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靜,張 純
(景德鎮陶瓷大學,江西 景德鎮 333403)
高技術陶瓷產業集群創新路徑與內在機理研究
韓 靜,張 純
(景德鎮陶瓷大學,江西 景德鎮 333403)
目前,我國高技術陶瓷產業的發展速度很快。除傳統陶瓷生產區外,一些新興陶瓷產區也紛紛建立或計劃建立高技術陶瓷發展基地,集群態勢逐步顯現。本文結合高技術陶瓷自身的生產特性和銷售特性,從創新視角提出創新環境、市場運行機制、龍頭企業以及創新文化等因素在構建高技術陶瓷創新集群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高技術陶瓷;產業集群;創新
高技術陶瓷是指采用高精度精選和合成的原料,通過結構設計,將精確控制的化學組成按照便于控制的制造技術加工完成,從而具有優異特性的陶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新技術陶瓷的品種門類也越來越多,其產品的高科技性能也更加齊全,并廣泛應用于各個工業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前景。目前,我國高技術陶瓷產業的發展速度很快,除傳統陶瓷生產區外,一些新興陶瓷產區也紛紛建立或計劃建立高技術陶瓷發展基地,高技術陶瓷成果轉化初見成效,集群態勢逐步顯現。但是集群自身的低端化、趨同化、知識溢出效應差、內部技術擴散路徑的缺失等因素又制約著高技術陶瓷產業的長遠發展。
研究證實,通過產業集群增強產業競爭力對于地區經濟增長貢獻巨大,因而政府也更愿意給予相應的基礎設施和優惠政策。但隨著集群規模不斷擴大,競爭日益激烈,以基礎設施和優惠政策驅動產業集群發展的邊際成本越來越高,“紅利”逐漸消散時,必須開拓新的“引擎”要素以突破現有產業集群競爭力增長的“瓶頸”。因此,我國高新技術陶瓷產業集群要想解決上述問題,就應從根源上入手積極探索構建新的產業集群發展路徑,而創新是產業集群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
在知識經濟時代下,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波特在其“鉆石模型”中強調創新能力決定著競爭優勢。鑒于創新的重要性,集群的創新功能開始被一些學者高度重視,并發展成為集群理論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OECD認為創新集群是一種簡化的國家創新體系,有助于促進國民經濟各領域的創新。Mytelka 和 Farinelli(2000)認為創新集群是產業集群發展的高級階段。在此階段集群的特點逐漸成熟,各方面均較為完善。趙全超等(2007)認為創新集群基于產業價值鏈和創新生物鏈的高度專業化分工、產業關聯與協作,有利于知識外溢和技術擴散、企業間的密切合作和聯合創新,以及專業化創新人才和創新資源的聚集和合理配置,從而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目前,典型的創新集群有美國硅谷、英國劍橋工業園、意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地區、德國巴登-符騰堡地區、臺灣新竹、日本駐波、韓國大德、新加波的裕廊化工島和北京中關村等。
相比產業集群而言,有關創新集群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仍相對較少。從現有的創新集群研究來看,大多數學者認為創新集群是產業集群的升級或高端化,是創新性的產業集群或基于創新的產業集群。除了地理臨近性、網絡性、根植性、開放性等共同的集群特征外,創新集群在聚集目標、要素、主體、誘因等方面均與產業集群存在不同,詳見表1。
而如何從產業集群向創新集群突破,目前國內外學者也展開了一定的研究。Cooke, P.,Laurentis, C.,Todtling, F.,and Tripple, M(2007)[5]認為成功創新集群存在發達的基礎設施、完善的制度機構、政府的有力支持等一些共性。Masatsugu Tsuji(2011)指出創新集群的構建需要具備豐富的技術資源及擴散媒介、具有高度適應性的人力資源、充足的資金供給、有利的宏觀環境、發達的軟硬件基礎設施、適當規模的顧客群體等6種要素。倪外、曾剛、滕堂偉(2010)指出領先企業的創新主導與示范,暢通的技術通道,創新平臺的構建和積極的行業協會是創新集群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基礎。陳曉紅等(2013)研究發現地理臨近性、開放式創新、龍頭企業引領以及集群政策支持,對于促進產業集群升級為創新集群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葉茂升、韓肖英(2014)指出構建創新集群需制定清晰的產業定位戰略,加強集群的政策支持以及重視企業家精神的培養。
從現有成功的創新集群案例來看,創新集群的發展模式有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創新集群發展模式(即“美國模式”)以及以日韓為代表的東亞創新集群發展模式(即“東亞模式”)等。在“美國模式”中,創新性的技術和構想首先在研究型大學產生,然后通過技術轉移進行商業化,逐漸在大學周圍衍生出眾多創新公司,進而形成創新集群;而“東亞模式”則是基于政府產業政策的支持以及大公司大規模研發預算的投入,從而圍繞大型公司出現眾多依賴其生存的小公司,形成“衛星式”的創新集群。由此可見,不同模式的創新集群發展路徑是不一樣的,究其原因在于各國的創新環境各不相同。因此,在發展高技術陶瓷創新集群上不存在可以照搬的方案或保證成功的規則,而應因地制宜地根據地區發展特性以及面臨的創新環境,采取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靈活的創新集群戰略。

表1 產業集群與創新集群的內在區別Tab.1 The intrinsic difference between an industrial cluster and an innovative cluster
與其他高技術服務業不同的是,高技術陶瓷產業主要立足于制造業,其獨特的生產特性和銷售特性決定了它構建創新集群的路徑與硅谷、中關村等知名創新集群的發展路徑不同,見圖1。在構建高技術陶瓷創新集群時我們需關注以下四個問題。

