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薪
預測,人算不如天算
全球的服裝零售商都感受到了暖冬帶來的熱潮。巴塔哥尼亞一家設計公司表示,氣候變化對紡織服裝業是一次嚴重的危機。原因是,時尚變化不僅取決于人類,更依賴于氣候。盡管一些大型零售商家,如J.克魯、H&M和Nordstrom對此不予評論,但其銷量卻說明了問題。今年,優衣庫、H&M和GAP都發布消息稱今年出現大量季節性短缺。美國梅西百貨甚至因假期銷售劇減而裁員4500名。他們將其收入減少的80%歸咎于冬季衣物如夾克、帽子、圍巾等的滯銷。
西方服裝產業業界已在公開場合談論氣候變化對商業模式、設計,還有季節性潮流帶來的影響并醞釀如何順應氣候本身帶來的變化。
全世界的時裝行業的一貫做法都是,新款時尚要走在季節變化的前端,即7月份便開始為冬季服飾做準備。事實上,全世界的服裝店在銷售厚重冬裝之前,已將其搬上T型臺并投入生產。但他們深知,客戶不會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購買冬裝,且服裝品牌從設計到制作和生產需要較長的周期。
美國著名的快時尚品牌Reformation創始人兼CEO雅艾爾·阿夫拉洛稱,服裝行業運營的怪圈在于:6月上架御寒毛衣。反季節的商業模式導致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時尚追逐戰,看誰率先推出新穎時尚的產品,占領市場制高點。而他們逐漸忽略了一個客觀的事實,即只有天氣轉涼,大多數人才會購買冬季服飾。而另一家美國時尚公司阿夫拉洛創建了限量的服裝經營模式,僅僅在服裝上架前的4到6周才開始生產,使其出乎預料地大獲全勝。Reformation也絕不落伍,他們非同尋常地推出短期生產模式,也使其品牌獲得市場先機,不僅如此,他們善于正確、快速評估冬季庫存,因為他們預測到,短冬必然迎來長夏。
氣候帶來的機會,偶然中有必然
由于夏裝在秋季才運達,恰好順應了長夏市場所需,零售商由此獲利。而另一家公司老板麗貝卡·明科夫表示,她的公司業務按預期在這一季度貨運安排上出現中斷,供貨延長,這恰恰弄拙成巧反倒成為一樁美事,而該公司原計劃于6月份發運一批山羊皮夾克,皮革廠發貨卻推遲到10月、11月。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事實上,在應該穿某類衣服的時節到來時,相應的服裝才應推向市場,服裝制造商是很難從服裝店里得知下個季節的天氣狀況。這就是老板明科夫改變時裝秀舉辦時間的原因。她面向顧客,時裝秀更接近實際發貨期,而不是懇求零售商猜測未來幾個月里人們的喜好,然后提前下單。
按照以往,設計師在2月份就開始張羅其秋裝系列,因為要提前7—8個月,但明科夫在2月份時舉辦春季時裝發布會,比春天開始只提前了一個月。這一新的時裝秀策略不僅有助于零售商,也有利于顧客們合乎時宜地購買系列服裝。如明科夫所說,規模更大更傳統的零售商更需要學習如何跨地區地兼顧處理庫存。如果一個城市比預期的要冷,這類零售商家就應建立配送系統以盡快讓店面服飾品牌迎合市場所需。若能這樣,那么從偶然的氣候變化中,能尋找到必然的市場機會。
設計,必將走向未來
全球快速發展的經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服裝設計師考慮使用新穎、更加適應環境的面料。如今人們出行如此頻繁,因此出現與以往不同的現象,如穿著輕便的毛衣從熱帶走到寒冷;或根據提示變冷變暖的智能織物等等。一些大的高科技研發公司饒有興趣地開發能順應環境變化的奢侈時尚,他們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
業界認為,進行經營模式上的調整并不需要像發明超級面料般復雜。對業界而言,他們最需要做的就是采納合適的面料和設計。毫無疑問,人們更愿意選擇能穿更長時間的款式服裝,即中等厚重衣物。今年秋天比預計的暖和,Reformation因此發布了混合型中等款式,且融入了更多的裙裝、基礎上裝、牛仔褲,還有不那么受限于天氣的服飾。顯而易見,時尚的轉變不在于服裝銷售的時間,在于服飾本身的設計。而設計從一開始就必須順應氣候的變化。
諷刺的是,即使在暖季,傳統的冬季時裝品牌也一如既往地定義冬季時尚潮流。若能限量生產并推出最為厚重的毛大衣或毛衣,毋庸置疑,它們將會成為冬季時尚的寵兒,這能順應中國“物以稀為貴”的古話。而對那些對高端奢侈品價格不屑一顧的消費者而言,他們并不在乎一年四季要穿多少層。
未來的冬裝,也許會摒棄體積龐大厚重以求保暖的款式,這就意味著全新的審美觀念會帶來重新的定義。業界相信人類的創造力無窮無盡。新意匱乏時,也正好為他們提供了創新研發的機會。人類就是這樣了不起。
(據國際時尚世界http://www.fashionatingworld.com/new1-2/item/6322-global-warming-is-impacts-brand-s-fashion-cycles.html最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