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琰旎
摘 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以智能手機應用為代表的新一波信息化潮流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與信息化技術相融合的城市公園也會形成與傳統公園迥然不同的時代印記,提升游人與城市公園之間的交互性與參與性,為游人提供更新奇、更豐富、更方便的服務,讓游客體驗到高科技為生活帶來的便捷與美好的同時,也將城市公園的發展引向與時俱進的良性循環軌道。信息化技術也會給城市公園的出資與管理者在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運營維護、改造升級,以及對其依托城市公園進行周邊商務資源整合等方面帶來很多積極改變,成為城市公園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又一個增長點。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融合形態;城市公園;交互性
一、信息化技術可以與城市公園相融合
當前很多公交站點有顯示車次及某一路車距本站有多少站的信息牌;大部分的新建地鐵站也設置有帶觸摸屏的地圖及廣告信息屏,還出現了能提供包括免費Wi-Fi熱點的“高智商”垃圾箱等,這些都是融合了信息化技術的公共設施,為市民提供了很多的方便。與此相若,在城市公園的規劃設計中融入信息化技術應該也會衍生很多可能性,以當前的信息化技術水平而言,其實現的門檻并不高,將類似的這些信息化技術移植應用于城市公園的規劃設計中并沒有多少技術障礙,而其所能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卻可以遠超于所需要的投入。
城市公園的出資與管理者可以運用信息化技術,為游人提供更多的參與性和交互性服務,以及更豐富的消費選項,提升游客的游覽體驗,在產生更好的社會效益的同時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用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方式開拓城市公園更好地服務于公眾的新途徑,讓城市公園樹立親民形象并體現出對游客的人性化關懷,讓游客體驗到高科技對生活帶來的便捷與美好。
二、當前信息化技術已具備的相關功能
當前信息化技術已經可以比較成熟穩定的實現的功能有:基于GPS和信號基站差分定位的手機定位導航及包括時間軸的移動軌跡記錄傳輸;文字及音視頻文件的下載、推送以及上傳;掃碼鏈接、資金支付、消費預定等;后臺與部分設備聯動控制(例如音樂噴泉的音樂點播,甚至用智能手機配合軟件實現卡拉OK表演功能、燈光效果、樹木3D投影或激光圖案變換受手機控制);虛擬場景(例如3D全景地圖導覽等);問卷調查;廣告與自媒體發布;紅外線或雷達對熱源物體運動進行監控計數,基于傳感器和嵌入式系統的園林植物養護管理等。這些功能可以根據需要自由組合在城市公園中應用。
目前的信息化技術的融入主要可以在四個方面對城市公園的功用產生積極影響:
其一,作為人性化設計的手段,體現城市公園對游客的親和力,增強游客的互動性與參與感;
其二,整合多方面資源,提供增值服務,讓城市公園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收益,形成造血機制以促進城市公園的升級維護向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
其三,建立常態化低成本的自媒體宣傳機制,實現自我推廣;
其四,利用城市公園中的游客特定身份以及心理狀態與行為取向,對景區自身和社會其他相關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使城市公園成為一個調查采樣的節點。
當前的信息化技術能提供的服務和功能,與城市公園的出資建設及管理者、游人、城市公園作為提供與接受模式的三個主體相融合,產生的各種形態應該能為這三個主體的關系提供積極的進化契機。
三、信息化技術融入城市公園的基本架構
信息化技術移植應用于城市公園規劃設計的主要體現形式是園內設施的信息化融合,這種融合包涵四個方面:一方面是前臺的交互界面,如網站、手機應用軟件(APP)和微信平臺以及第三方平臺(包括整合進信息化體系中的支付、餐飲、交通服務、廣告公司等商家)等;另一方面是相關的硬件設備的設置與改造升級,包括園區無縫覆蓋的WiFi接入點、攝像監控拾音等傳感器節點、電源、光纜、服務器、聯動的設備(燈光、音響、門禁、噴灌養護等)控制器等設備;第三個方面是支撐信息化功能實現的后臺軟件,在這方面有很多公司可以按需求開發,其中很多模塊已經開發并應用了相當長的時間,進入實際應用主要是按需進行功能模塊的整合和調試的功夫;還有一方面是客戶端硬件,這方面有信息牌和觸摸或語音識別為手段的交互式地圖及廣告信息屏等,面對游客和公眾這種非政府和軍方部門的信息化應用,保密要求并不很高,當前最普及的還是以智能手機為主要支點更為方便,其功能較為成熟、高效,費用上也比較節約,基于智能手機(硬件)所支持的APP軟件的類型與功能相當豐富,通常不但有第三方的信息化平臺如QQ、微信、支付寶等,APP軟件定制開發方面也有成熟的產業。這四個方面是實現城市公園融合信息化技術的基本架構,雖然豐儉由人,卻是缺一不可。