圖1 高技術陶瓷產業集群向創新集群演變的路徑Fig.1 The development route of high tech ceramics from industrial clustering to innovative clustering
一是技術創新與非技術創新因素在高技術陶瓷創新集群中的作用。在高技術產業發展過程中,技術創新的作用一直得到廣泛的關注和強調,被視為是構建高技術產業創新集群的先決條件。但是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技術創新未必是構建創新集群的基石,如Davies(1997)、Chung-Jen Chen(2004)、Fang-Mei Tseng(2009)和Jie Gao(2011)分別指出市場占有率、市場潛力、市場結構、市場運行機制等市場因素對高技術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意義。Ming-Chil Tsai(2007)研究指出第三方物流與高技術產業間的密切聯系以及強有力的正向相互促進功能。Yingyi Tsai(2009)提出對創新的投入不應僅僅停留在研發層面,還應關注生產能力的培育。這些研究為我們探索高技術陶瓷產業構建創新集群提出了新的問題方向。由此可見,研發與技術創新是高技術陶瓷產業發展的重要條件,但并不是充分條件。而非技術創新因素,如市場環境、人力資源、金融環境、制度環境、社會環境等創新環境在高技術陶瓷產業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對于研發實力相對較弱的中小城市而言。
二是政府和市場在高技術陶瓷創新集群中的作用。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技術陶瓷產業集群并非自發形成的,而是由政府“圈地為營”推動形成的。這種特殊的形成背景短期內雖能夠推動高技術陶瓷產業的發展,但從長遠來看終究不利于集群內部形成良性的運作機制,這就是我國為什么很多高技術產業集群雖能夠形成,但卻如曇花一現,無法健康發展的深層次原因。因此,在高技術產業構建創新集群的過程中,政府不宜再完全主導集群的發展,而應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培育集群內部自身的良性運作機制,從而保證集群的健康茁壯的成長。當然政府的作用并不是完全抹殺掉,當集群出現“市場失靈”和“系統失靈”時,仍需政府予以解決。
三是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在高技術陶瓷創新集群中的作用。由于高技術陶瓷產業仍主要立足于制造業,因此大企業在高技術陶瓷創新集群中的作用是中小企業所不能比擬的。在高技術陶瓷創新集群中,大企業承擔著技術創新、知識溢出、引領市場需求等主要責任。Lorenzoni & Baden (1995)指出集群中的龍頭企業具有“戰略中心”的作用。由于他們卓越的協調技巧,引導其他企業創新和把握新成長機會的能力,使他們成為集群創新發展和成長的驅動器。因此,在構建高技術陶瓷創新集群時,政府應充分重視大企業的作用,一方面利用政策優惠積極引進“外來的”大企業的進入;另一方面加大對集群內部企業的創新激勵,利用市場機制努力培育“本土化”大企業的發展。當然中小企業也是高技術陶瓷創新集群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小企業的發展會推動集群內部的專業化分工,從而促進集群的完善和壯大。
四是創新文化在高技術陶瓷創新集群中的作用。在對高技術產業創新集群案例的研究中,不難發現一個問題:有的高技術產業集群無法形成創新集群,而有的高技術產業雖然能夠形成創新集群卻如同曇花一現,只有少部分高技術產業能夠形成創新集群并健康發展。是什么原因促使創新集群的形成并保持永葆活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集群內部的創新文化,即區域內有利于創新的特殊社會文化環境。具體而言,包括企業家精神、對外開放程度、價值觀念、信任程度、教育和文化背景等幾個方面。因此,在構建高技術陶瓷創新集群時,我們應加大對創新文化的培育,推動創新文化正效應的發揮。
(1)制定清晰的產業定位戰略。趨同的產業定位不僅不利于產業自身競爭優勢的培育,反而會引發產能過剩、競爭加劇、環境惡化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政府在培育高技術陶瓷創新集群時需要制定清晰的產業定位戰略。產業定位時,一方面必須綜合考慮政府現有的市場環境、人才儲備、產業結構、融資條件等要素,有針對地選擇與政府中長期的宏觀規劃和地區要素稟賦優勢相匹配的高技術陶瓷產業,如特種陶瓷、耐熱陶瓷等等;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慮高技術陶瓷產業衍生的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市場創新等創新活動是否能夠對集群外其他產業的發展形成有效輻射,從而產生更大的創新乘數效應。
(2)改善和提升創新集群發展所需的創新環境。創新環境本身由多方面因素所構成,各因素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在培育創新環境時應綜合考慮所有因素的一致性,而不是厚此薄彼,單一因素的缺失都會對創新集群的形成構成障礙。從創新環境的構成要素來看,目前政府較多關注的是制度、政策方面的保障,但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知識流動和知識創造、金融支持、供應鏈運營等方面仍存在較多不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和完善。從創新環境的培育主體來看,目前政府承擔的責任更多,而市場的自發調節機制并沒有充分顯示出來。
(3)引進和培育高技術陶瓷研發機構和龍頭企業。研發機構和龍頭企業是創新集群的主體。積極引進和培育高技術陶瓷研發機構和龍頭企業,一方面能夠加強外部聯系,獲取外部的新技術、新專利,避免集群內知識的同質化趨勢;另一方面能夠促進集群內部形成合理有序的分工體系,避免集群內部的過度競爭。由于高技術陶瓷產區大多位于內陸輔助城市,交通的相對閉塞和經濟發展的相對落后制約了政府在集聚生產要素以及技術創新方面的能力。因此,單靠市場機制無法有效地吸引外來的研發機構和龍頭企業,還需政府通過政策性的優惠措施來引導。同時,政府還需進一步優化創新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技術來源、技術支撐、技術交流等平臺,完善銷售、包裝、設計、品牌、物流、管理等服務體系。
