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昂

“一個個衣著暴露的少男少女伴著震耳的音樂,毫無顧忌地在燈紅酒綠的房間里群魔亂舞。他們一杯接一杯灌下烈酒,甚至有人抽起大麻。而在這瘋狂的一晚過后,每個清醒的少年又會毫無羞澀地穿好衣服,抽開抱著自己的那個胳膊,忘卻一夜激情,繼續衣冠楚楚地開始一天的學習。”這樣的場景是很多人對美國大學兄弟會的第一印象。近年一些媒體的夸張報道,加上好萊塢電影的演繹,使得很多人對兄弟會有著很深的偏見。一些親朋好友得知我加入兄弟會后大呼吃驚,不解我這樣一個“乖學生”怎么會去參加這種活動?在此,我希望通過我的親身體會,讓大家對兄弟會有更多客觀認識,了解到兄弟會其實是一種對學生成長大有裨益的社團文化。
“學術”“社交”之分
我畢業于合肥市第一中學,目前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政治與傳媒雙學士。高中期間,我就開始接觸一些學生社團活動,進入伯克利后,我對學生活動依然十分熱衷,并開始關注兄弟會這一特殊的社團活動形式。
美國的兄弟會主要分為兩類,一種被稱為socialfraternity(社交兄弟會),另一種被稱為professionalfraternity(學術兄弟會)。與國人印象中的兄弟會不一樣,在美國,參加兄弟會是證明一個人優秀的憑證之一。只有那些最優秀的學生才會有機會入選條件嚴苛的兄弟會。事實上,現任世界五百強的CEO有40%的曾是兄弟會成員,小布什、克林頓等美國政界精英也參加過兄弟會。
作為中國留學生,我個人建議大家加入學術兄弟會。因為諸多關于兄弟會的丑聞及欺凌事件幾乎都來自于社交兄弟會。這種類型的兄弟會往往以“社交”為目的。而社交的形式則是通過舉辦各式各樣的派對,以團結成員。這類組織往往更多包含酒精和性等元素,在考驗成員時也更暴力。而學術兄弟會則是完全不同的一種形式,這類兄弟會往往會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比如businessfraternity(商業),pre-lawfraternity(法律預科),pre-medicalfraternity(醫學預科)等(美國本科不授予醫學或法律學位,因此醫學與法律都是預科)。我加入的便是美國最大、最古老的法律預科兄弟會PhiAlphaDeltaPre-lawCo-edFraternityBerkeleyChapter(P.A.D.伯克利分部)。克林頓夫婦都曾經是這個兄弟會的一員,目前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也有3人來自P.A.D.。
歷經層層考驗
隨著性別解放運動的盛行,絕大部分的學術兄弟會都已經開放成員性別,男女皆可申請(兄弟會名稱中的co-ed就是表明男女皆可)。在一個校園中往往會有各種各樣的兄弟會的存在,因此在每一個學期開始時,各個兄弟會都會舉辦一些招新的活動,而這個過程被稱為Rush。每個兄弟會的Rush過程都不盡相同,但是幾乎都是大同小異。
以我所在的兄弟會為例,Rush(我們稱之為招募過程)分為三個晚上,分別是MeettheChapter(見面會)、Pro?fessionalNight(學術之夜)以及SocialNight(社交之夜)。這三個晚上,所有對兄弟會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參加,這是一個雙向了解的過程。所有人聚集在一個提供晚飯的場地,大家以流動冷餐會的形式進食并互相聊天認識。這一過程有著許多考驗。首先期望加入的成員需要主動找老成員對話,了解兄弟會的運轉及事務。而老成員也會通過這個機會去了解新成員,以便之后的篩選。這些活動的著裝也都有嚴格要求,分別是正裝、休閑正裝及便裝,以配合主題之夜的輪轉。
此后進入到申請階段。對于大部分兄弟會來說,老成員會給那些在Rush中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新人發出邀請,然后他們將會接受接下來的pledge(考驗)。然而對于很多學術兄弟會來說,pledge已經從最初的一些奇奇怪怪的要求,如裸奔、偷一個路牌,變成了類似公司入職式的面試。這些面試流程十分正式,甚至會分為一二三輪,需要層層入關,才最終可以入選。