四、城市公園的出資及運營者融合信息化技術
的可能結合點
從出資及運營者角度來看,他們對城市公園的建設運營是有一定的功用性和目的性要求的,可以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方面的實現情況來體現和評估。在規劃設計階段的某些環節,信息化技術就已經可以開始介入了,比如建立反饋表單和調查頁面,進行市民的意見征集反饋,更有可能得到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廣泛性,且便于數據分析的結果。
建園時是進行信息化融合的關鍵階段,此時就應該將信息化融合因素考慮進去,如信息化設備的電纜、光纜布線、監控器、廣播、觸摸信息屏等設備接口位置預留等。雖然信息化與項目設施的融合在此階段應該是最恰當的時機,但不是唯一時機,后期在接口有預留的情況下,可以用分階段、分項目升級的方式進行,此外,在此階段的采購與招標等環節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
在城市公園的維護與升級階段也可以結合信息化技術,比如建立管理指揮調度中心,對城市公園的信息管理、項目設施的利用率,以及游客行為調查和景區承載量的分析與決策等進行綜合管理調度,再基于傳感器和嵌入式系統以及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可以整合農業專家遠程指導配合自身的養護隊伍對園林植物進行適時、高效、科學的養護管理;在軟硬件上應該涵蓋LED顯示系統,觸摸信息屏,呼叫調度系統,溫濕度、可見光和紅外線監控傳感系統(包括安全監控),噴泉燈光遙控聯動之類的應用子系統,網絡訂票、在線調查等網絡平臺的建立與維護等,并以信息化手段將這些系統整合實現信息的共享與分層級應用。 這些應用很大部分是城市公園運營期間對游客提供的信息化服務的物質基礎。
五、城市公園融合信息化技術對游客體驗的積極影響
城市公園能夠以信息化技術提升游客游覽體驗的結合點有很多,這些結合點可以對應城市公園的游客在入園前、入園中及游園后的三個階段的行為與需求進行分析。
游客入園前首先要獲知城市公園的信息,在游客入園前可以借助手機APP和網站接受前期宣傳、虛擬導游、預定門票、交通指引等服務。
游客進入園中的行為活動主要分為四種:第一種是觀賞行為;第二種是休憩行為;第三種是參與和體驗行為;第四種是購買和消費的行為。游客在公園里可以借助手機APP和網站接受交際交友、點播、點餐外賣、組團消費等服務,以定位導航技術為依托還可以接受語音導覽、叫車租車的服務,還可提供如局部空氣質量、天氣情況等資訊服務。城市公園還可以依托信息化技術,利用游客身份的特殊性建立開放性的社會調查取樣點,形成自動調查統計機制。
游客離開城市公園后的行為主要以分享游覽經歷為主,但信息化技術的介入可以繼續加強游客與城市公園的聯系,如進行回訪調查、分享好評及消費返券、參與網上城市公園的升級規劃和虛擬建設,加入公園新增項目的眾籌等。
用信息化技術對城市公園內設施進行升級改造,使之可以為游客帶來方便和更好的游覽體驗,展現城市公園對游客的貼心關懷,為城市公園管理者提升管理效率,節約運營資金,提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使城市公園有針對性地升級與充實項目,更好地利用城市公園區域為市民服務提供有效的手段。
六、結語
當前有很多比較典型和成熟穩定的信息化技術可以與城市公園相融合,其基本架構包涵交互界面、相關硬件、功能軟件、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客戶端四個方面,開發具備一定前瞻性的信息化一攬子解決方案的門檻并不高,卻可能是城市公園規劃設計進化方向之一。這種融合可以提升游人與城市公園之間的交互性與參與性,提升游覽體驗,也會讓城市公園在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運營維護、改造升級以及進行周邊商務資源整合等方面帶來很多積極改變,成為城市公園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又一個增長點。
‘
參考文獻
[1][美]拉特了奇·阿爾伯特·J.大眾行為與公園設計[M].王求是,高峰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
[2]彭濤.信息化、新媒體與景觀裝置藝術[J].重慶社會科學,重慶: 改革雜志社 2013,(10).
[3]陳海山.信息化園林施工淺談[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北京:城市建設雜志社,2014,(05).
[4]方佳蔚,吳曉婷.符合游人行為心理需求的公園景觀設計[J].大眾文藝,石家莊:河北省群眾藝術館 2014,(21).
[5]董博,苗永剛,孫仲桂.園林工程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J].科技風,2014,(18).
作者單位:
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