(4)重視和加強創新文化建設。創新集群的形成除受制于技術等因素的硬約束外,還受文化等因素的軟約束。其中與科技創新活動相關的文化形態就是創新文化,創新文化的核心是價值體系,而制度建設則是創新文化的保證。因此,在構建創新文化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構建和倡導創新文化的價值體系,如變革意識、超越精神、寬容失敗、人文關懷的核心價值觀;求真務實、誠實公正、懷疑批判、協作開放的科學研究精神;崇尚競爭、打破常規、敢冒風險,追求卓越的企業家精神等等;另一方面要培育有利于激發創新活動的制度文化,如加強對高技術陶瓷的知識產權保護;對企業家創新可以考慮給予財政補貼和稅收方面的政策獎勵。
(5)關注和強化市場因素和商業因素。在高技術陶瓷創新集群的形成過程中,技術創新固然重要,但是光有技術沒有市場也不行。尤其是在持續推動產品技術領先的一段時間后,我們還應更多地關注產業的市場因素和商業因素,如市場潛力、國內乃至國際市場占有率、競爭力優勢、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企業內部運營效率、營銷策略、品牌管理等等。市場因素和商業因素與技術創新相輔相成,是高技術陶瓷創新集群長遠發展的兩個重要因素。一方面通過產品的技術領先,提高產業的知名度,推動產業市場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產業市場能力的發展又為產業技術創新提供充足的資源。
[1] MYTELKA L, FARINELLA F. Local clusters, innovation system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ness[D]. UNU / INTECH Discussion Papers, 2000.
[2] 趙全超, 汪波, 王舉穎, 等. 基于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創新型城市政府治理機制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7, (2) : 58-61.
[3] TSUJI M. Industrial clusters in East Asia: Facts and lessons for developing economies. 2011. http://i.dijtokyo.org/events/DIJ-050520_Tsuji_.pdf.
[4] 倪外, 曾剛, 滕堂偉. 區域創新集群發展的關鍵要素及作用機制研究——以日本創新集群為例[J]. 地域研究與開發, 2010, (02):1-6.
[5] 范碩, 何彬. 東亞創新集群發展模式的空間面板模型分析——基于日、韓數據的實證檢驗[J]. 南京社會科學,2014, (03):33-40.
[6] TSENG F M. Measuring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the high-tech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 case study of Taiwan' s large-sized TFT-LCD panel companies [J]. Omega, 2009, 37: 686-697.
The Innovation Path and Intrinsic Mechanism of High Technology Ceramic Industry Cluster
HAN Jing, ZHANG Chun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333403, Jiangxi, China)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ceramic industry is very fast. In addition to those traditional, some new ceramic producing areas have also set up or planned to establish high-tech ceramic development bases, and the clustering trend gradually appear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 ceramics from industrial cluster to innovation cluster.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ech ceramic itself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ion, th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market operation mechanism, leading enterprises and innovative culture and other f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tech ceramic innovation clusters.
high technology ceramics; industrial cluster; innovation
TQ174.75
A
1006-2874(2016)05-0051-04
10.13958/j.cnki.ztcg.2016.05.010
2016-05-25。
2016-05-29。
江西省科技廳(20132BBA10023)階段性成果;景德鎮市科技局(753005-002)階段性成果;景德鎮陶瓷學院院自選課題階段性成果。
韓靜,女,碩士,講師。
Received date:2016-05-25. Revised date: 2016-05-29.
Correspondent author:HAN Jing, female, Master, Lecturer.
E-mail:hjmail1982@sina.com