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冼健容


針對嬰幼兒及兒童服裝的特殊性,我國制定了相關的檢驗標準。安全類標準有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GB/T 22705—2008《童裝繩索和拉帶安全要求》、GB/T 22702—2008《兒童上衣拉帶安全規格》和GB/T 22704—2008《提高機械安全性的兒童服裝設計和生產實施規范》;產品類標準有FZ/T 73025—2013《嬰幼兒針織服飾》、FZ/T 73045—2013《針織兒童服裝》、FZ/T 81003—2003《兒童服裝、學生服》和FZ/T 81014—2008《嬰幼兒服裝》。
嬰幼兒、兒童紡織產品定義
嬰幼兒紡織產品是指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一般適用于身高100cm及以下嬰幼兒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可作為嬰幼兒紡織產品。
兒童紡織產品是指年齡在3歲以上、14歲及以下的兒童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一般適用于100cm以上、155cm及以下女童或160cm及以下男童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其中,130cm及以下兒童穿著的可作為7歲以下兒童服裝。)
常見安全質量問題
(一)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1.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超標危害大。芳香胺是一種化工原料,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是由23種可致癌芳香胺作為中間體合成的染料,有資料可查的禁用偶氮染料約有360余種。目前,已知19種芳香胺被證實對動物有致癌性,同時,芳香胺染料能通過皮膚迅速進入體內,這些芳香胺就會被分解出來,發生還原反應,生成致癌物——芳香胺化合物。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因色澤多樣、制造簡單、價格低廉而被許多中小紡織服裝生產企業運用到面料制作上。研究表明,長期穿著含可分解芳香胺(偶氮)染料的衣物,輕者會出現頭疼、惡心、疲倦、失眠、嘔吐、咳嗽等不良癥狀,嚴重者會誘發癌癥,且潛伏期長達20年。
2.標準規定。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中規定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的面料、里料、附件所用織物應符合GB 18401中對應安全技術類別的要求。GB 18401—2010中明確規定,對產品最終用途為嬰幼兒紡織產品、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的基本安全技術要求是:禁用。
(二)pH值。
1.pH值過高易刺激皮膚。pH值是反映服裝產品酸堿度的一個指標,紡織品pH值不合格,pH值太高或太低,均有可能破壞人體皮膚酸堿度而引發不適,特別對敏感性皮膚的兒童,容易引起皮膚瘙癢等過敏癥狀,對嬰幼兒及兒童皮膚產生刺激和腐蝕作用,引發皮膚炎癥,如果面料的pH值較高,在偏堿性的條件下,這些紡織品很容易滋生病菌、細菌,容易誘發嬰幼兒及兒童患病。
2.標準規定。GB 31701—2015中規定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面料、里料、附件所用織物的pH值應符合GB 18401—2010中對應安全技術類別的要求,即A類pH值4.0~7.5,B類4.0~8.5,C類4.0~9.0。
(三)染色牢度。
1.染色牢度差、染料易被人體吸收。色牢度主要是考核染料附著在纖維之上必須有一定的牢度,其中包括水、摩擦、汗漬、皂洗和唾液等。在穿著過程中,織物由于色牢度差,人體通過摩擦、出汗等形式使染料溶落,通過皮膚被人體吸收。染料分子進入人體后,會在人體酶的作用下分解、還原成有害成分,形成如致癌芳香胺等化學物質危害于人。
