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軍 李沐梓
基層新干部作風『五忌』
■陳建軍 李沐梓
由院校到部隊,由學員到基層干部,由學習書本知識到具體工作能力運用,是每名剛剛走出課堂、走向基層部隊的新干部所必須面對的三個轉變。作為曾經在基層部隊摸爬滾打數年的老同志,回望自身成長經歷,總結一些經驗教訓,概括為作風“五忌”。
一個人追求進步、渴望成功是非常好的,但不意味著就要為此不擇手段、不計代價。社會上有很多人,為了升職加薪,不惜誣陷、誹謗、排擠他人,登著別人的肩膀向上爬,這種人的心中只有功利沒有公義,只有自己沒有集體。高素質的人,人幫人,幫來幫去幫自己;素質一般的人,人比人,比來比去氣不順;低素質的人,人整人,整來整去害自己。新干部初到部隊,那種渴望實現理想抱負、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氣非常高,但調節不好也容易滑向自私自利的深淵。基層部隊領導需要及時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功績觀,培養其熱愛集體、同甘共苦的精神。只有與集體緊密融合在一起,在集體前行的過程中提升自己、體現自己的價值,才是健康、正確的成長之路。
新干部喜歡與同年兵進行比較,因為他們與自己同起點、同資歷,就一廂情愿地認為應當“同進退”。其實,適度的比較是合理、健康的,體現了強烈的追趕意識。但有的新干部鉆了牛角尖,把“比較”變成“攀比”:有人比自己過得差,就獲得滿足和安慰;有人比自己過得好,就萌生醋意和不服,進而心態失衡甚至心智扭曲。須知,這社會上太多的悲劇就往往源于“攀比”:與“別人家的孩子”攀比,就失去了快樂的童年;與“別人家的伴侶”攀比,就失去了真摯的愛情;如果仍然與“別人的生活”攀比,就會失去平和的心態。立足自己的生活,明確自己的目標,付出自己的努力,不看他人,只省自心,善養平和,自安自穩,才是我們唯一應當做好的。
一些新干部來到基層后,覺得相對基層的忙碌辛苦,機關只負責“發號施令”和“督導工作”,而且機關同志常伴領導左右,能夠得到更多關注與培養,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就由此認定機關是“作威作福”的好地方、是“早日進步”的好捷徑,進而確立“進機關”的目標并不遺余力,甚至不惜走后門、拉關系。必須肯定的是,希望早日到機關鍛煉學習是積極、進步的想法。但進機關究竟是為什么呢?絕不是為了“享清福”和“動動嘴”,而是為了服務基層增長才干。就工作難度、工作量來講,機關工作較之基層也許有過之而無不及,加班熬夜是常事,絞盡腦汁是常態,自有另一番苦與累。另外,也務必明確進機關的正途是什么。在當前愈加重基層經歷、重真才實學、重踏實肯干的用人環境下,進步與否,并不在與領導關系遠近。踏踏實實扎根基層,干出模樣,干出精彩,才能挺直腰板,走得又穩又快。

新干部由于剛脫離學校環境,學員的“被動”狀態可謂根深蒂固,具體表現為習慣被管理,不習慣管別人;習慣等安排、等指示,不習慣想辦法、作決定;習慣循規蹈矩走老路不出錯,不習慣創新思維謀新篇。總而言之,就是缺乏作為獨立個體主動思考、作為的意識。作為基層干部,要學會先把自己剝離出來,明確自己具備什么樣的能力素質、有什么樣的價值訴求。再結合環境,看怎樣把自己的想法與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怎樣付諸于實踐。
新干部初到基層會發現,自己特別受“歡迎”,似乎所有領導都喜歡找他、什么活都要他做,每天忙得團團轉。這種現象絕不是“欺負新人”,而是一種“全面考驗”。不安排各類工作,就無法考察新干部各方面的能力,就無法助其找準適合的道路。但有很多新干部就在這段考察期內沉不住氣,有人煩躁郁悶、牢騷滿腹,工作上不用心、應付了事;有人看到有的“老同志”事少清閑,就開始有樣學樣、消極怠工;還有人直接向領導叫苦,甚至搞罷工。須知,這是產生軍旅之路差距的第一節點,也是最關鍵的分水嶺,區分了勤與懶、韌與脆。新干部一定不要貪圖安逸、享受生活,須知,年輕,就是用來奮斗和燃燒的。
【作者系92196部隊某部政治委員、分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