢字在外形上極為類似,這就為他們對其進行正確的鑒別帶來了極大的難度。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認為小學語文中年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分析對比這一學習方式切實加強對所學漢字的認知記憶。
實踐表明,這一教學方式可切實獲取良好的識字教學效果。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就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例如,在學習了“漠”“模”“摸”“饃”這四個漢字之后,筆者就鼓勵學生自由結合成學習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認真對比、分析四者之間的具體區別。通過對比,學生清晰認識到上述四個漢字之間的共同點與不同點,即共同點為都包含“莫”這一部分,不同點則為部首不同、發音不同。學生小組甚至還根據對比、分析結果,為“漠”“模”“摸”“饃”這四個漢字創編了一個順口溜加以區別——有水就是漠,有木就是模,有手就是摸,有食就是饃。
這一分析、對比性質的課堂教學活動很好地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且有效激發起了其認知智慧,而這些都為他們自覺且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識字、認字、辨字的活動中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通過自主分析、對比活動,學生還得以明確了“漠”“模”“摸”“饃”四個漢字之間的異同點,而這很顯然有利于他們實現對這四個漢字的輕松理解與記憶,教學反響異常良好。
三、進行實踐運用,鞏固學生的識字效果
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樣也將回歸于生活。識字學習作為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應當遵循上述規律。鑒于此,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師可從實際情況出發,引導并鼓勵學生對所學漢字靈活運用,相信這對于深化、鞏固學生的識字學習效果可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對此,筆者感受頗深。例如,筆者曾向學生布置過一項特殊的實踐作業:自由結合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對家、校、商場等地的漢字錯用現象進行搜集與整理,并要在調查結果中將正確的書寫標注清楚。這一作業形式別具一格,學生的參與熱情得以被充分調動起來。通過實踐調查,學生歸納了生活中常見的漢字錯用現象,以下,即為部分學生的實踐調查結果:
某美容機構的廣告宣傳語為“趁早下斑,請勿痘留”,其中“下斑”的正確書寫應為“下班”,“痘留”的正確書寫應為“逗留”;
某洗衣機的廣告宣傳語為“閑妻良母”,其正確書寫應為“賢妻良母”;
某超市的廣告牌上寫有“雞旦”“豆付”等廣告語,其中,“雞旦”的正確書寫應為“雞蛋”,“豆付”的正確書寫應為“豆腐”;
……
如此,通過對生活中常見漢字的錯用現象,學生不僅認識到了所學語文知識同現實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此外,還及時復習、鞏固了學過的漢字,切實獲取了預期中的理想教育效果。
小學語文中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方法尚有很多,教師應當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認知特點及具體的教學內容,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法。此外,還要大膽創新、積極探索,力求從實踐中歸納出更多有益于提高學生識字學習質量的教學方法。如此,才能從根本上優化學生的識字學習效果,也才能為其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鄭艷華.提高小學三年級語文識字與寫字教學效率[J].小學時代,2011(10).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