特別是嬰幼兒產品,因為嬰幼兒經常會將衣服等物咬在嘴里,導致孩子將染色殘留物吸吮到嘴里而受傷害。
2.標準規定。GB 31701—2015中規定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面料、里料、附件所用織物的染色牢度應符合GB 18401—2010中對應安全技術類別的要求及GB 31701—2015中濕摩擦色牢度的要求,具體見表1。
(四)甲醛含量。
生產商在面料生產的過程中為了使衣服不起皺、不縮水、不褪色,從而加入大量含甲醛的染色助劑和樹脂整理劑。很多純棉紡織品容易起皺,為提高棉布的硬挺度很多不法商家使用廉價的甲醛助劑。因此越色彩斑斕的面料需要的甲醛越多。盡管甲醛是一種有毒原料,但因其價格低廉,所以會成為小廠家和不法商人的原料首選。
紡織品甲醛超標會給嬰幼兒及兒童的呼吸道和皮膚黏膜產生強烈刺激,造成呼吸系統傷害,并引發各種炎癥。皮膚接觸甲醛有致敏、發疹等反應,其毒性則表現在氣喘、氣管炎、染色體異常、抵抗力下降等方面。
GB 31701—2015中規定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面料、里料、附件所用織物的甲醛含量應符合GB 18401—2010中對應安全技術類別的要求,甲醛含量A類≤20mg/kg,B類≤75 mg/kg,C類≤300 mg/kg。
(五)繩帶、紐扣和拉鏈等附件及銳利物。
嬰幼兒、兒童服裝的繩帶、紐扣和拉鏈等附件及銳利物服用安全性問題突出。他們穿著的上衣帽子和頸部的拉帶在玩耍時易被夾住而發生危險,上下車時上衣腰部或下擺處的拉帶也容易被鉤住而導致拖曳事故。近些年因服裝導致的安全事件時有發生:2012年12月5日下午,東莞樟木頭一幼兒園,一名5歲小朋友在玩滑梯時,衣領上一條帶結的繩子卡在了滑梯處,并勒住了其脖子,造成窒息,后因搶救無效身亡。2013年9月11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一幼兒園內,3歲的浩浩向下滑滑梯時,衛衣帽子上的繩子結在一起勒住了脖子,導致食道內的東西反流到氣管里,因此被嗆死等。
GB/T 22702—2008《兒童上衣拉帶安全規格》、GB/T 22705—2008《童裝繩索和拉帶安全要求》對兒童服裝拉帶和繩索進行了規定對嬰幼兒及兒童紡織品中拉帶繩索服用安全性要求進行了規定。而FZ/T81014—2008《嬰幼兒服裝》要求兒童服裝的領口、帽邊不允許使用繩帶。成品上的繩帶外露長度不得超過14cm。
強制性標準GB 31701—2015中對拉帶、繩索、紐扣、裝飾物、拉鏈等附件及銳利物要求說明更具體,分別見表2和表3。
紐扣、裝飾物、拉鏈等附件及銳利物標準要求見表2。
質量提升的對策和建議
(一)生產企業。
童裝安全問題的發生,本質上來看,都是由于生產企業責任意識不強、管理缺失導致的。因此,企業加強責任意識是提高童裝質量的首要條件,企業應從設計環節把關,從源頭抓起,把好產品質量關,杜絕不合格產品的發生。
(二)檢測機構。
1.提升檢驗水平。各級服裝專業質量檢驗機構特別是國家級的實驗室、檢驗中心除了確保第三方公正地位、積極開展國內各項監督抽查和委托檢驗業務外,還應在嬰幼兒及兒童服裝環保、安全健康、清潔性能檢驗方面提高專業檢測能力和水平,不斷跟蹤國際動態,開拓新的檢測項目,提高檢測能力。
2.重視化學成分。督查在服裝安全質量的檢測中,包括甲醛、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含量等方面是服裝環保性能檢測的重要方面,這些成分含量不當構成了威脅嬰幼兒及兒童身體健康的極大隱患,因此檢測中對安全環保性能的督查不能有絲毫放松。
3.關注設計合理程度。兒童服裝的物理設計不當對兒童的身心健康也有極大的隱患,因此在檢測中,檢測者要充分考慮到服裝款式是否符合嬰幼兒及兒童的人體發展特征。
4.做好新標準宣貫。對生產企業做好相關標準的宣貫培訓工作,幫助企業正確理解標準要求,有針對性地把控產品的質量。
(三)監管部門。
對網絡銷售、自營店銷售和超市銷售,均應加強市場監督和抽查力度,使不法企業無機可乘。進一步完善市場監督抽查程序和方法,加大對不合格產品的處罰力度。
(四)消費者。
選購時首先要檢查標識,并從手感和外觀上檢查服裝的品質,關注有繩帶產品的繩帶設計是否合理,掌握一些鑒別質量的基本方法。遇到不合格商品敢于向相關部門反映,起到社會監督的作用。
(作者單位:佛山市南方紡織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