入選之后,考驗仍會繼續。對于學術兄弟會而言,這就是一系列課程的學習及作業的完成。我們的兄弟會有一個叫MD101的課程,這些課程包含從著裝禮儀、面試技巧、郵件格式到兄弟會歷史、法律講座等全方位的半職業化培訓。上完這些課程后,我們還要完成諸多作業,以鞏固學習成果。其中有一門作業是讓我們去尋找一些從業律師,并就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向他們提問,在結束之后要給其他兄弟會成員做一個演講,分享獲取的經驗和知識。
活動多姿多彩
兄弟會舉辦的活動包羅萬象。很受歡迎的一項活動被稱為retreat,每學期都會有三天時間,兄弟會成員們會脫離繁重的學習,一起去一個相對輕松的環境里度假。今年我們的兄弟會選擇了美國最大的高山湖泊LakeTahoe(太浩湖),在那里租了一個大別墅。太浩湖的空氣很清新,我們在沙灘上玩起極限飛盤,這是一項在北美非常熱門的游戲,要求團隊合作與技術對抗。當時為了救一個扔偏的飛盤,我幾乎是撲向飛盤,肘部著地受傷,然而那種拯救團隊的感受及美國特有的個人英雄主義,在那一刻簡直讓我欣喜若狂。我因此被大家稱為“yellowflash”(黃色閃電)。
除了玩,我們的學術兄弟會更多側重培養未來法律人才。第一學期時,我在兄弟會的法律活動組織部做實習生,組織參與過好幾場學術活動。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一場學術晚宴。這場晚宴在一個華麗的宴會廳舉辦,從食物到場地租定,再到嘉賓邀請,完全由我們來負責。為了這場晚宴,我們做了將近一個月的準備。晚宴中,我們還要承擔迎賓、侍應、寒暄等工作。當然,辛苦的工作是有回報的。當天,我結識到一些有著幾十年律師及檢察官經驗的前輩。
兄弟會也是富有愛心的集體。我們曾以兄弟會為名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去志愿幫助清掃流浪漢之家,如清掃又臟又臭的廁所、給花園拔草除蟲等苦差。在雜草叢生的花園里,兄弟姐妹們還唱起碧昂斯的歌,這種場景不禁讓我想起了國內主旋律電影里勞動婦女唱著民歌勞作的情節。
人脈受益終生
作為留學生,剛剛進入兄弟會時,我們很容易感到不適,體會到一種似乎不可打破的文化壁壘。然而隨著時間深入,我逐漸發現,伴隨著慢慢成為一個真正的兄弟會成員,我可以正常且流暢地和美國人交流了,曾經的交流障礙漸漸消失。一次又一次派對上的交流,讓我更熟悉美國人的聊天方式,也有機會學習美國的流行文化。由于兄弟會的存在,我們認識到如此多的與自己有著共同奮斗目標的同學,我們可以一起討論政治問題,一起交流種族差異,暢談美國大選。因為交心,所以在這里,很多成員可以找到一生的摯友。
兄弟會這個組織是一旦加入,便是終生成員。而兄弟會的前輩會在未來的工作中提攜晚輩。像P.A.D這種全美皆有分會的法律兄弟會則讓每個在美執業的成員律師在職業生涯中終生受益。兄弟會為我們建立的人脈,以及作為兄弟會一員的榮光也將伴隨我們一生。▲
加入兄弟會,這幾件事要想清楚
1、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兄弟會非常重要。不要為了變酷或合群就去放棄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一個逼迫自己兄弟去做不合時宜的、甚至傷害自己之事的兄弟會不值得你加入。
2、無論在兄弟會還是在大學,永遠學會對自己負責。認識自己的弱點或極限,不要無意義無底線地挑戰自己,永遠牢記學習與安全是留學的兩大重點,一切以此為代價的活動和行為都不值得鼓勵。
3、加入兄弟會是一個對所有兄弟會成員,對自己都極其重要的決定和承諾,并非所有人都適合兄弟會活動,你需要在加入前仔細思考,問清楚自己關心的問題,再做決定。
環球時報201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